日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常州外国语学校的“毒地”事件,不仅把相关政府和责任人推向了风口浪尖,而且更是把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积累性”特点的土壤污染和场地污染问题“显而易见”地摆在了大家的眼前。
从历史的经度和地域的纬度上,我们来看世界上一些比较权威与完善的政策的推出,有一些简直就是当时爆发的可怕的环境污染事件所催生出的产物。
美国的“超级基金”
美国的 “超级基金”政策是针对半个世纪前的“拉夫运河”事件制定的。此事件的发生,使美国在“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上行走得相当惨烈。“超级基金”的来源主要是石油产品税、化学品税和环境税,2000年以后主要是财政拨款。虽然“超级基金”实施以来,修复了大量的有害场地,然而,由于美国环保部在“超级基金”中权力过大,造成效率降低、浪费严重;政府投入模式相对于大量需要修复的土地的投入而言,仍旧是杯水车薪;严格的污染责任限制了企业在污染土地再利用中的积极性。
英国的《空气清净法案》
提到“雾都”,大家会立刻想到英国首都伦敦,这个听起来似乎很浪漫的名字,它命名的来源则是十分残酷的。20世纪初,伦敦部分都使用煤作为家居燃料,产生大量烟雾。这些烟雾再加上伦敦气候,造成了伦敦“远近驰名”的烟霞,英语称为London Fog(伦敦雾)。因此,英语有时会把伦敦称作“大烟”(The Smoke),伦敦并由此得名“雾都”。 1952年12月5日至9日期间,伦敦烟雾事件令4000人死亡,政府因而于1956年推行了《空气清净法案》,于伦敦部分地区禁止使用产生浓烟的燃料。此事件也是震惊世界的十大污染事件之一。
然而现在,“雾都”这个代称并非是伦敦专属了,中国北京、中国重庆、英国爱丁堡、日本东京、美国旧金山、土耳其安卡拉与之并列成为全球著名的七大雾都。除了重庆以及一些极个别的区域由于地域原因,全年大雾,其他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因为“雾霾”造成的。
的《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方案》
20世纪70年代,米糠油成为广大中下阶层使用较多的一种廉价食用油。80年代,爆发了类似于世界十大污染事件之一的日本米糠油事件,造成了2000多人受害。由于米糠油在加工过程中受到一种叫作多氯联苯的有毒化学品的污染,才酿成了惨剧。然而当局有关机构仍然不敢发布米糠油可能遭受污染的讯息,直到10月份,一家日本研究机构才通过检验证实米糠油被污染是造成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政府这时才采取相关措施和制定了严密的制度规范来遏制此事的蔓延,《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方案》也应运而生。
虽然我国的“土十条”早就“预告”会推出,但是这并没有对事件的发生起到什么制约作用。我们不希望后人对于“土十条”的评价会是“爆发之后的紧急制度”。而面对已成事实的结果,我们希望所看到的不是事件爆发之后责任单位互相推脱的“苟且”,而是及时的“治”理以及长久预防此类惨剧发生的政策“远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