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行停工应对雾霾非长久之计

为应对大雾天气,济南等城市采取单双号限行、建筑工地停止施工等措施,以减少造成大雾的污染源。不少市民对这些临时性举措表示支持,但也质疑这些应急之举能否解决大气环境污染的长远之忧。

紧急举措应对雾霾

济南市15日推出包括公务用车和社会车辆实行单双号行驶、部分重点工矿企业立即采取临时限产限排、建筑及拆迁等施工工地室外作业立即停工减少扬尘污染等八项应急措施,以缓解空气污染状况。

16日早,记者在济南北园高架、顺河高架、长途汽车总站等多个道路及路口发现,出行的车辆明显减少,交通也顺畅了许多,以往较为拥堵的路口等待通行时间缩短不少。按照济南市的规定,这次实施的应急举措将随着重度污染天气的预警解除而取消,将及时向社会发布政府通告。

“临时之举”有待成长远之计

专家认为,这次席卷了多个地区的大雾天气与我国工业布局、能源结构不合理,日常空气环境治理措施不足和应对突发天气应急预案缺位等有密切关系,也进一步凸显出我国加强大气环境治理的紧迫性,一些临时采取的应急之举有待上升为应对突发性天气的长远之计。

山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认为,近期一些城市针对大雾天气采取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等举措,虽然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对大气污染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未能形成良好的应对突发天气灾害的机制。

专家认为,通过这次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带来的影响,应敦促各地尽快研究制定针对大气严重污染影响百姓生活的科学预案。“一旦发生这种天气状况就可以立即启动预案,变被动为主动,有条不紊地指导百姓生产和生活,降低大气污染带来的损失。”张卫国说。

改良空气尚需数据“落地”

记者采访发现,部分城市在发布空气质量数据的同时,也对当地居民出行提供一些参考建议,但多数城市对PM2.5等数据仍停留在监测和发布阶段,尚未有效用于指导当地进行大气污染防治。

一些地方环保部门人士坦承,目前尚未制定与PM2.5等数据发布相配套的环保工作机制,对涉及空气质量的监测仍停留在数据发布阶段,将PM2.5等动态数据用于指导环保工作还存有不足。

中国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当前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空气质量的监测和发布,对重点污染源也应进行监测和发布,并进一步明确造成污染的各种排放物的标准,以便于公众对企业形成社会监督,“倒逼”企业减排。

专家认为,在更多城市中推广PM2.5等监测数据发布的同时,应促使各地尽快形成与数据相关的联动方案,及时根据数据找准造成空气质量差的“病因”,然后“对症下药”准确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