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漏报的排污口 入海排污口核查

结束了三亚湾入海排污口现场核查工作,记者跟随生态环境部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珠江南海局)入海排污口核查组再次回到三亚河情人桥上,入河排污口现场核查组也紧跟其后,两队顺利“会师”,一起向下一个目的地——海棠湾出发。

河海联动查“海棠”

 

“这里可能有一个地方漏报的排污口,听声音还在往外排水。”来到海棠湾的某一处桥洞下,为准确确认排污口位置,生态环境部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珠江南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现场核查队员詹翾飞起了无人机。

图为詹翾(右一)和李庆炜(左一)飞无人机确认排污口位置。周亚楠/摄

待找到排污口时,只见水流正快速外排。为取水采样,记者见现场核查队员文贤儿踩着碎石一步步向排污口走去,退潮后的岸边泥泞不堪,返回时的脚底早已沾上厚厚的一层湿泥。

图为文贤儿取水采样。周亚楠/摄

“这里有退潮的痕迹,是河海交界,需要检测水中所含总磷、氨氮、总氮、pH值等指标。”一边介绍,她一边操作了起来。

图为文贤儿与技术人员进行快检。周亚楠/摄

几分钟后,检测数据就出来了。

继续沿海棠湾岸线核查,“这里有一处入海排污口,地方上报的是雨洪排污口,但现在晴天也在排水,可能有问题。”现场核查技术负责人张亚锋告诉记者。

“你猜一猜排污口是在哪里?”看着他的眼睛,眼神儿中似有一股得意。

“看着水很清澈啊,也没有闻到啥异味儿。”记者向他表达了心中的疑惑。

“一会儿你就知道答案了!”说话间,苏蒙已和王嘉晟、李庆炜、詹翾4人一起找到了排污口的位置,并指给了记者。

图为苏蒙(右二)与王嘉晟(右一)、李庆炜(左二)、詹翾(左一)发现排污口。周亚楠/摄

“检测下水样指标吧!”张亚锋说。

话音刚落,文贤儿手拿采样红瓢,蹲下身子,弯下脑袋,向桥下钻去,记者也跟随其后。

图为桥下雨洪排污口位置。周亚楠/摄

“小心上面的钉子。”顺着文贤儿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头顶的水泥柱上立着许多钉子,尖端正对着地面,稍不小心碰触便会被扎伤,只能小心翼翼往前挪步。地面上堆满了腐烂的壳类生物,散发着阵阵恶臭。而排污口就在紧贴右侧墙面,仍有浑浊污水往外流淌……

“这么隐蔽,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几分钟后,检测指标结果显示异常。

“这里,我们已经来查了两次。”记者了解到,海南省入海排污口排查现场核查以海口市和三亚市为重点,河口海湾是重点核查区域。

“火眼金睛”让排污口“无处遁形”

沿着三亚河岸线,建筑碎石杂乱堆砌,“淹没”了原先的河岸道路,记者跟随工作人员一路踩石“寻”路,循着“味道”终于来到了排污口附近。

望向下面,退潮后,裸露的河床被污水染成了黑色,时不时地飘出阵阵臭味儿,污染现状令人担忧。

图为李庆炜(前一)和王嘉晟跳下河岸寻找排污口。苏蒙/摄

“排污口在哪里?”正在记者发出疑问时,李庆炜早已先行跳下河岸寻找到了位置,正在拍照留证。

“我3月参加过排查,有经验,还是我去。”来自珠江南海局监督管理处的李庆炜今年3月曾参加过黄河入河排污口陕西延安段的现场排查,明知道这种排查并不轻松,却还是主动请缨。这一次,他主要负责入河排污口排查现场核查。

岸上的苏蒙也时不时地询问着细节。“一些偷排者正是利用了涨潮退潮的间隙,暗排污水。”

图为现场人员在三亚河沿岸寻找排污口。周亚楠/摄

在同一个岸线,相距此处的另一头,一处排污口也正在上演着偷排“戏码”。

循着无人机影像,沿着三亚河沿岸走了将近两公里,苏蒙和王嘉晟率先找到了排污口的位置。

图为苏蒙操作无人机寻找排污口。周亚楠/摄

“你们看,污水还在往外流动,排污口应该就在这里。”苏蒙回头向我们招手示意。

图为王嘉晟查找排污口位置。周亚楠/摄

为了准确查找排污口位置,王嘉晟翻下栏杆,踩着梯子察看……

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酒店后,来不及吃晚饭的文贤儿和杨振华便奔去酒店房间收拾行李,火急火燎地往机场赶去。

当天晚上22:05分,杨振华乘坐的航班落地广州,而00:16分,他还在给记者传输着工作资料。

……

一天的工作,成果是显著的。完成了既定任务,确认了排污口位置,工作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乐观的精神投入到现场核查工作中,不仅业务过硬,技艺高超,更能打能战。

这就是生态环保铁军。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保铁军精神,身体力行彰显了新时代生态环保铁军的责任与担当。

此次海南的排污口现场核查工作虽已结束,但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的排污口排查现场核查工作仍在继续。接下来他们还要开启珠江口等区域现场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