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吨虾壳可制成近一吨生物柴油催化剂,按我省年产虾壳7.5万吨来算,一旦投产可实现3亿元的年产值。可惜华中农业大学郑新生教授这项轰动全球的成果仍在实验室“睡大觉”。
10日,在华中农业大学举办的“2010年大学生低碳论坛”上,该校化学系主任、教授郑新生称,他和助手经过近5年研发的“虾壳催化剂”技术,去年11月16日被美国化学学会评选为2010年十大最具前景的发明之一,也是我国唯一入选的发明。
据了解,生物柴油是从植物油、地沟油转化而成,是—种优质清洁能源,和太阳能、风能一起被称为21世纪最清洁能源之一。在传统生产技术中,生物柴油催化剂多是酸碱类催化剂,不但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而且成本非常高。“其实,用乌龟壳、螃蟹壳甚至我们平时吃剩下的小龙虾壳,都可以合成这种催化剂,而且不会造成任何污染。”郑教授说,虾壳催化剂还可循环利用5-10次,成本大大降低。
郑新生在论坛上介绍,我省每年虾的产量达50万吨,可产生7.5万吨的虾壳,而这些虾壳通常被当成垃圾处理,这为“虾壳催化剂”提供了优质价廉的原料。1吨虾壳能生产近1吨催化剂,而催化剂销售价格约3500-5000元/吨,总产值可达3亿元左右。
郑教授说,目前,已有两三家企业找他联合开办公司,但由于对方资金有限,且不愿进行后期研发,最终未能谈妥。
郑教授希望有实力的企业联合开发。他估算,这样的企业,除投入千万元建厂、建生产线外,还需为后期的科研提供上百万的资金,比如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使用率等科学研究。
对此,武汉市环保产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汉武建议,学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多参与政府组织的环保项目推广会,“不能坐等企业上门”。他还说,武汉市还专门针对节能环保产品的应用生产成立新兴产业处,符合条件的项目,政府会提供2%的资金支持,并且提供贴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