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企业专职环保人员培训

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可在前期与企业业主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在使用环保设施过程中,还需要了解哪些急需的知识。或者在监管执法过程中发现企业需要提高哪些技术后,对这些情况进行分类总结,并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和专家讲座。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思路,企业必须安装污染治理设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大型企业会组建强大的环保技术团队,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运维环保设备。但相比而言,一些中小型企业可能缺少相应资金和专业人员,安装了污染治理设施,却未必能保证正常运行。再高端的环保设施,不落地、不科学有效运行,只能是形同虚设。

企业污染治理设施长期有效运行,需要企业和生态环境部门共同努力。随着现在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笔者认为,生态环境部门和企业之间可以建立“线上+线下”的融合模式,既开展面对面的指导和服务,又进行网络上的远程协助。为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3方面用好这一模式。

首先,环保课堂拓展企业环保知识。据了解,企业环保人员主动参加环保专业技术培训活动的并不多,中小企业考虑到经费等问题,参与度就更低了。为此,生态部门可以在对企业专职环保人员的培训方面下功夫。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可在前期与企业业主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在使用环保设施过程中,还需要了解哪些急需的知识。或者在监管执法过程中发现企业需要提高哪些技术后,对这些情况进行分类总结,并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和专家讲座。为了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环保课堂应免费开放。

其次,环保“双微”畅通服务企业新渠道。目前,各地大多数生态环境部门都有自己的“双微”平台,除了推送一些环保相关新闻外,可以在“双微”平台开放在线帮扶企业的栏目。缺乏专业环保技术人员的中小企业,可以在此平台反馈自己在使用污染治理设施等环保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生态环境部门能够实现第一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而且,在开放的“双微”平台里,所有企业随时随地都可以查看到历史问题和解决方案,方便其他企业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找到解决策略。增加互动才能更广泛了解企业业主的需求,为此,可以定期梳理线上反馈的问题,对集中的、重要的问题,可以设置互动话题、语音访谈等,增强服务工作的互动性、即时性和亲民性。

第三,“环保医生”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帮扶。对于企业一些复杂个案问题,需要一对一现场精准解决的,生态环境部门可以组建“环保医生”团队。这支队伍除了负责企业日常监管,还扮演环保医生的角色,现场为企业把脉问诊,设身处地为企业治污减排贡献智慧,一对一帮助企业制定污染治理、清洁生产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要确保做到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只开方看病,不收费,让企业切切实实享受到帮扶过程中的福利和便捷。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生态环境局开化分局

(邹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