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亿财政部下达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预算

年度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预算又来了。

近日,财政部印发《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预算的通知》,对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资金进行了具体安排。

image.png

资料来源:财政部官网截图

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预算总额207亿元,比2021年的125亿元增加82亿元,增长65.6%。

据了解,这些资金将用于支持落实污染减排减碳等相关工作,主要包括支持冬季清洁取暖、工业污染深度治理、北方地区能力建设等重点任务。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促进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那么,大气污染防治预算的发布释放出哪些信号?

五省预算超10亿元 其中河北预算最多

根据财政部印发的《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提前下达汇总》,财政部还对各省份大气污染防治资金进行了详细安排。

其中,河北省资金最多,达到33亿元。

排名第二至第五的分别是:山东省(24亿元)、陕西省(21亿元)、河南省(19亿元)、山西省(15亿元)。

其余省份用于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均不超过10亿元。

可以看到,资金最多的五个省份都集中在北方。 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部分城市属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城区。

事实上,近三年来,上述5个省份的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投入均位列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前列。

2020年,资金预算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山东(13.7亿元)、山西(12.07亿元)、河北(11.15亿元)、陕西(8.35亿元)、河南(8.31亿元)。

2019年,资金预算排名前五位的依次为河北(67.5亿元)、河南(40.05亿元)、山东(39.98亿元)、山西(36.69亿元)、陕西(15.93亿元)。

从2019年财政部《关于印发2019年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首次披露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困难系数)来看,等),上述5个省份的财政困难系数并不算太高。 那么,为何近年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资金严重向上述五个省份倾斜呢?

微信图片_20211203201327.jpg

资料来源:财政部

五省份预算大 大气污染防治压力大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1-10月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 其中,排名后20位的城市均属于上述5个省份,其中陕西省3个,山西省3个,河北省5个,河南省5个。 全国5个,山东5个(有些城市并列在一起,所以总数超过20个)。

image.png

来源:中国环境报

生态环境部历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和2019年,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垫底的20个城市也来自上述5个省份。

此外,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各省市的督察也发现了许多与大气有关的问题。

事实上,五省污染情况长期以来一直较大。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数据还显示,从污染源数量、结构和分布情况看,全国污染源较大省份有5个(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北)污染源总量占全国总量的52.94%,其中3个省份是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重点支持省份。

众所周知,上述五个预算大省都是能源密集省份。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具有相同的本质特征。 化石能源燃烧不仅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燃烧产生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也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确立,五省碳减排和大气治理面临更大压力。

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中,河北省有8个城市(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 据河北新闻网报道,河北省偏向煤炭的能源结构、偏向公路的产业结构、偏向公路的交通结构,给河北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山东省是工业大省,特大型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产业结构也以传统资源型产业为主。 国家公共能源信息平台公开数据显示,山东省能源结构仍以高碳化石能源为主,占比约88%,位居全国第一。

作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省份之一,虽然陕西“燃气治理”成效显着,但据悉,冬季燃煤取暖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全国11个城市。汾渭平原,包括关中地区。 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原因。

报告《山西省“十四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政策研究:碳达峰和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双重目标下山西的煤炭减量路径》指出,“十三五”期间期内,山西煤炭消费明显回升。 全省煤炭调控压力较大。 目前,山西煤炭、电力、焦化、钢铁、冶金、化工、建材七大产业仍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产业。 因此,煤炭调控和工业绿色转型步伐需加快。

今年9月,河南省统计局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河南省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问题及建议》中提到,河南省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排放量占全国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0%。 总排放量高达5%左右,居全国前列。 全省二氧化碳排放量巨大,成为碳达峰的硬约束。

“十四五”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 我国增加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预算,体现了我国“治气”的决心。

“治气”资金要精打细算,确保用在“刀刃上”

“十三五”期间,以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三场保卫战为代表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成为亿万人民关注的焦点。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努力,“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九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阶段性目标均已全面超额完成。

从财政部印发的2022年多份生态环境治理资金预算可以看出,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大攻坚战”中,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依然是主战场。 其中,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预算最高。 达到207亿元。

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污染防治法实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目标“十四五”时期。 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 “气控”方面,具体方面包括: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18%,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5%…

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十四五”期间污染防治涉及领域更广、要求更高、标准更严,工作需要更加深入。深度。

为实现《意见》中的“治气”目标,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改善,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基本实现。 生态环境治理资金发放后,各省要继续攻坚克难,取得长远成效。 我们必须有决心、有信心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步,精打细算,把每一笔资金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