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昌县坚定不移地坚持“生态兴县”战略,压实责任、精准施策、数字赋能,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扭转了空气质量被动恶化的局面。在过去的冬天和第一个赛季中一直落后。 情况有所好转,气体治理成效显着,全力保障亚运会空气质量。 今年1月至2月,新昌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75,同比改善11.9%,PM2.5平均浓度2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37.8%,空气质量合格率为100%。 三大考核指标均位居全市第一,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位居全省第二。
一、“三大体系”清除拥堵点,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方向”
一是坚持“清单式”问责。 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考核办法,细化考核目标,制定重点任务清单,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两责”要求,形成大气污染防治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合力。层层落实、层层落实的控制责任制。 县蓝天办对新昌市空气质量进行了分析研判。 根据天气变化,做到早预测、早预警、精准治理,为各单位精准调控、措施部署提供决策依据,严格落实行业和属地责任,助推治理。 煤气工作在地面进行。
二是坚持“周联动”监管。 建立“周联动”联合检查制度。 县蓝天办会同建设局、综合执法局每周进行联合检查,建立“预警-处置-处置-反馈”快速反应机制,形成闭环处置模式。 各行业主管部门、属地乡镇(街道)加大扬尘污染源检查执法力度。 2022年以来,共开展检查17万余次,发现问题1600项,整改问题1600项,作出处罚461项。
三是坚持“月排名”考核。 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考核办法,实行乡镇(街道)环境空气质量月度排名上报制度,对排名倒数十名的乡镇(街道)负责领导进行约谈对连续3次排名垫底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工作进展不顺利或滞后,倒逼落实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责任。 2022年以来,共下达督查指派令40余份,发出通报5份,对排名落后、工作落后的9个乡镇(街道)、部门约谈11次。
2、聚焦“三控”,让大气污染防治“有成效”
一是以工业废气处理为重点。 重点抓好工业废气污染治理,完成8家企业VOCs有机废气综合治理,推进低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 开展重点工业涂装、家具企业VOCs废气处理低效设施升级改造,全年完成28家企业治理或关闭,完成4家企业臭气恶臭治理,完成升级改造或关闭11家涂料企业。 同时,加大工业废气执法和监管力度。 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工业废气执法检查2000余次,检查企业600余家,立案处罚案件10起。
二是以城乡面源治理为突破口。 加强农村露天焚烧治理,建立网格员、主管部门、蓝天办“三级”检查制度,压实大气污染源检查、行业监管对象检查、并检查大气污染源名录,及时发现问题并实施整改。 加强城市柴油移动源管理,推进柴油移动源废气管理和位置联网,开展定期道路检查、联合执法和入户监督抽查。 累计淘汰运营柴油卡车30辆,70辆柴油动力移动电源改造为小排放车辆,完成2201台非道路移动机械代码登记。
三是抓好扬尘污染治理。 全面开展扬尘源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全县绿色工地创建,督促辖区相关工地、堆场、矿山等扬尘源积极努力创建绿色施工不断完善绿色施工场地长效管理机制。 累计开展粉尘源排查9000余个,发现粉尘源问题220个,问题整改率100%。 共创建绿色工地116个,绿色工地率超过70%。
三、“三智”突破困难,让大气污染防治“智慧”
一是完善大气数字监测网络。 建立健全大气污染治理网络,依托无人机、空中监测车、高空观测平台等数字化技术,对重点大气污染源进行监管,安装建设85个高空观测监测点,形成“全程监控系统“天地一体化”大气污染防治网络。 共发现问题1000余个,问题整改率100%。
二是编织密密麻麻的油烟数字化监测网络。 围绕餐饮油烟治理数字化试点工作,生态环境与综合执法部门协同建设数字化餐饮油烟监测系统,重点在全省1公里区域安装在线监测装置控制点及相关敏感区域周边油烟排放口,实时监测餐饮油烟排放情况。 ,建立超标预警-处理-整改-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 该制度实施以来,已检查200余家餐馆,责令整改21家。
三是完善烟尘数字化监管网络。 对城区在建项目施工现场进行24小时PM2.5、噪声等信息实时监测,严格落实“8个100%”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施工扬尘降噪筑牢扬尘污染防治“天地网”。 目前,新昌县5000平方米以上建筑工地扬尘监测、视频监控联网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