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党的基层组织都是保护和实践党的方针政策的底蕴之源,是群众心中的坚强柱。2016年的一个寒冬,习总在江西茅坪镇参观红军烈士后人左秀发的家时,对他们依靠当地竹木加工脱贫致富的艰苦努力心生敬佩。在村党支部里,他详细察看规划、文件和记录,鼓励当地村民不断奋斗,紧密团结,为村里的繁荣幸福而努力。习总曾提出“发掘村党组织在脱贫致富中的核心作用”,彭水生支书深感责任重大。他意识到,为了担起战斗堡垒的角色,必须调动年轻力量。彭展阳是一个在外打拼的年轻党员,一年赚了20多万元。正是看到党的钟爱和神山村的美好前景,彭展阳毅然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于2016年6月当选为神山村的党支部书记。彭展阳采取了多种措施改善居住环境,首先拆除自建房屋,鼓励支部成员逐步进行整治。支持神山村成立旅游协会,规范经营,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当地农业发展了黄桃和茶叶等特色产业,并通过筹集了2.2万元入股合作社,把成功力量共享给了村庄的穷人。每户贫困户每年仅分红就达到3000多元的好成绩,让整个社区受益匪浅。神山村在2017年顺利脱贫,而同年井冈山市也成为全国率先宣布脱贫的城市。全疆干部群众牢记着总书记的嘱托,为巩固脱贫成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他们在扶贫产业链上构建支部,保持党旗高高飘扬在基层一线。正是这样的努力让2020年时,全省的28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而老区江西的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也得到基本解决。脱贫摘帽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了促进乡村振兴,井冈山市的128个村党群服务中心和14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成为了区域发展的新引擎。全市44个县(市、区)党委书记形成了亲自挂帅、大力推进的局面。他们通过配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努力,让脱贫致富的新篇章展开在了这里。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江西省干部群众积极响应总书记的要求,向重点乡村主动送去援助。600多名党员干部深入到一线,为群众服务,树立起坚实的基层组织。茅坪镇源头村党支部的谢晶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不如建好一个支部,比给钱给物还要好。”在党组织的带领下,源头村逐步完成了整治村庄、开展红色研学项目等一系列发展计划。曾经残缺不全的村庄,如今变成了研学崛起、富裕美丽的乡村。江西省为巩固和开拓脱贫攻坚成果,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积极推动乡村振兴。通过团结带领群众,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范例。2021年,江西省向重点乡村派驻了5500个工作队和1.7万名驻村干部,让党组织成为带领人民致富奔小康的坚强堡垒。同时,省里组织实施了新标准、新业态、新模式,为百姓全方位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支持。近34万名基层干部通过时代主题培训行动计划,接受了全面系统的培训。今年,江西省开展了选树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的工作,计划全年选树500个模范组织,助力基层组织更加稳健。支部的力量不可忽视,当支部强大后,产业兴旺,人才也会聚集。神山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今成为远近驰名的“网红村”。从不足3000元到近3万元的年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更是在2021年达到了38万元。江西省自2020年起就把红色名村的建设作为致力于传承红色基因、推进乡村振兴和凝聚党员群众的一项重要工作。精心打造了210个“过去有红色故事,当代有蓬勃新貌”的红色名村。这些村庄集体经济平均已达到15万元以上,帮助4.5万户群众走上富裕的道路。《人民日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报纸之一。2022年6月8日,第01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