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吉明院士粤港澳大湾区治理空气污染应从整治交通运输入手

“我们取得了成绩,但还需要继续努力。”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郝继明在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主办的“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合作路径高端论坛”上表示,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依然严峻,重污染天气尚未基本消除,大气污染治理任务依然艰巨。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中国区主席邹骥也驳斥了环保与经济对立的陈旧观念。 他说,环保、绿色、低碳成为新经济增长的动能和动力。

在这次会议上,多位专家还建议提高空气质量标准,以世界一流空气质量为目标,实现更加深入的治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健康的需求。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_能源治理_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俞可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郝继明在论坛上发言。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到 2050 年,交通系统将实现净零排放

在本次论坛中,不少专家都提到了清洁交通这个关键词。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表示,从交通运输结构看,我国乘用车和重型柴油货车排放标准实现了国Ⅳ的三级跳,国五、国六车辆。 数据显示,已淘汰老旧高排放汽车近3700万辆,鼓励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重型柴油货车100万辆以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克斌还举了一组数据来说明我国交通结构的调整变化。 据悉,202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784万辆,新车销量市场份额将达到13.4%,充电基础设施数量将增长70.1%。 高铁营业里程近4万公里,覆盖了近95%的百万人口以上城市。 我国已建成港口岸电设施5400多个,覆盖泊位7000多个。

值得一提的是,在谈到粤港澳大湾区时,郝继明表示,大气污染治理和碳减排的最佳切入点是交通运输行业,包括航空、地面、空运等行业。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_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俞可平_能源治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克斌致辞 主办方供图

燃煤设施改用清洁能源是长久之计

“2013-2022年是中国空气质量改善的黄金年。” 刘炳江给出的一组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22年的十年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了22.9%,而煤炭消费量仅增长了4%左右。 煤炭消费近乎零增长,不仅降低了PM2.5浓度,而且促进了结构转型,促进了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此期间,燃煤锅炉和窑炉实现了“煤改气”,全国燃煤锅炉从2013年的50万多台下降到不到10万台。 锅炉、窑炉清洁能源替代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5年通过的《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国符合条件的燃煤电机组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达到天然气排放水平。 到2022年底,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系统。 据刘炳江介绍,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 中国已逐步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燃煤发电基地。

刘炳江在会上强调了“合力”的作用。 他说,“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无论改善多少,都难以独善其身。以北京为例,即使北京实现零排放,南方城市的污染依然会导致北京的空气污染。”污染。将燃煤设施改为清洁能源是政策的根本原因。

他认为,下一步要在热电联产、清洁交通等领域继续发挥减污减碳的协同作用。

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建议提高空气质量标准

郝继明认为,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依然严峻。 他说,虽然我国约70%的城市已经达到PM2.5标准,但这只是表明大气污染已经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第一个过渡阶段,但尚未实现重污染基本消除,而秋冬季节城市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

郝继明还观察到,全国大气污染形势好转仍不稳定,形势依然严峻,大部分大气污染处于高水平。 郝继明说,“我们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成绩,但还需要继续努力。”

郝继明提到了大气治理的三大创新。 一是思路创新,即大气治理不仅要改善环境,还要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发展和转型。 此外,要坚持协同路径创新,即在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要做好时空协同、产业协同。

郝继明还认为,目前的空气质量标准也需要创新。 目前空气质量标准已实现35微克的突破,下一步将以世界一流空气质量为目标,实现更加深入的治理。

“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特别是健康的需求提上日程,我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可能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对此,邹骥还提到,要有新的空气治理体系。 起点,建议提高我国现行空气质量标准。

能源治理_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俞可平_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能源基金会CEO、中国区总裁邹骥致辞 主办方供图

邹骥还驳斥了过去环保阻碍经济增长的陈旧观念。 “相反,环保、绿色、低碳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增长的阻力和绊脚石,而是成为新经济增长的动能和动力。”

邹骥还表示,要提高治理水平,把短期逆周期和长期转型跨周期有机衔接起来。 下一步将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资金,促进工业污染减排和碳减排技术的迭代和推广。

撰文:北京南都见习记者 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