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在经济增长、城市化、人口、资源等带来的环境压力下,人们开始对增长-发展模式产生怀疑并进行说教。 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赖歇尔·卡森出版了引起巨大轰动的环境科学著作《寂静的春天》。 作者描绘了农药污染造成的恐怖景象,并感叹人们将失去“明媚的春天”,并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发展理念的争论。 110年后(1972年),美国两位著名学者芭芭拉·沃德(Barbara Ward)和雷内·杜博斯(Rene DuBose)出版了举世闻名的著作《只有一个地球》,将人类对生存和环境的认识引领到了一个新境界——可持续领域发展。 同年,非正式的国际著名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发表了著名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明确提出了“持续增长”和“合理持久平衡发展”的概念。 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担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以此为主题,解决环境和人类共同的问题。人类的关切。 发展问题得到全面讨论,受到世界各国政府机构和舆论的高度关注。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可持续发展的要点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认可。 22、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理解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传统发展以高投资、高消费作为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式,以高消费、高享受作为发展目标和动力。 因此,往往片面强调发展的经济指标,片面强调发展的速度和发展程度。 数量式的发展,忽视了生态保护、资源综合利用、污染防治,是一种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暂时繁荣的发展方式。 3(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共同发展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是这个巨系统不可分割的子系统。 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是其完整性。 每个子系统都相互连接并与其他子系统交互。 只要一个系统出现问题,就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系统的紊乱,甚至诱发系统的整体突变。 这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最为突出。 因此,可持续发展追求整体发展、协调发展,即共同发展。 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大系统的总体协调。 它还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以及内部各阶层的协调。 可持续发展源于协调发展。 公平发展 世界经济发展因层次差异而呈现层次性,这是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问题。 但如果这种发展水平是由不公平和不平等引起或加剧的,就会从局部上升到整体,最终影响整个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发展理念包括两个维度。 :首先是时间纬度上的公平性。 当前一代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发展能力为代价; 二是空间纬度的公平性。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可能是5高效发展。 公平和效率才是可持续发展。 两个轮子。 可持续发展的效率不同于经济学的效率。 可持续发展的效率不仅包括经济意义上的效率,还包括自然资源和环境得失的组成部分。 因此,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高效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等协调下的高效发展。

6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 协调发展理论 协调发展是指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不同国家的发展战略必须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制定。 经济持续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性、社会公正和人民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 协调发展追求满足人的各种需求,实现个人发展; 同时保护环境,保护子孙后代的环境权; 它强调经济活动的环境性和合理性。 7 三种生产理论 三种生产理论是指物质生产、人类自身生产和环境生产的相互适应。 该理论认为,物质材料的生产和环境的生产都是由人主导的,并以人的经济活动为中介。 没有人类的繁衍,就不会有其他两种类型的生产。 环境承载力理论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区域环境在一定环境状态下支撑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区域环境系统支撑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呈现出“双重性”: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当环境系统不发生明显变化时,环境系统支撑人类活动的能力阈值社会经济活动稳定在一定值附近; 绝对变异性——短期内,环境系统支持人类经济活动的能力发生优先波动; 长期来看,环境系统支撑人类经济活动的能力发生显着变化。 环境承载力理论以整体环境为研究对象,谋求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与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与旅游业密切相关。 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旅游业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如果这些基础条件不能被破坏,旅游业就无法可持续发展,这也要求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之上。 910旅游作为涉及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的综合性产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1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三大问题:需求问题、发展问题、公平问题 12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旅游承载能力

旅游承载力是指一个旅游目的地在不造成当地环境和旅游体验质量不可接受的下降的情况下吸收外国游客的最大能力。 旅游设施用地承载力:适宜建设旅游设施的土地数量及旅游设施的最大综合接待能力; 物理环境承载力:在不导致当地旅游环境外部吸引力下降的情况下可以接受的土地数量。 最大游客人数; 13 生态环境承载力:指在不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可接受的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吸收的最大游客数量; 社会承载力:是指在不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可接受的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吸收的最大游客数量; 社会承载能力:是指在对当地公众的生活和活动造成不可接受的影响的前提下,能够接待的最大游客数量; 旅游承载力为最小值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案例14(以宁夏中卫为例) 宁夏中卫市区(沙坡头区) 自2006年开始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来,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荒漠化防治和生态建设步伐加快。 。 实施林纸一体化和水源涵养基地造林工程,利用沙子38万亩进行荒漠化防治,实现沙漠林纸一体化、沙漠产业园、沙漠旅游产业化。 利用腾格里沙漠的自然渗流水资源,通过水位、水质和流动性设计,建设景观水系统。 湖泊水系由900亩增加到2.2万亩,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4.15平方米,城市绿化率达到36.5%。

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初步实现了园区废水循环利用、尾气余热回收、废渣资源化利用。 试验区优良天数达到316天,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在Ⅲ类水质。 荣获迪拜国际人居环境改善最佳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城市等多项奖项。 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开创了一条通过生态建设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道路。 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路径,有效丰富了试验区的建设内容,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在西部荒漠干旱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试验区建设积极实践和探索,形成了有效演示和模板。 15 宁夏中卫沙坡头九龙湾风景区 16171819 二、人与自然关系理论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 201. 人类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212. 人类的阶段对自然的依赖和适应 223. 人类适应自然的阶段 234. 人类改造自然的阶段 244. 精神价值 自然对人类的价值 1. 创造价值 2. 生存价值 3. 经济价值 25(3)人与自然关系理论 1、人类中心主义:人类是自然的主人,人类也是自然的主人。 自然是可以征服、改造和控制的。 2、人与自然协调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在生态系统范围内协调。 3.回归论:人类应该回到采集狩猎时代 4.生态人文论:人是生物圈的一员,与自然休戚相关 26(4)关系论中生态旅游的价值人与自然的关系 1. 生态旅游者是自然的朋友 2. 生态旅游开发者应让人与自然共存 正确观点 3. 生态旅游管理者应精心保护自然 27 2. 生态美理论与生态旅游 自然生态美 人文生态美 生态美 28 (二)反思自然的价值 自然自身价值 1.创造价值 2.可持续性价值 3.整体与局部价值 4.自我价值 5.工具价值 29 生态美的特征 1.活力美 2.和谐美 3.创造美 4.参与美 301.生态旅游者追求生态美 2.生态旅游开发商努力寻找和创造生态美 3.生态旅游管理者努力保护生态美 生态美理论的生态旅游价值 31 3.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自然生态环境 可持续32 生态旅游是一种不牺牲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旅游。 要把握好适宜的发展速度,控制接待数量,增强环保意识。

1. 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 2. 统一规划,有序开发 3. 增强环保意识,强化法制观念 33 4. 生态旅游体系 生态系统越简单 34 越不稳定 35 澳大利亚介绍1858年来自英国的家兔给当地生态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36、苍耳子的水葫芦植物杀手——微甘菊林业有害植物:生长迅速,抑制其他物种的生长 37、生态旅游系统 生态旅游者(主体) 生态旅游资源(对象) 生态旅游(媒介) 生态旅游环境(载体) 生态旅游体系的核心:保护 38 国外生态旅游开发成功案例 39 绝对保护区加拿大班夫公园功能区划 40 加拿大班夫公园绝对保护区功能区划 41消除人类干扰的荒野地区。 加拿大班夫公园功能区划42个。自然风景区和风景名胜区。 加拿大班夫公园功能区划43.休闲区。 加拿大班夫公园功能区划44.旅游城镇区。 加拿大班夫公园功能区划 45. 加拿大班夫公园功能区划 46. 其他生态旅游理论基础 生态伦理理论 生态经济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理论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