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作者:谢立(湖南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教授、湖南大学“碳峰与碳中和”研究中心主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保障粮食、能源和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明确把保障能源资源安全作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重要内容。 能源是维持国计民生的稀缺资源,是国家竞争的要素。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全球地缘政治、经济、科技、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能源形势将更加复杂,各种威胁能源安全的“灰犀牛”、“黑天鹅”事件时有发生。 的发生,促使国际能源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为有效应对能源风险,我国应坚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实施“四革命一合作”新能源安全战略,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确保能源安全。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
全方位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确保能源供应安全,不仅要完善各类能源供应体系,还要实现空间多渠道能源供应。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驱动下,我国正在加快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步伐。 化石能源具有不可再生、高污染、稳定性强的特点,非化石能源则具有可再生、低污染、间歇性、波动性的特点。 未来,我国需要逐步摆脱对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的依赖,利用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两类能源要素,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调整盈余,丰富各类能源供给,实现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 在国际能源贸易领域,稳步扩大与已开展能源贸易国家的互联互通,积极拓展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的能源贸易合作,畅通能源供应渠道,扩大能源供应地域范围,形成多元、高效、优质的能源贸易网络“巩固”、“延伸”、“做强”、“补充”能源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
广泛领域加强能源消费安全保障。 能源消费安全需要从节能高效利用和能源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在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过程中,改变粗放型能源消费方式,促进能源集约利用。 深化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要以稳定能源价格为重点,防止异常波动造成能源消费不稳定,增强消费者对能源商品消费的理性预期,增强能源消费普惠性,保障消费。不同的收入水平。 两者都可以持续消耗能量。 另一方面,正确的能源管理不仅可以有效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对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负外部性。 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节约能源和高效利用的同时,要教育人们正确管理能源,引导消费者形成正确的能源使用方法和安全管理习惯,防止错误的能源消费和管理方法危害社会设施。 、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多维度开展能源技术创新。 不断实现能源技术创新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法宝。 随着产业结构演变,能源技术快速迭代,降低能源开发利用成本,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但由于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还不够成熟,能源开发、储存、输送、消费等环节仍存在风险隐患。 因此,加快能源技术创新,不仅要着力突破制约能源生产、供应、销售、储存产业链体系的关键核心技术,还要结合全国能源开发利用实践,推动能源技术创新。新能源技术国产化,实现能源技术再开发。 升级再创新。 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能源技术创新的赋能作用,推动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加大对储能、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等能源产业链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的支持力度,支持提高能源技术装备安全运维和管理创新水平。
系统构建能源治理体系。 现代能源治理体系是能源安全体系的集中体现。 坚持能源配置的国家一盘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行政调控作用,在能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与能源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 通过市场机制和行政调控的统筹协调,一方面可以不断激发能源企业活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激励能源市场主体自觉践行国家战略和承担社会责任。 政府可以通过创新能源监管方式,构建高标准能源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规划能源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把握能源开发利用总量平衡、优化能源市场监管和能源安全监管的职能。 通过深化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改善能源开发利用营商环境,畅通能源要素优化配置渠道,增强能源服务安全稳定。
深入加强国际能源合作。 广泛的国际能源合作是防范和化解重大能源风险的坚实屏障。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在世界能源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开展国际合作,努力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 未来仍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与世界能源界的对话与交流,扩大能源投资和贸易的“朋友圈”。 通过参与惠及各方的国际能源合作组织建设,积极构建有利于世界各国公平能源合作的规则,积极融入全球能源产业价值链纵向和横向分工体系,共同构建全球能源供需预警和监管平台,共同防控能源价格波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传导,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能源风险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