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亮点解读

四增加、两减少、一提高、两保障、两增强——解读山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亮点

近日,我省印发《山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锚定“3060”双碳目标,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系统勾画了未来五年。 发展蓝图重点对深入实施“四增、两减、一提高、两保、两强”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加快推动能源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山东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前列、全面开创现代化强省新局面提供了坚强保障。新时代。 《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提出了哪些目标? 有哪些亮点? 今天记者就为您一一解读!

“五大目标”——

明确能源发展主攻方向

总目标。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54亿吨标准煤以内,煤炭消费控制在3.5亿吨左右。 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25亿吨标准煤。 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1.9亿千瓦左右,力争达到2.1亿千瓦左右。 全社会用电量达到8600亿千瓦时左右。

结构性目标。 煤炭发电、清洁能源发电、省外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由68:15:17优化为60:20:20。 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60%以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3%左右。 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中的比重已提高至19%左右。

效率目标。 完成国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削减目标。

生态目标。 完成国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减排目标。

生计目标。 人均年生活能源消耗达到500公斤标准煤左右。

“四增两减”——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

实施“四增两减”工程,以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省外电力增量为重点,以煤炭及火电减量为重点,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实施可再生能源倍增行动。 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主,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为补充,因地制宜推动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协调发展。 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力争达到9000万千瓦左右。

– 风力。 以海上风电为主战场,重点聚焦渤中、南半岛、北半岛三大区域,建设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科学布局陆上风电,重点建设鲁北盐碱滩涂百万千瓦风光储输电一体化基地。 到2025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500万千瓦。

——PV。 坚持布局与布局并重,重点建设鲁北盐碱滩涂百万千瓦风光储电一体化基地和煤炭百万千瓦“光伏+”基地鲁西南采矿沉陷区; 鼓励采用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盐光互补、生态治理等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光伏+”集中式电站。 开展全县(市、区)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试点,建设“百镇千村”低碳发展示范工程。 到2025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700万千瓦。

——生物质能源及其他。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多元化发展。 到2025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万千瓦,生物质能源供热面积将达到约3500万平方米。

积极有序实施核能开发利用。 秉承“严审、细致、务实”的核安全理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进核电项目建设,加快核能综合利用示范推广。 到2025年,运行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约1300万千瓦。

——核电基地。 围绕建设胶东半岛千万千瓦核电基地,按照“3+2”核电发展总体布局,积极推进海阳、荣成三大核电站址开发、招远等地,建设荣成高温气冷堆和国和一号示范工程。 、开工建设海阳核电二期等项目。 到2025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70万千瓦。

——核能综合利用。 依托沿海核电项目,加快核能供热、海水淡化等综合利用,全力建设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业示范工程,实现450万平方米核能供热“全覆盖”海阳市,打造全国首个“零碳”供热城市;积极推动海阳核电为烟台市区、青岛即墨等地提供跨区域供热。海阳核海水淡化项目设计30万吨/日产能和设计规模30万吨/日国核一号示范工程海水淡化工程已开工,打造国家级海水淡化示范工程 探索核能制氢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

— 小型核反应堆。 结合煤耗减量替代和清洁供暖需求,稳步开展济南、淄博、潍坊、烟台、滨州等地核小堆选址工作,适时启动示范工程建设方式。

实施天然气供应能力提升行动。 加快沿海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天然气管网建设,弥补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 到2025年,天然气综合供应保障能力达到400亿立方米以上。

——沿海LNG接收站。 加快沿海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建设全国重要的沿海千万吨级液化天然气接卸基地。 到2025年,沿海LNG年装卸能力将达到2500万吨/年左右。

——天然气管道。 加快输气干线、支线、联络线建设,构建“一网两环”输气格局。 到2025年,天然气主干管网里程达到8500公里,力争达到1万公里以上; 沿海LNG接收站全部实现管道运输。

实施“外资进山东”提质增效行动。 坚持存量高效利用与增量高质量发展相结合,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跨区域用电基地,加快输电端配套电源建设,持续扩大输电规模省外电力接入。 到2025年,省外接收电量达到1500亿千瓦时以上,力争达到1700亿千瓦时左右; 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将达到30%左右。

——提高现有渠道的利用水平。 重点提高现有直流通道输电能力和可再生能源比重,按照“风、光、热(储)一体化”模式,加快建设1000万千瓦电力基地上海寺至临沂特高压直流通道; 充分利用扎鲁特交易所,对流站附近地区现有在运和在建燃煤发电项目进行优化调整,支持供电结构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 到2025年,现有直流渠道利用小时数将提高到4500小时以上。

——有序推进新渠道建设。 加快陇东至山东±800kV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建设,形成“三直三交流”特高压受电格局,新增受省外电量800万千瓦; 配套建设1000万千瓦级“风光储一体化”电力基地,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实施淘汰低质低效煤电产能行动。 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个坚决”部署要求,严格执行环保、安全、技术、能耗、效率标准,按照要求退出低质低效煤电产能依法合规,不断优化产能结构。 到2025年,煤炭产量稳定在1亿吨左右,煤电装机控制在1亿千瓦左右。

——煤炭产能削减。 综合考虑煤矿资源禀赋、开采条件、灾害威胁程度等因素,加快安全无保障、资源枯竭、长期损失的“三类”煤矿退出,坚决关闭有问题的煤矿。生产能力30万吨/年,并根据安全论证结果进行深部开采。 岩爆超过1000米的煤矿已采取限产、停产、关闭等措施。

——煤电产能削减。 大力推进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关停整合,15年内完成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小火电机组(含自备电厂)关闭——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供热半径公里。 停止整合。

“一次升级”——

提升能源创新驱动能力

深入实施能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激发新动能,深化改革激发新活力,加快传统能源产业升级,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新业态,构建能源新格局。能源工业的发展。

加强能源智能化建设。 推动“大云物智动”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能源生产领域融合发展,加强智慧煤矿、智能管道、智能电网建设,推动煤炭、石油、天然气转型升级、电力等行业。

——智能煤矿。 围绕“减员、提效、保安全”,全面推进煤矿“系统智能化、智能化系统化”建设。 到2025年,全省煤矿完成智能化改造,建成一批100人以下智能矿山,建设一批国家级示范矿山,实现智能矿山产量90%以上。

——管道智能化。 围绕提高智能感知、智能管控、智能预测水平,加快油气管道智能化发展,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拓展智能化应用场景,逐步推广应用先进技术。 、成熟、可靠的智能技术和装备。 实现全数字化交接、全智能化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

——智能电网。 以智能传感、信息通信、自动控制技术为支撑,加快提升电网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应用、继电保护、安全防护等系统智能化水平。 到2025年,10kV线路智能终端覆盖率、市级新一代配电主站覆盖率、配电自动化覆盖率、35kV及以上公共变电站光缆覆盖率基本达到100%。

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加快先进能源技术研发、转化和产业化,培育储能、综合智慧能源等新业态新模式,壮大氢能、高端能源装备制造等新产业。

– 氢能。 围绕创建“国家氢能产业示范基地”,完善制氢、储氢(运输)、加氢、用氢全产业链的氢能体系,加快形成氢能两大产业链。 “中国氢谷”、“东方氢岛”高地。 打造山东半岛“氢走廊”。 实施“氢进万户”技术示范工程,推动氢能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 到2025年,加氢站数量将达到100座,产值1000亿元。

– 储能。 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选择经济技术可行的路线,优先发展大容量、高效、长效的储能设施。 鼓励新建集中式风电、光伏项目按一定比例建设或租赁储能设施。 支持共享储能设施建设和运营,鼓励风电、光伏项目优先租赁共享储能设施。 到2025年,建成储能设施约450万千瓦。

——综合智慧能源。 以现代信息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储能等新技术为支撑,依托配电网、燃气管网、供热网等能源网络,构建协调互补的多能源“源网络” ”如风能、太阳能、天然气等因地制宜。 “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系统,促进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实现“电、热、空调、水”高效供应和能源梯级利用。

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能源市场改革,提高能源治理能力,建立健全主体多元化、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效的能源市场体系,实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 继续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深化燃煤发电机组上网电价改革,深化输配电价改革,推动配售电业务全面放开,推动售电业务全面放开。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

——深化油气市场改革。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加快推进油气市场化改革。 按照“一网一平台”思路,建设省级天然气运营管理平台,加快油气交易平台建设,创建上合组织能源合作试验区,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油气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天然气直供体系,降低供气水平,降低用气成本。

——深化能源治理能力建设。 深化“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规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规权优化”改革等简化用电专项行动,持续优化能源营商环境。” 完善油气管网运行调度机制,加强公平开放管网设施监管。 加强能源法制建设,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加快能源领域标准制修订,完善能源标准体系。 强化能源监管,强化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构建公平、公正、透明、高效的能源监管体系。

“两个保证”——

能源供应稳定可靠、安全生产

充分利用省内外(国外)两个市场和资源,稳定省内能源生产,拓展省外(海外)资源,完善能源输送网络,加强储备能力建设,全面改善能源供应安全能力。

煤炭供应稳定保障。 优化省内发展布局,实施“东撤、收缩中部、稳定西部、保留北部”的煤炭发展战略; 加强煤炭对外合作,到2025年,省外(国外)矿山煤炭产量达到2.5亿吨; 完善煤炭运输网络,提高“外煤进鲁”通道能力; 提高煤炭储备能力,用3至5年时间,确保全省煤炭储备能力达到5400万吨,力争达到6000万吨。

强化电力供应保障。 强化煤电基础保障,积极推动煤电由主力电源向提供可靠容量、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基础电源转变,加强应急备用调峰能力建设,有序推进续建项目建设,严格控制新建煤电项目。 加强电力对外合作,深化与“外电进鲁”省份的能源战略合作,鼓励重点能源企业“走出去”引领支持煤电并网、风电、光伏等发展电力项目; 完善输电网络,到2025年,每个城市基本拥有不少于2座500kV变电站。 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 到2025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将达到400万千瓦,需求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2%以上。

强化油气供应保障。 推动油气增储稳产。 “十四五”期间,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稳定在2100万吨、4亿立方米左右; 加强油气对外合作,到2025年,新增管道供气55亿立方米。 中海燃气将供应10亿立方米; 完善原油运输网络。 到2025年,原油管道长度将达到6600公里,所有大型原油码头实现管道排水,所有主要炼油厂实现原油管道供应; 成品油网络短板将得到弥补。 到2025年,基本形成陆海通达的成品油运输网络。 成品油管道里程达到3500公里,各大炼厂均实现管道出口; 增强油气储备能力,到2025年纳入我省天然气储备能力。 油气管道输送量达到15.5亿立方米,里程达到2万公里。

加强煤炭生产、油气管道保护、电力运营等重点领域管控,全面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提高能源行业安全生产整体水平,加快建设健全健全能源安全管控体系。

加强煤矿安全生产。 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制定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意见,建立健全安全许可证准入、警示教育、隐患专家鉴定、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定期现场检查等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深化安全教育培训; 加强煤矿产能管理,深化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深入开展煤矿安全专项整治。

加强油气管道保护。 完善管道保护制度,深入贯彻油气管道保护“一法一规”,规范油气管道保护行政执法; 完善管道巡检制度,制定油气管道高后果区域警示标志等巡检技术标准,加强管道保护。 保护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依法依规履行管道保护和监管职责; 完善管道保护监控体系,完善省油气管道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功能,加快高后果区管道保护视频动态监控、人员密集高后果区管道保护视频建设监控基本实现全覆盖。

强化用电安全运行。 加强电力安全风险管控,健全设备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电网黑启动应急能力建设,深化电力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积极发挥分布式能源支撑作用和保证; 强化电力系统网络安全,建立健全网络安全责任制度,健全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提高大面积停电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大面积停电应急机制,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应急预警机制。

“两个援军”——

节能降耗、绿色生产、服务造福人民

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 各新建“两高”项目必须落实能源消耗削减和替代,加强重点领域节能,推进绿色能源生产,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山东“十四五”规划。 能源消耗总量控制目标。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个坚决”决策部署,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能源利用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高效益。

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减排。 坚持“节能是第一能源”理念,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进工业、城镇、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促进能源消费方式转变。 加强工业领域节能,加强城镇领域节能,加强交通领域节能,加强公共机构领域节能。

推动绿色能源生产。 统筹能源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装备,大力实施煤炭、油气绿色发展、绿色电力生产,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实现能源绿色高效发展。 推动煤炭绿色发展、油气绿色发展、电力绿色生产。

继续推进能源惠民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城乡能源基础设施,实现城乡居民共享能源发展成果。

加强煤矿塌陷综合治理。 坚持严格控制增量与治理存在问题相结合,综合采取农业复垦、生态治理、产业化管理等方式,因地制宜推进煤矿塌陷区治理。 到2025年,新增治理面积30万亩,稳定沉降地治理率达到100%,不稳定沉降地同步治理率达到30%。

提高电网服务水平。 实施城市核心区高可靠供电保障工程和新型城镇化供电能力提升工程,提高供电可靠性。 持续提升“便民用电”服务水平,全力保障重大项目用电需求。 结合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布局,加强配套电网建设,实现无差别接入电网。 到2025年,供电可靠率达到99.954%,户均停电时间缩短30%以上; 济南、青岛将建设国际领先的城市配电网,中心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

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因地制宜、快慢相辅、经济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以居民、办公充电为主、充电设施配套的充电网络。城市公共充换电,城际快速充换电为辅。 服务体系。 重点推进居民小区充电设施建设。 新建住宅楼所有停车位应当配备充电设施或者预留建设安装条件。 到2025年,建设公共充换电站8000个、充电桩15万个,基本形成中心城区平均服务半径5公里以下的公共充换电网络。

推动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rural electrification improvement projects,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rural power grids, and promote electrification applications such as electrified greenhouses, electrified livestock and aquatic breeding, and electric heating. Promote the distribution of gas to rural areas and accelerate the extension of natural gas infrastructure to rural areas. Promote the energy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forestry and animal husbandry biomass resources, and accelerate the application of biomass natural gas and biomass energy for clean heating. Develop geothermal energy heating (cooling) and solar heating project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Promote the “photovoltaic +”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model that combines photovoltaics with livestock and poultry fishery breeding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level of clean and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coal, and actively promote clean coal in mountainous areas that currently do not have clean energy conditions.

View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document: “Shandong Province Energy Development “14th Five-Year 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