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5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主办的“2018年能源转型高层论坛”在北京丽晶酒店举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出席论坛并讲话。
五大举措坚定不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
李伟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要把能源工作摆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位置,促进能源生产。 和消费革命,实现绿色发展。 李伟指出,要重点从五个方面坚定不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坚持通过体制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天然气产业发展
三、坚持发展完善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能源综合利用模式
四、坚持推动地热能利用尽快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五、坚持推动国际能源合作,构建国际能源治理新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讲话原文:
以优质能源引领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李伟,2018年8月25日)
女士们,先生们:
早上好! 今天是我们第五次齐聚能源转型高层论坛。 在此,我谨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嘉宾和新老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要把能源工作摆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位置,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实现绿色发展。 下面,我就如何认识能源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如何打造能源高质量发展典范与大家分享一些思考。
一、深刻理解能源高质量发展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能源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原材料和基础产业。 能源也是影响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 因此,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能源高质量发展。 我认为,能源高质量发展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满足全体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初衷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目前,我国人均GDP接近9000美元,人均家庭消费在2700美元左右。 与发达国家2万美元左右的人均消费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随着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预计到2035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2万美元,居民消费能力将持续增强。 人民群众的主要需求将从满足温饱需要全面升级为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对各种商品的需求和服务质量的需求将不断升级。 为新鲜空气、清洁水源、优美生态环境付费的意愿将由弱变强。 对电力、热力、燃气等优质能源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其供应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能源领域必须认清这一大势,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对优质能源的需求作为根本目标,推动能源生产更加经济高效、能源质量更加优质。清洁低碳,能源供应更加安全可靠,让人民群众共享能源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红利。
(二)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是打造清洁低碳、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的现代能源体系。
在传统发展模式下,能源领域已形成以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和产业链。 例如,在煤电(热)供系统中,2017年仍有约50%的煤炭用于发电,约65%的社会用电量为煤电。 经过长期建设,这些集中的“点线”供给体系,内部不断强化上下游的刚性联系,外部相对独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能源孤岛”。 为了保证供应安全,“筒仓”系统通常设置过高的备份率,下游用户基本没有选择。 这最终不仅导致系统整体效率低下、污染排放普遍较高,也成为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障碍。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对优质能源的需求,做好能源经济,需要打破传统模式,推动能源产业全面升级,打造高质量能源体系。发展。 高质量发达的能源体系应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清洁低碳。 所谓清洁,是指能源生产、转换、传输和消费的整个生命周期是低污染的,尽可能减少能源生产和消费造成的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所谓低碳,是指能源系统的碳排放量应保持在较低水平并持续下降。 虽然二氧化碳本身并不是污染气体,但它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政府在碳排放问题上向国际社会做出了庄严承诺。 能源系统是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低碳无疑应该成为高质量能源系统的重要特征。
二是性价比高。 经济意味着能源价格应该具有国际竞争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时期。 能源成本是实际经济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质量的能源系统应该能够提供价格具有竞争力的能源产品。 所谓高效,是指能源生产、转换、传输、消费各个环节都能充分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成果,实现集约、经济、高效、协调发展。
三是安全可靠。 所谓安全,是指能源安全水平高、供应来源多元化,以及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或地缘政治等内外条件变化的能力。 所谓可靠性,是指在当前可再生能源比重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能源系统能够具有足够的灵活性、适应性和调节能力,为国民经济提供有质量保障的能源供应。
在过去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影响,清洁低碳能源、经济效益、安全可靠性之间的相互制约大于相互融合。 例如,清洁能源往往伴随着高昂的成本。 所谓“熊掌与鱼掌不可兼得”,但随着能源技术革命的发展,清洁能源的成本也在迅速降低。 传统能源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清洁低碳、经济高效、安全可靠三个方面可能会逐渐从矛盾对立转变为矛盾统一,能源发展的协调平衡将不断增强。增加。 此外,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也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 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房地产、高耗能行业为代表的传统增长动力正在逐渐消失。 新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需求升级和低能耗拉动的高新技术、高端产业和服务业。 这使得经济增长不再过多依赖能源数量的增长,或者换句话说,经济结构越优化,经济增长越有利于促进能源结构更加清洁、能源综合利用更加高效。
又如,新能源汽车及上下游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速度可能快于预期,使得交通能源有望从石油为主转向电力和氢能以更快的速度关注燃料,传统石油进口的风险有望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而得到缓解。 同时,也有利于支持国内可再生能源发电消纳,可谓一举多得。
(三)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深化改革,推进现代能源治理体系建设
我国能源管理和监管体制改革长期滞后于行业发展,分散管理、多头管理、越位管理、监管缺位等现象依然存在。 “十三五”期间,国家制定了多项能源、电力、天然气、可再生能源、水电规划。 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各电源之间、电源与电网之间的统筹协调。 监管功能相对薄弱,监管效率低、效果弱,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能源互联网等专业监管力量明显不足。 能源领域长期存在市场体系不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不科学的问题。 归根结底,还有很多制度障碍仍然难以摆脱。
建立现代能源治理体系是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的推进能源体制革命的要求,建立现代能源治理体系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加快价格改革理顺能源价格,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的体制。 能源价格机制; 二是创新科学能源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解决政策多重、管理缺位、越位问题。 三是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二、坚定不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
当前,随着全球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这些变化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为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技术可行性。 当前,要重点从五个方面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随着世界各国签署《巴黎协定》,节能和提高能效作为“第一能源”正在成为全球共识。 国际能源署(IEA)的研究结果表明,要实现本世纪末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2度之内的发展目标,全球节能和能源效率的贡献必须达到4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80%以上。 但随着越来越多重点耗能行业能源效率逐步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以往主要集中在重点工业企业的节能降耗空间越来越小。 未来,我国新能源需求将主要来自服务业和居民生活。 预计2015-2035年增量将占终端能源需求增量总量的60%左右。 因此,必须更加关注交通、商业、公共服务、居民生活等领域的节能和能效提升。 要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理顺管理监管体制,加快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市场化体系,恢复能源商品属性,运用价格机制引导企业、居民和全社会自觉关注节能增效。
(二)坚持通过体制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天然气产业发展
虽然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发展迅速,但从各类能源规模和国际清洁能源发展经验来看,培育天然气作为主要能源之一是建设清洁能源的必要条件。低碳现代能源体系。 我国天然气市场在经历了2014年、2015年的低迷之后,2017年重回年均两位数增长的快速发展轨道,未来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但2017年入冬以来京津冀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等现象仍时有发生,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也影响了天然气的健康发展行业。 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发展后”用气的新期待,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气荒”事件为教训,进一步统一认识,“下一盘棋”深化天然气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设施,尽快形成“网络”,探索构建具有高质量发展示范意义的天然气市场体系,尽快建立天然气生产、供应、储存和销售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
(三)坚持发展完善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能源综合利用模式
“互联网+”智慧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推动能源生产和供应模式更加多元化,实现储能设备与可控负荷之间的协调优化控制,平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间歇性特性对当地电网的影响。 ,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提供可行的技术路径。 但也应该看到,集中式和分布式能源综合利用模式对现有能源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下地质勘察、管道、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必须与城市规划同步推进; 城镇内电力、燃气、供热、热水的输送、分配和销售不再局限于特许经营和独家垄断经营模式。 为此,要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等,着力解决清洁能源、智慧能源发展不平衡、不足、协调问题,加快建设电力市场、天然气市场、热力市场,建立多主体供需、多主体的供需格局。市场交易平台,尽快实现电价、燃气价、热力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 要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发展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实现清洁能源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同规划、同步。
(四)坚持推动地热能利用尽快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正引起广泛关注。 地热能作为地球内部蕴藏的热能资源,开发利用具有能源持续稳定供应、高效回收、可再生等特点。 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有望成为城镇分散式能源供应,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新动力。 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全国地热能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陆336个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相当于7亿吨标准煤,可实现供热(制冷)建设面积320亿平方米。 其中,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最适合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 水热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相当于18.65亿吨标准煤,广泛分布于华北、松辽、苏北、江汉、鄂尔多斯、四川等平原(盆地)以及山地、丘陵如东南沿海、胶东半岛、辽东半岛等。 目前,我国地热能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但仍缺乏对地热能资源的精准勘探、评价和科学研究。 支持地热能产业初期发展的政策不足,地热能资源管理体系还不健全。 为此,要加快推进高效勘探开发技术,综合提高地热能资源利用水平。 围绕解决冬季供暖、防治雾霾等重大问题,汇聚我国地热能快速发展的各方力量,凝聚广泛共识,加快我国地热能健康发展。
(五)坚持推动国际能源合作,构建国际能源治理新体系
一要深入参与现有国际能源治理机构合作与改革。 随着我国全球影响力的增强,应尽快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实施“多层次国际能源合作对象、多渠道国际能源合作形式、多元化国际能源合作方式、多领域国际能源合作内容、多任务国际能源合作流程”为一体的国际能源合作战略,符合顺应全球能源格局变化,在推动全球能源向清洁低碳、经济高效、安全可靠方向转变的过程中,推动中国能源系统高质量发展。
二是寻求G20框架下支持全球能源治理和气候治理协调的新机制。 推动G20把能源转型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一系列声明承诺和共同努力,推动国际社会实现低碳、绿色、安全的能源转型。
三是大力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深度合作。 将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开展低碳、绿色、安全的能源转型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3、打造国家能源高质量发展典范
我国各地区情况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同,面临的问题也不同。 比如,不少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较高,采用清洁能源的意愿较强。 主要面临能源特别是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应保障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放弃风和光。 这些地方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也必然有所不同。 因此,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先行先试,在全国率先创建一批能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各地更好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
(一)可在雄安新区等条件较好的地区高起点、高标准实施能源高质量发展示范。
一些东部发达城市和雄安新区等起点高的地区拥有绿色能源供应基础,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能源供应以地热能、光伏、生物质能源、外来绿色电力、天然气和氢能等清洁能源为主,绿色能源具有多重互补能力,近期实现近零碳排放、完全零碳排放。长期碳排放。
一是以能源互联网为基础,全面构建“四个协同”的能源供应体系。 四种协同是:多种能源协同、源网荷储协同、集中式与分布式协同、规划建设运维管理协同。 二是以“生态系统”建设为目标,实现能源系统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 创新构建能源与企业、能源与交通、能源与家居、能源与市政等生态圈,延伸能源系统综合服务范围,提升终端用能体验和公众参与,打造能源与企业、能源与交通、能源与家居、能源与市政等生态圈。能源与城市和谐共生的集合体。 三是构建以“未来理念”为指导的能源大数据云平台数字虚拟世界。 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总体规划理念,建设包括地上能源供需、近地表地下综合管廊及综合体、中浅层水文地质系统、中深层水文地质系统等在内的大数据云平台。能源资源开发与利用。
(二)其他示范领域可重点通过法制建设、市场主导、政府监管、政策引导“四位一体”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
着力构建现代能源体制机制,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加快市场化改革。 加快国有能源企业改革创新,完善市场准入规则,在能源产业各领域、各环节引入各类投资主体,构建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体系。 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端”的原则,在竞争环节放开市场价格,形成由市场决定的价格机制。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连接国内国际市场、具有重要定价权和影响力的国家级绿色能源市场交易中心。 二是创新能源管理监管体制,着力打造“政府管理监管中心”。 按照大体系原则,在试点城市建设统一的“政府管理监管中心”,统筹电力、热力、冷气、燃气、水等领域的审批和监管。 规范简化审批程序,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 创新能源管理和监管方式,广泛运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能源综合管理和实时在线监管。 三是充分发挥财税金融政策对能源领域的引导作用。 强化财政政策作用,将生物质能、氢能、充电站等新能源产业纳入补贴范围; 加大对地热能、氢能等先进能源技术的政策支持,支持关键技术研发。 创新补贴模式,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直接向终端消费者提供财政补贴。 创新能源税政策,推进资源税改革,试点征收碳税,落实可再生能源税收优惠。
女士们,先生们,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 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齐心协力,凝聚共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能源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推进能源转型,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升级。实现“四次革命、一次合作”能源革命战略目标。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你们!
(本文整理自能源新闻网李伟主任2018年8月25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主办的2018年能源转型高层论坛上的讲话实录,未经李伟导演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