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发达国家是如何治理空气污染的

近期我国大面积雾霾天气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本文总结了美国、英国等国家治理空气污染的经验,为我国防治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提供参考。

通过立法明确大气污染防治的主体、标准和措施

一是制定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英国早在19世纪就颁布了《碱法》和《公共卫生法》,并于1956年颁布了专门针对大气污染的《清洁空气法》。 美国于1955年颁布《空气污染控制法》,1963年颁布《清洁空气法》,成为空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依据。

二是明确各级政府大气污染防治的权利和责任。 美国1970年修订的《清洁空气法》明确,联邦政府负责制定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州负责制定本州达到标准的方法和时间表,地方政府负责制定空气质量标准。负责根据当地特殊情况,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三级管理。 系统。 联邦政府设立了环境保护局进行管理,并设立了空气质量咨询委员会,为总统提供决策服务。 英国《环境保护法》和《国家空气质量战略》提出,中央政府制定统一的国家空气质量战略,但市、县政府有权在无法控制的地区申请设立空气质量管理区。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并制定空气质量长期达标行动计划; 国家环保局全面管控大型危险工业设施,地方政府监管小型低风险工业设施; 影响。

三是划定大气污染治理区域,实行区域联动。 空气污染具有区域性特征,各国均采取区域控制方式。 美国《空气质量法案》划定了空气质量控制区域,以协调各州之间的空气污染问题。 1976年,加州率先成立“南海岸地区空气质量管理区”这一控制地区空气污染的政府实体,并赋予其立法、执法、监督和处罚的权利。 通过监测、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实现减排目标。

四是多种形式保障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来源。

控制工业污染促进产业转型和能源转型

一是加强工业、能源领域污染治理,鼓励产业结构调整和循环经济模式。 英国规定了污染工厂的酸浓度和烟雾浓度上限,并在相关法案的支持下,强制关闭或转移大型污染设施。 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工业污染治理转向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绿色经济产业。 与此同时,欧洲和日本政府开始大力倡导循环经济,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倡导构建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废物互利利用的循环经济体系。以及工业园区。

二是行业治理思路从排放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转变。 早期发达国家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主要以浓度控制为主。 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国在修订相关标准时都引入了总量控制。 以日本为例,其总量控制分为排放总量控制和区域总量控制。 排放口排放总量控制以最大允许排放总量和浓度为依据,要求不超标。 区域总量控制以总量减排最低限度为基础,要求减排达标。 政府严格规定了排放总量、总量削减计划和配额分配。

三是推动能源结构转变,鼓励新能源应用。 1973年的石油危机迫使发达国家减少能源需求,提高能源效率,促进能源结构转型。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加强城市、交通等领域排放管理

一是着力治理交通污染。 20世纪80年代,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发达国家空气质量的主要威胁。 英国91.8%的空气质量管理区域的主要污染源来自交通排放。 因此,各国都加强了交通污染治理。 主要措施包括:

提高并统一新车排放标准。 自1993年起,英国要求所有新车必须配备催化转换器,以减少氮氧化物污染,并在伦敦市中心设立污染监测点,对超标车辆进行罚款。 美国加州要求所有1994年以后销售的汽车必须配备“行驶诊断系统”,实时监测机动车辆的工作状态,让超标的车辆摆脱污染状态,并在规定时间内接受维修。及时地。

推广清洁能源。 各国都在大力推广使用无铅汽油。 日本还积极开发轻油低硫和低污染柴油车新技术。 2000年后,英国大力投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研发。

限制私家车行驶,积极发展公共交通。 伦敦的主要措施包括提高市内停车费、引入“拥堵费”限制私家车进入城市,以及建立长达1000英里的公交专用道和自行车道网络。 东京都市区以轨道交通为主。 已形成全长2000公里、设站500个的轨道交通网络。 它承担着东京地区80%以上的城市客运量,远高于世界其他大城市。

二是注重城市绿地建设和管理。 伦敦绿化带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 2010年,绿化带面积达到4841平方公里,而建成区面积只有1577平方公里。 同年,英国绿化带总面积约为1.6万平方公里,占英国国土面积的13%。 这些绿化带有效地取代了城市空气。

三是鼓励居民使用节能电器。 20世纪70年代,英国政府开始鼓励公民和企业使用节能电器。 后来,美国还建立了电器的“节能标签”制度和“能源之星”标志制度,并向用户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

四是鼓励低碳建筑和低碳社区建设。 1993年,英国环境、交通、建筑研究等部门联合制定了能效标准评价方案,衡量建筑物的能源效率。 2007年,英国政府宣布将在全国建设10个生态小镇,并宣布将对所有房屋的能源效率进行“绿色评级”,要求从2016年开始,所有新建住宅必须实现“零能耗”。排放。” 英国贝丁顿社区已成为世界低碳社区的典范。

借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经验

发达国家普遍以立法作为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保障,以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根本途径,以公众参与监督、加强规划管理为有效手段。

首先,空气治理需要顶层设计和法律保障,明确各级政府和各方责任。 大气污染防治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城市体系、跨界合作、生活方式等,是一项涉及各种时空条件转变的长期系统工程。 因此,大气污染防治需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通过法律、伦理、行政、经济等手段的有机结合,将污染源控制、污染治理、污染监测、污染预警、污染疏散等有机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针对不同污染源、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专门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

在政府、企业、公众三维治理机制中,政府要承担顶层设计、法制建设、法律监督的责任。 企业应主动减少污染排放,遵守相关污染法律。 公众应倡导低碳生活并积极发挥作用。 监督作用。 通过立法,大气污染诉讼和赔偿制度已成为大气治理的重要手段,可以为不断完善和规范大气污染标准和治理措施提供借鉴。

各级政府中,中央重点抓标准制定和跨区域协调,省级政府重点制定达标计划和时间表,市及以下政府重点抓环保措施落实和环境监测。

二是建立大数据时代公众参与的空气治理模式。 将空气监测与政府信息公开、智慧城市建设等机制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及时、透明、有效发布空气质量指数和提醒信息,使空气治理成为可量化、可监测、预警可控的体系。 性管理项目。

提高公众对空气治理的参与:应急计划的参与。 通过设立审查机构、完善听证制度、舆情调查制定政策等措施,公众可以参与和影响环境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制定过程和结果。开发建设项目实施前; 过程参与,利用社会监督力量,通过媒体、社会活动、环境纠纷解决、公民选举等方式对政府和企业进行监督; 行为参与,鼓励居民实行环保的生活方式。

三是提高能源质量,推动产业转型,加快空气治理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 开发工业生产中低污染排放的原材料、能源和工艺,开发工业污染循环利用技术,开发工业污染疏散工艺等; 在汽车尾气处理中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促进燃料充分燃烧。 排气口安装新型气体过滤装置。

四是通过城市规划和管理引导低排放生活方式。 通过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政策,促进各种平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引导公众减少出行、绿色出行; 鼓励居民选择健康、低碳、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使用节能家电和清洁能源。 加强城市绿化,优化城市人口和产业布局,促进污染物吸收和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