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大SHOW选对项目做好产业搭配让生态项目飞上枝头

我自己也对EOD项目很感兴趣。2020年,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在我国共同开展了EOD模式试点工作。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166个EOD项目被推送至金融机构,上面包括94个试点项目和72个其他申报项目。具体来说,什么是EOD项目入库?我如何提交我的项目申请?如何选择相关产业类型?我向相关专家进行了采访,得到了一些关于这些问题的资讯。准确来说,EOD项目入库是指通过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管理系统,开展项目信息报送、对接、反馈、完善等工作,将符合EOD模式的项目纳入国家级EOD项目库的一个过程。该项目管理系统已经正式上线运行,我们可以根据输入自己项目的信息来进行报送。至于选择产业类型,相关专家提供了四种典型模式供我们参考,具体如何选择需要结合自己的项目情况来思考。总的来说,想要成功的投入EOD项目,请一定要注意项目申报流程,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我了解到,符合条件的EOD项目会被推送至相关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会遵循独立审贷或审批、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原则,将符合他们放贷或投资支持条件的项目纳入各自的储备库,并及时与对接项目单位沟通,推进放贷或投资审批等操作。这样做的目的是强化金融资金的支持和对接。在政策层面,我了解到根据试点项目实施经验,国家专门针对EOD项目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核心可以用“3555”来概括:区县级项目投资总额不超过30亿元、地市级及以上项目投资总额不超过50亿元、项目子项目数量不超过5个、各省每年入库EOD项目原则上不超过5个。那么,在我提交项目申请的具体操作中,我又该如何报送呢?我了解到,整个入库分为四个阶段。在地方报送阶段,实施主体会将拟入库EOD项目实施方案及相关手续进行报送。具体来看,实现主体一般会按照国家有关要求进行整理和汇总,然后提交至对应的金融机构。经过初审后,该金融机构会将项目推荐给生态环境部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如果审核通过,则项目就可以进入中央金库进行资金的申请。最后,拨款完成后该项目就顺利入库了。为了让我提交的EOD项目能够被成功纳入金融机构的储备库,我需要了解整个入库过程,这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涉及四个主体:地方政府、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生态环境部和金融机构。在第一阶段,我需要将项目材料上报至县级及以上生态环境部门,由这些部门通过系统线上申报至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在第二阶段,省级生态环境部门会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评估,并出具项目论证评估意见,然后将这些意见通过线上提交至生态环境部。在第三阶段,生态环境部会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提出专家意见并返回地方修改完善,将符合实施要求的EOD项目推送给相关的金融机构。在第四阶段,金融机构会按照独立审核的原则,对项目的融资的可行性进行把关,并纳入其各自的储备库。整个过程的目的是强化EOD模式的符合性,对接金融资金支持,推进项目实施。但同时,进入项目库并不代表项目就能落地,也不代表一定能融资,更不代表一定能做成EOD项目,因此按照EOD要求规范实施极为重要,实施中要将打造EOD典型案例作为目标,确保不变。逯元堂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保金融支持项目管理系统只是一个工作软件,用于方便项目信息报送、对接、反馈和完善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通过这个系统,符合EOD基本要求的项目会被推送给金融机构,但我需要意识到,进入储备库并不代表能够拿到资金支持,关键还是要看项目本身的情况。为了尽快将项目报送至生态环境部门,并提高入库的概率,我需要了解入库指南中要求提供哪些材料。我需要准备好4份材料,包括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生态环境厅局关于项目论证评估意见、EOD项目实施承诺函以及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项目基本情况表。其中,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是许多地方的关注焦点。这份大纲需要包括项目区域总体情况、建设内容、项目实施方式、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分析、保障措施等信息。在编制实施方案的过程中,我需要注意把握节奏,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确保方案完整、准确、不走样。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项目入库、获得资金支持的成功率。照生态环境部门的要求进行,也要符合当地的规划和政策。因此,在规划EOD项目时,主要考虑将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融合开发相结合,按照环境问题、治理目标、解决方案和工程措施的方法确定治理内容,并确定关联产业内容。同时,我需要结合项目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与需求预期等因素,注重分析项目要素条件的可获得性以及实施主体产业投资与经营能力等问题,并提出项目投资建设与运维经营全生命周期实施保障体系的建议,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和运营。在项目谋划的过程中,要与金融机构进行沟通,听取其对项目可融资性的意见,并及时修改文本。此外,除了硬性条件,EOD项目入库指南还划定了申报“红线”,包括找准生态环境问题并定好产业发展内容,项目整体收益与成本能够平衡,满足合规性要求,不以土地出让收益、税收、预期新增财政收入等返还补助作为项目收益。同时,项目实施必须严格按照生态环境部门的要求进行,并符合当地的规划和政策。我需要注意以上要点,确保项目顺利入库和申报成功。环保金融支持项目管理系统的申请入库只是第一步,选择合适的关联产业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而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发布的“一图读懂EOD模式与试点实践”中明确指出,应选择“发展契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生态环境关联度高、项目收益能力强的产业”。“一图读懂”将相关产业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生态产业开发、环境敏感型产业集聚区开发和清洁能源。其中,生态产业开发包括生态农业、旅游、康养;环境敏感型产业集聚区开发包括数字经济、洁净医药、精密仪器等;清洁能源则包括“光伏+”、生物质能利用等。在项目涉及的产业类型选择时,应围绕生态产品的3方面价值实现路径,开发相应的产业,以增加项目的收益能力。同时,申请EOD项目的关联产业选择还需要遵循规划和政策,不得增加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我需要认真审视关联产业选项,确保符合要求,不脱离实际。只有选择合适的关联产业,项目才能顺利实施,并为当地社区的发展提供动力。环境保护治理是关键,因为在治理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区域生态产品的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等方面的价值,从而找到相应的生态产品开发路径。例如,生态供给服务包括农林牧渔、中草药等,相关产业包括生态种植、生态养殖、重要制造等。生态调节服务包括固碳释氧、水源涵养、物种保育等,相关产业则有生态碳汇、水权林权、生态能源等。生态文化服务则包括休闲旅游、艺术灵感、自然景观等,对应的产业包括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以及商业开发等。作为EOD项目实施的关键,选好项目至关重要。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陈吕军指出,现阶段实现EOD项目的生态产品价值大致分为四种典型模式。例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环境敏感型产业”可以通过整治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恢复优质的自然环境、清洁的空气和舒适的休闲体验,从而提升生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价值。这可以为环境敏感型产业集聚区的开发和经营创造条件。另外,“矿山修复治理+存量资源经营”则可以通过治理废弃的矿山,恢复资源环境的功能,开发新型的存量资源经营业态。总之,在实现EOD项目生态产品价值方面,需要考虑产业的选择、规划和政策等因素,以确保项目建设的可持续性。OD项目的实施方式也不同,但是通过实践可以发现,有几种典型模式可以用来实现EOD项目中的生态产品价值。其中,“矿山修复治理+存量资源经营”是通过治理废弃的矿山和工业遗址等存量资源,推进行业的集中流转和经营,提升文化旅游开发的价值。同时,还需要统筹实施生态环境系统整治和配套设施建设,这可以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 另外一种模式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种养”,这是通过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来发展高经济附加值的生态种养等产业,在实施精深加工技术的同时,结合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推进旅游和康养休闲的融合发展,拓展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 第三种模式是“荒山荒地综合整治+清洁能源”,这是通过综合整治荒地和石漠化等环境问题,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开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以及清洁能源等产业。 从实践层面看,生态环境部公布的94个EOD项目试点名单中,涉及的产业门类十分丰富,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多个门类。此外,大部分EOD项目都包含多种产业,形成了一主多辅或多主互补的产业布局。因此,每个地方在实施EOD项目时应根据当地情况进行产业选择和规划,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对于OD项目的实施内容和组合方式,我认为是十分丰富和多样化的。不同的地方会根据各自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案。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实现“两山”转化和生态产品价值的逻辑却是不可变的。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地方会采取“矿山修复治理+存量资源经营”的方式,通过治理废弃的矿山和工业遗址等存量资源,推进行业的集中流转和经营,提升文化旅游开发的价值。还有些地方则会借助“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种养”的方式,发展高经济附加值的生态种养等产业,进一步提高生态产品的价值。此外,“荒山荒地综合整治+清洁能源”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案。这种方式可以通过综合整治荒地和石漠化等环境问题,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开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以及清洁能源等产业。综上所述,我认为,在实施OD项目时,我们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资源禀赋,选择适合的方案,但是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实现“两山”转化和生态产品价值的逻辑不能变。这是我们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