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们看我治理你们固废治理未来路走向哪里

我认为“需求决定供给”这句话在危险废物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危险废物因为自身具有危险性,如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反应性或感染性等特性,所以其处置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样的需求又与前端工业发展及末端环保要求息息相关。在回顾我国危废发展史的基础上,我意识到当前危废处置市场存在于产能过剩、来料不足和利润走低的振荡调整期。基于我在从业经验中总结,我想谈谈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给予行业从业者几点思考与启发。一开始,危险废物行业处于初出茅庐的萌芽期,大概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到本世纪初。随着“洋垃圾”跨境转移的兴起,一些发达国家政府“以邻为壑”,默许、纵容甚至支持本国企业将危险废物转移到其他国家。每年有不少夹杂危险废物的“洋垃圾”漂洋过海,被运送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在我看来,危险废物行业一直饱受题多层出的困扰,这致使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受到严重危害。危废行业兴起之初,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缺乏良好的约束机制,致使社会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1989年,我国开始初步认识到危险废物的危害性,签署了《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之后几年间,行业主管部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关于严格控制境外有害废物转移到我国的通知》、《关于严格控制从欧共体进口废物的暂行规定》、《关于坚决控制境外废物转移到我国的紧急通知》、《含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和《进口废物环境控制标准》等。这些政策的出台表明我国已充分认识到危废的危害,明令禁止境外危废跨境转移,推进危废转移管理。同时,还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固废申报登记”工作,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等相关法律,进一步规范和约束危废行业的发展。在我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出台填补了国内较为空白的危废相关法制标准,奠定了我国固体废物处理的基础。作为企业生产的“掣肘”,危险废物因其处置流程有着较强的专业性,需要有专业化的企业进行规模化处置。虽然这一阶段第三方危废处置公司所占据的市场规模较小,但已逐渐崛起。在本世纪初到2020年这二十年间,随着危废相关法律和规范不断完善,再加上环保督察、监管的强化,以及上游工业企业如化工、制药、农药等产废大户蓬勃发展,之前大量被瞒报的危险废弃物被推向市场,导致我国危险废物产量迅速增加。从2010年的1587万吨/年增加至2021年的8654万吨/年,增长近6倍。这意味着危废行业正处于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图一和图二见原文)在这个时期,我注意到随着危废相关法律和规范的不断完善,《图一》展示了行业主管部门自2001年到2018年发布的危废相关政策。同时,随着环保督察、监管的加强以及上游工业企业如化工、制药、农药等产废大户的蓬勃发展,之前大量被瞒报的危险废弃物被推向市场,导致我国危险废物产量迅速增加。《图二》展示了2010年-2021年全国危险废物产生量的变化。同时,由于当时上游工业企业总体利润及现金流较为可观,付费模式较清晰,在环保监管、清废行动的“利剑”下,直接推高了下游危废处置市场价格,某些地方甚至出现“以危废养危废”的奇怪现象。在当时,“先付费后处置”的情况在危废市场中十分普遍。各种资本纷纷涌入了危废市场,因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的超值回报,我国的危废市场直接呈现出“门庭若市、万马奔腾”的盛景。同时,在整个行业处于盈利期的情况下,全国危废经营许可证牌照下发数量也在逐年增长,尤其是2015年之后,由2016年的2195份增至2019年的4195份,增长近一倍。《图三》展示了2006年到2019年全国危废经营许可证数量的变化趋势。如果回顾这一时期,我们可以注意到一方面由于环保督查、清废行动、全国污染源普查等的实施,大量违规贮存危废的行为得到了查处和整治,危废处置环节得到了规范,行业进一步提质增效;另一方面,政策的落地也为危废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环保法、废物管理条例等纷纷颁布,清晰了行业的边界和规范。在我看来,随着危废处置能力的大量提升,从2019年开始,我国危废市场出现了处置价格和利润“拐点”的趋势,上涨的趋势不再继续,企业的利润也大幅度缩水。这一趋势在疫情期间更加严峻,局部地区的价格甚至骤降,以产生大量废弃物的江苏和山东为例,2021年焚烧、柔性填埋和刚性填埋的平均价格降至3000元/吨、1900元/吨和4500元/吨,较2020年同期分别下降了40%、45.7%和22.4%。山东在2019年,全省共处置危废1500万吨,2020年则降至980万吨,危废量也大幅度减少。在这一阶段,政策、监管等政策性制度进一步完善,危废行业正在成为绿色经济,环保、高效、规范的理念有所强调,开始重新回归理性。与此同时,政府对危废行业的扶持重心逐步向危废治理和处置升级转移,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研发和投入使用,危废治理行业正进入一个新的拐点。我注意到,一些地区的危废焚烧处理费用从2017年的平均5000-6000元/吨跌至2000-3000元/吨,降幅超过50%。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过去的几年里,资本扩张导致我国危废处理能力显著增加,无害化处理缺口得到快速补充,部分地区的产能甚至出现了过剩,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从而引发了恶性竞争。由于大多数危废处置企业为了生存而不断压缩利润空间,以争夺市场份额,出现了这样的局面。

其次,由于疫情影响,一些产生危废的企业复工复产滞后,产业链上下游不畅通,危废处理需求下降。再加上国家政策方向鼓励产废单位采取清洁生产机制进行源头减量,鼓励内部处置,导致委托第三方进行危废处置的量逐渐减少。

最后,近年来,化工行业调整导致大量厂区被关闭或者搬迁,这一趋势愈发明显。危废处置企业的上游物料来源骤减,导致企业“吃不饱”,项目不能满负荷运行。由于我国实行危废转移联单制度,危废的跨省转移手续复杂、审批流程繁琐、耗时长,且跨地区收取原料也不切实际。

我看到,除此之外,水泥窑协同处置工艺具有建造成本低、天然的成本优势,因此许多产生危废的企业更愿意将危废送到处置费用相对较低的水泥窑协同企业进行处置,导致危废处置企业需求方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弱,而随着我国危险废物管理政策的完善以及对环保设施排放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近年来许多危废处置企业面临着资金周转和利润下滑的压力。

危废行业的调整是必然的,这一趋势在近两年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危废监管和处置能力改革方案中已经显现。例如,在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国办函〔2021〕47号),其中指出:推动各省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与产生危废情况总体保持匹配,科学地引导危险废物的利用和处置,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规模,实现专业化的建设、运营和服务。

为了科学地引导辖区内产废情况和处置能力匹配,近两年来,山东、浙江、江西、山东、吉林、广西等近二十个省市陆续发布了投资理性公告,建议社区和企业遵循科学发展方向,引导阳光、合理、绿色的危废处理行业的发展。我认为,在进行危废利用处置能力建设的资本投资时,必须充分做好项目可行性论证和市场调研,以避免产能闲置,减少资源的浪费。如表一所示:

表一 全国19省市危废投资理性公告

由于危险废物产量的降低和无害化处置设施日益饱和,再加上上游资源物料不足、项目“吃不饱”、投运设施负载低的问题,导致许多危废处置能力建设项目面临着困境。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探索和考虑市场需求和投资风险,积极引导政府和企业在危废利用和处置能力建设方面投资。这既需要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加大对危废处置能力建设的投入,同时也需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支持。我认为,目前危废行业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凸显,这促使行业间的兼并、重组和整合趋势不断加强。未来,具有规模更大、管理更规范、工艺更现代、设计更科学的区域型危废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置设施将成为市场的主要力量。

平稳发展成熟期

(未来)

随着危废处置市场的行业调整到位、政策日趋完善、技术相对成熟、管理水平提高,我预计买卖市场将趋向平衡,整个行业的利润将变得更加理性,未来我国的危废行业将进入平稳发展的成熟期。在未来的几年里,随着兼并重组的潮流到来,专业化区域化的危废处置公司市场占比将逐渐增大,整体的产能规划和布局将更加合理,而产能溢出量也将逐步减少,行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因此大中型危废处理设施(规模上)以及以资源化和特殊类危废(工艺路线上)为主的处置设施将会增加。同时,那些具备咨询、收集、转运和处置全链条处置能力的龙头企业将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

02未来行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行思考:

  • 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和机构化建设,提高行业整体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
  • 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危废处置设施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 加强环保意识和文化建设,促进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 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优化行业结构,为危废处置市场提供可持续性的增长。

我认为,危废处置行业具有很强的共生性,因为它与上游产废工业企业密切相关,并具有较强的行业结构性。在未来,随着危废处置行业的各类企业进行整合发展,每个企业都会趋向于仅处置某一类或几类危废。特殊类型危废处理的环境风险较大,技术门槛也更高,因此未来对这类危废处理的需求量会很高。我认为这是需要专业化能力非常强和掌握关键技术的处置企业大展身手的时候。市场也在呼吁这种类型的危废处置企业。

我认为资源化是未来行业的方向和趋势。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政策引领下,“十四五”以来,环境治理政策力度大幅度提升,《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量级环保政策相继出台,提出要全面提升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并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格局。

我认为,终端危废处理项目需要适应政策发展和市场竞争等更高的要求。企业不再局限于焚烧、物化和填埋处置这三种传统处理方法,而是更加关注资源回收利用和危废无害化的处理方式。此外,为了建立可持续的危废循环利用产业链,企业还需要积极开发新技术,加强技术创新,推动危废处置设施的现代化和智能化。这将对危废处置企业提出更高的专业化能力要求。

我认为,由于资源化不仅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方向,也是最具市场竞争潜力的方向,因此危废处置市场对资源化的需求越来越大。危废处置市场正从外延扩张式的规模化竞争转向内涵升级式的品质化竞争,技术更先进、处理成本更低、附加利润更高、管理更优越的企业将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例如,对于危废处置产生的飞灰、炉渣以及农药行业产生的高盐废物来说,它们是危废零填埋的限制因素,也是资源化的重点。得益于像“飞灰水洗”等工艺的发展,高盐废物的资源化变得真正可行。而废盐的处置价格相对最高,随着其资源化技术方案的推行和应用,各项团标和行标的发布,使得废盐的主流处置方式由之前的刚性填埋变成了以资源化利用为主要手段的盐回收工艺。

例如,危废等离子(高温熔融)处置技术可以用于飞灰和炉渣的资源化。通过高强度电弧和等离子炬产生的等离子体,制备出无毒无害的熔融玻璃体,将原废物中的有害金属用玻璃态物质包封,以阻止其迁移到水和大气中,从而达到资源化的目的。

我认为,通过危废的稳定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可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随着技术的进步,危废零填埋肯定会变成现实。

目前,水泥窑已经成为处置危废的主要场所之一,因其价格优势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然而,由于一些难处置的物料无法在水泥窑内处理,它们只能被送往危废综合处置企业。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这些企业的生存空间。但是,我们还应更加关注和规范水泥窑协同对危废的危害性。与此同时,专业的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企业由于其专业性,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避免副产物进入循环链条。水泥窑和综合处置企业必将在未来相互“协同”发展。

在这个行业,利润是我们的生命线,现金流也是非常重要的。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修订过程中可以看出,从1998年第1版到2021年第4版,品类越来越细化。但无论如何,资本和利润永远是这个行业考虑的首要因素。我认为,资本和利润永远是我们这个行业需要考虑和衡量的首要因素。只有企业拥有了利润和现金流,才能在财务收支平衡的情况下,开拓优质项目、优质地区,实现企业的壮大。

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因素需要我们考虑和衡量,比如重视人才。只有拥有了健全的人才队伍,包括市场、建设、运营、研发、管理等各类人才储备到位,才能将建造、运营、处理、管理等成本降下来,使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这三个原则贯穿了危废处理的上下游全链条服务能力。随着即将到来的兼并重组潮,市场需要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科技的“尖兵企业”,同时也需要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集收运、处置、资源化于一体,最大程度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金流转效率、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确立其竞争优势。

从每个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都是经历起步后高速发展、扩张后调整、成熟发展三个阶段。

危废行业也是如此,我们现在正处于行业快速扩张和调整的阶段。未来随着技术和法规的不断进步,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危废零填埋的目标。

在我看来,政府的刺激政策推动了行业的高速发展。然而,这之后各类市场主体开始“跑马圈地”争夺市场,导致了恶性竞争和产能过剩问题的加剧。未来,政府调控有望进入并购整合期,产业集中度也会进一步提高,这将有助于产能区域的合理配置,使行业发展趋于稳定。

未来,环保领域的资源循环、环境友好、低碳、再利用等核心词汇将成为危废行业的关键词。经过大浪淘沙的洗礼,我相信每个行业无论经历怎样的波澜,都会最终回归理性和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