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网上搜索“北京雾霾”,你看到的都是2018年之前的新闻。2020年,仍然有人会谈论北京的雾霾,但有些北京人会跳出来说:你在谈论印象2018年之前。如今,北京已经不能再用雾霾作为代表词了。 有人说,今年3月中旬,北京的天气真可怕,黄灰的。 这不是雾霾天吗? 我当时查了新闻。 是的,那几天天气不好,但并不是雾霾天。 穿过的是黄沙,也就是沙尘天气,和雾霾天不是一回事。 雾霾天,有害气体和烟雾排放到大气中,主要来自燃煤、汽车尾气、工业污染、建筑工地扬尘等。 但沙质天气来自沙漠吹来的强风。 到达北京后,转为黄沙天气。
无论是雾霾天还是黄沙天,北京都没有忘记控制。 这也是北京可以控制的项目,所以不用太担心。 比如针对雾霾天气,北京一开始就采取了较为严格的措施,比如在指定区域进行抽查、限制居民用煤等。 如今,北京市区有很多卖火锅、烧烤的餐馆,都使用电力或环保燃料。 就这样,空气质量真的慢慢改善了。 后来有人发现,这种大气治理仅在北京是不可能的,因为只要风一吹,北京的空气依然不好。 随后京津冀协同发展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要想留住来京津冀发展的人,就必须考虑空气污染问题。 如果空气不好,就没有地方住人了。 呼吸是一件大事,所以我们一定要淡然处之。 因此,对迁出北京的工厂的环保评估力度不断加大。 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发展方面,我们要统筹兼顾,找到两者的平衡点。 既能保证京津冀的经济发展,又能保证京津冀的发展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最好能保证这里的经济能够稳步好转,那里的空气能够越来越好。 能做到吗? 是的,我们已经在走这条路了。 北京的“北京蓝”越来越明显。 天津、河北的空气质量并没有因为京津冀联动发展而变差。 相反,北京掌控了气氛。 有了经验之后,天津、河北可以借鉴北京的大气管理经验,更好地管理辖区的大气环境。
人们可以暂时忍受一两天不喝水,几天不吃饭,但不能容忍一两分钟不呼吸空气。 如果说经济发展、人民富裕是城市发展的必需品,那么空气就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 空气出了问题,就等于失去了发展最根本的基础,发展就无从谈起。 城市发展的主力是个人,人最根本的需求是空气。 根断了,就没有发展。 因此,自2018年北京开始有效治理空气污染以来,京津冀发展就没有抛开空气质量指标,也不能抛开。 而居住在北京的居民也能感受到明显的差异。 有网友表示,北京刚开始治理空气的时候,限制汽车保有量限制出行的时候,要求减少空气污染的时候,甚至限制燃煤的时候,都是没有用的。 但最终,空气确实被控制住了。 一些网友对北京、对国家充满信心。 说到空气质量,如果对于普通人来说,那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家买空气净化器不太靠谱。 毕竟人总要出去。 那么现在国家、政府要做这么大的事情,他们就能做好。 那么还有什么是我们不相信北京能做好的呢? 国家做不好的事情怎么办?
是啊,空气如果涉及到空气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能够管理好,这种常人很难处理的复杂事情都能管理好,还有什么事情不能管理好呢? 因此,我们必须对城市的发展充满信心。 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城市治理规划,都要让“子弹飞一会儿”。 当涉及到这些事情时,不要偷懒或听天由命。 比如,北京最近一直在处理电瓶车的问题。 老旧小区不具备安装电瓶车充电棚的条件,有的正在规划建设防爆充电柜。 如果暂时没有收费条件,可以暂时忍耐,拨打市长热线寻求帮助。 我们要相信,事情一定会得到解决,而解决的办法需要全体北京人的参与。 与其碰碰运气,把电动车推到家里充电,我觉得目前还没有户外充电条件,那么室内充电有什么问题呢? 如果发生意外,受苦的将是我们自己。 正确的道路是加强合作,帮助政府推进这项工作。
希望京津冀地区今后的发展中,继续认真做好大气治理工作。 我们也希望每一位北京人能够真正为推动北京各项治理改革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