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产业将迎来巨大增长空间 绿色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正面临趋势

1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召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继2021年底“双碳”政策体系两大纲领性文件发布后,今年以来,中央和部委紧锣密鼓谋划继续推进“双碳”政策体系建设。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并加快实施。 与此同时,多方正在全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一方面,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另一方面,加快发展绿色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 新兴产业,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其中,2025年绿色环保产业目标产值达到11万亿元。

加快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2022年以来,多方密集谋划,绿色低碳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加速,“双碳”工作明确针对节能减排、绿色消费、工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 方向。

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部署十大重点工程作为节能减排重点领域,其中重点领域绿色升级工程工业、园区节能环保提升工程等,明确提出从优化完善能源消费双控体系、完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体系等八个方面完善政策机制。

在绿色消费领域,1月21日,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绿色低碳产品市场份额大幅提升重点领域消费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 绿色消费方式广泛推广,绿色低碳、循环消费体系初步形成。

针对工业绿色发展,工信部近日发布《工业绿色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到2025年,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将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广泛应用,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为今年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2030年工业部门。

此外,记者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编制了钢铁、有色金属等工业领域和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石化、建筑材料。 将按照统一要求和程序陆续发布。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管理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董占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加快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是必然要求支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的重要一步。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完善的政策可以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从而进一步加快污染减排和碳减排步伐,进一步释放绿色发展的巨大潜力。

5G等新兴技术赋能低碳转型

在绿色低碳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在加速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在杭州,2022年亚运会的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据介绍,在中国联通5G电力虚拟专网的管理和规范下,本届亚运会杭州赛区用电量大幅降低。 “可以说,凡是点亮的东西都是‘绿色’的,这大大减少了碳排放总量。”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调度中心副主任王元涛说。

在北京三一重工“灯塔工厂”,依托树根互联网有限公司打造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创云平台,工厂建立最优能效模型和评价指标,实时采集数据以及监控、能源精细化管理。 树根互联网联合创始人兼CEO何东东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通过在源头“踩油门”,过程中“用心关注”,打桩机工厂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同比增长30.5%。

“当前,电力、钢铁、石化等传统行业已经涌现出一批典型应用,数字化技术变革带动能源资源效率系统性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正在成为新的驱动力。”促进工业节能、减碳、增效。”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王晓阳表示。

相关政策部署将进一步加大力度。 工信部近日发布的《工业绿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用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变革,深化生产制造过程数字化应用,赋能绿色制造。 国资委近日发文,明确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

王晓阳表示,“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着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在节能减碳、绿色环保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典型应用场景。节约用水,推广标准化“工业互联网+绿色制造”解决方案。

绿色低碳产业加速发展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领域。 在多方密集部署下,“十四五”期间绿色低碳产业有望迎来巨大增长空间。

《工业绿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绿色环保产业产值达到11万亿元。 壮大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船舶、绿色环保、高端装备、能源电子等,带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整个经济和社会。

“绿色低碳产业是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尤勇表示,做强培育绿色低碳产业,不仅可以增强产业竞争力,还可以为绿色低碳产业提供绿色低碳发展的动力。碳素产品适用于交通、建筑、农业、通讯等行业。

更多资金将支持进一步的努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鼓励地方财政加大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创新支持方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投资工业绿色发展项目。

金融方面,央行于2021年11月打造的碳减排支持工具近期已进入实施阶段,多家银行已陆续披露获得第一批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的情况。 该工具通过“先贷后贷”的直接机制,允许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的相关企业发放符合条件的碳减排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并附上利息利率为1.75%。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副秘书长毛涛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十四五”期间,绿色低碳将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基调。 能源产业、节能减碳装备制造、节能减碳系统解决方案服务业等绿色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有望成为投资热点。 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用好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金融渠道,满足创新型企业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