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概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报告美丽中国战略部署,以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为目标,推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文化传承等创新学科体系建设和社会发展。 郑州大学于2019年8月在整合原有相关专业和学科的基础上组建而成。 生态与环境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18人,副教授29人; 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40人。 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1人,郑州市高层次人才3人,宝钢奖优秀教师1人,河南省教学标兵3人,国家科学技术先进人才1人。技术进步二等奖3人。
(一)本科教育:学院现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两个本科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是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本科教育已有35年历史。 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86年在原郑州工学院(2000年并入郑州大学)设立的“环境工程”本科专业。 2002年增设“环境科学”本科专业。 2020年起,上述两个本科专业将招收“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别学生。
(二)研究生教育:学院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始于2000年批准的“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术型)。目前,学院拥有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术型)。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和“资源与环境”工程(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
(三)国际合作与留学生教育:学院不断推动和加强国际教育和科技交流。 该学科招收留学生(硕士层次)教育,并与法国利摩日大学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
(四)学科与科学研究:学院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下设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两个二级学科。 2008年、2012年、2017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先后获批为河南省第七批、第八批、第九批一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技术和环境修复理论与技术四个学科门类。 近三年来,学院相关科研团队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等科研项目80余项,经费总额超亿元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能源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环保部公益项目、水利部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 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发表SCI、EI等高水平论文数百篇,拥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充足的经费支持。
学院积极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包括河南成发集团、北控水务集团、河南清水源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同时,学院在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本科教学实习和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基地。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奖获奖证书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颁奖现场
二、学院办学理念和目标
立足中原,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技术和产业需求为使命,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积极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和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新变化。 创新理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生态环境领域融合发展的新兴特色学科,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的人才。培养发展、产业与企业管理、生态环境及相关领域人才郑州大学建设“世界双一流大学”,为国家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三、学院特色
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坚持“研究型学院”的发展定位,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团队建设为中心,并行培养多层次人才,教学与科研融为一体,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道路。 。 学院组织机构为4-4-7体制(即4个委员会、4个办公室、7个研究所)。 4.委员会是学院各方面工作的民主评价和监督机构; 4办公室负责学院行政、教学、学生管理等日常管理工作。 机构; 7个机构负责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科研职能。
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组织架构及职能分工
学院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两个本科专业依托郑州大学生态环境研究院7个研究所(中心)的科研平台培养学生(本硕比接近1: 1)、旨在培养学生从宏观角度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大气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污染控制; 从微观角度,研究城市供水安全措施、给排水工程、水污染防治技术和微污染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等。
(一)水与海洋生态环境研究所
组织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源排放控制研究工作,包括:水污染治理新技术研发、污水资源化利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城市水环境保护、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海洋环境保护等。
(二)大气环境研究所
围绕当前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组织开展区域大气污染成因和机制研究,开展污染溯源、模型模拟、预测预警、减排政策和污染治理技术研发,开展能源和环境影响以及健康风险评估。
(三)土壤生态与环境研究所
组织开展不同工农业污染土壤特征研究和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包括不良农田治理与修复、健康土壤微生物控制技术、矿区土壤生态修复技术、地下水修复与修复技术等。治疗等
(四)固废与化学处理研究所
组织开展大宗工农业有机无机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及配套环境保护研究。 重点研究:药渣、有机污泥、餐厨垃圾、病死畜禽、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技术; 工业废渣/矿渣/污泥等无机固废。发展园林基质、山矿恢复基质、土壤改良与调理等资源化利用技术; 工农业恶臭/恶臭废气/尾气净化处理技术。
(五)环境管理与修复研究所
根据具体地区污染现状,研究环境规划和影响评价基础理论,开展清洁生产和生态文明咨询研究,提出污染治理战略和规划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六)地热与生态地质研究中心
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新时代地质工作要求,开展地质环境调查、资源勘查和生态环境研究,做好黄河流域灾害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水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做好矿产资源特别是重要矿产的检测和储备工作。
(七)中德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院
重点研发碳中和与绿色循环发展关键共性技术,重点关注:能源供应再生化、地下空间能源化、能源生产与储存耦合、减碳加氢产业化、能源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等,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和技术创新服务。
4. 学术带头人介绍
(一)学术带头人——刘家齐
刘家奇,男,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第四纪学会理事长,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地质所长。 先后在东北、西北、青藏高原、南北极等地区进行了广泛的地质环境调查,建立了渭南黄土剖面高分辨率时间尺度,并参与了2017年的资源勘查和生态环境研究。新疆、东北地区,以及南北极科考。 ,探索南极火山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在火山地质学和第四纪环境地质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学术带头人——麦文宁
麦文宁,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郑州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副院长、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 长期从事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环境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相关研究。 设计施工环境污染治理工程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着4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16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5项。 2017年以来,学术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重点专项子项目1项、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项目1人。
(三)学术带头人——张瑞琴
张瑞琴,女,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筑波大学环境科学博士。 郑州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副院长,郑州市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环境化学与低碳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长期从事大气环境与能源影响及生物质能源利用研究,包括雾霾形成机制、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大气环境污染防治、节能减碳、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技术等。 负责并完成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环保部公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节能减碳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省市重大科研项目等20余项。 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专利6项,着有专着1部,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
五、本科招生政策
2020年起,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招收本科生。 每年计划招生人数120人,一、二年级分专业培养,三年级分专业,进入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两个专业进行专业培养。 。
6.招生咨询电话
联系人:雷老师17803889817; 王老师17803889815
电话:0371-67730266
邮箱:sthjbkz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