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生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旅游局局长 邵琪伟
(2008 年 10 月 28 日)
这次全国生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交流生态旅游发展经验,研究部署生态旅游发展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和环境建设。友好社会,促进旅游业良好快速发展。 我谨代表国家旅游局发表几点看法。
一、充分认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性
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资源配置能力。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任务。 这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同时,为旅游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机结合、促进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生态旅游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一)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这是基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的新形势下的战略决策。 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步。 重要保证。 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之后的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它是一种新的文明形式,其目的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追求和谐、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战略选择。 生态旅游是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用生态友好的方式,进行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可以通过旅游渠道进一步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旅游业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培育壮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旅游业主要是面向民生的服务业。 具有综合性强、关联性高、覆盖面广等行业特点。 具有环境成本低、就业容量大、带动效应强等产业优势。 发展旅游业对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方式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同时,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建立在其所依赖的良好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基础上,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普遍共识。 ,并日益成为全行业的自觉行动。 因此,旅游业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 特别是生态旅游,以关爱生态、保护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宗旨,更加注重游客和从业人员的环境、社会和文化责任,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旅游发展方式。 和旅游消费模式。 因此,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自然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在一些生态敏感地区,生态旅游可以发展成为替代产业。 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发展成为主导产业,成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途径。
(三)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推动旅游业科学发展
首先,生态旅游遵循可持续发展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同时,发展生态旅游,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管理服务创新和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更加注重提高服务质量、科技含量、配套设施和综合消费水平。 因此,生态旅游是一种生产要素投入较低、能源资源消耗较低、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发展质量和效益较高的旅游开发方式。 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推动资源消耗型产业和产品向资源利用型产业和产品转变。 有利于改善旅游产品结构和消费方式,提高旅游业科技水平和产业质量,推动旅游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
(四)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生态旅游对于服务“三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有作为。 农村是我国生态旅游资源最丰富、物产最丰富、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 农民是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最直接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他们不仅是最具活力的从业者团队,也是最有前途、最具潜力的消费群体; 农业是与生态旅游关系最密切的产业,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取之不尽的物质基础。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推动农村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增强农村经济实力,促进农村繁荣发展,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有利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有利于提高农民文明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 有利于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现代农业发展; 有利于促进城乡交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发展。2. 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发展服从保护。
发展生态旅游,必须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始终坚持严格保护,所有生态旅游设施和活动都要严格控制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之内,确保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当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冲突时,必须贯彻发展服从保护的原则,防止超出环境承载能力的过度开发,杜绝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开发。 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必须突出生态教育功能,将生态旅游与生态教育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使生态旅游成为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普及生态教育的有效途径。 ——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发展生态旅游,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二)坚持自然生态旅游与文化生态旅游并重的原则
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独特的人文生态资源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是生态旅游吸引力、竞争力和活力的源泉。 两者密不可分。 发展生态旅游,不仅要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还必须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人类生态资源,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从而保护人类文化的完整性。 多样性和独特性使其能够通过生态旅游得以继承和发展。 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和革命老区,人文生态系统既丰富又脆弱。 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很容易使这些地方的人文资源受到影响甚至破坏。 因此,在这些地方发展生态旅游,必须更加关注旅游活动对人类生态的影响,将当地人力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纳入生态旅游发展规划,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继承好、发展好,为中华民族负责、对中华文化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提供良好基础。
(三)必须坚持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相结合,更加注重长远发展。
生态旅游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观光旅游,也不同于一般的休闲度假旅游。 生态旅游更加强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协调好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更加注重长远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要考虑到当代人的发展要求。后人。 一方面,要根据当代人们亲近自然的要求和当前人民旅游消费需求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充分市场调研、精心开发和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加强生态旅游建设。和环境影响评价。 产品建设,积极推动生态旅游发展,不断满足当代人们的发展要求。 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生态旅游的长远发展,加强生态旅游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对生态旅游资源特别是珍贵资源的保护,促进生态旅游有序发展。生态旅游。 要避免盲目发展、仓促发展,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发展空间。
(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发展生态旅游,必须坚持游客导向,努力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和优质的旅游服务,切实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要尊重旅游经营企业的主体地位,为旅游经营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促进生态旅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要尊重旅游从业人员的创业精神,推动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努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居民的发展需求,努力为他们提供发展机会,使发展生态旅游成为当地群众特别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让生态旅游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三、突出重点,推动生态旅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文化、生态多样性较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旅游发展的宏观环境越来越好,旅游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已经具备。生态旅游发展越来越好。 但我国生态旅游总体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基础设施滞后、专业人才不足、宣传引导不够等问题比较突出。 概念泛化、模式单一、盲目建设的现象依然存在。 破坏性开发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损害。 破坏行为时有发生,生态旅游质量效益水平、保护工作力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面临难得机遇。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不断增加,旅游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有力市场支撑; 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东部率先、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战略,将有力促进生态旅游发展。 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工作,协同环保、发改、财政、建设、国土、水利、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不断推动生态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营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浓厚氛围
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发展生态旅游,必须把倡导生态文明、普及生态知识、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放在首位。 生态旅游目的地要结合各自生态、环境、文化特点,积极开展生态宣传和环境教育,增强人们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意识。 生态旅游经营者应当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工作目标,将生态教育贯穿于生态旅游经营开发和管理服务的全过程。 生态旅游从业者应加强学习,不断丰富生态知识,积极开展生态宣传。 要积极倡导、引导和鼓励游客文明、理性、适度旅游,强化法规制度,对生态旅游消费行为进行必要约束,避免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要充分发挥环保公益组织的积极作用,推动生态旅游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为其提供生态宣传平台。 生态旅游经营者、消费者、从业者和当地居民必须是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也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和推动者。
(二)认真做好生态旅游示范工作,推动高质量生态旅游建设
发展生态旅游对旅游服务质量、配套设施、科技含量有较高要求。 它还对旅游规划、开发、管理和服务提出了具体要求。 因此,必须实施质量战略。 按照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旅游相关规范要求,立足资源特点、生态条件和市场需求,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服务。扎实推进生态旅游产品建设,不断推出优质生态旅游产品。 。 要科学编制生态旅游规划,突出保护功能,统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目标。 合理布局生态旅游基础设施、保护设施和必要的旅游接待设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各类生态旅游项目必须认真开展环境影响评价,防止不切实际的盲目开发和对资源环境造成破坏的开发行为。 为推动高质量生态旅游建设,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将联合开展国家公园试点,推进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 本次会议发布了《生态旅游发展纲要》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将颁发首个国家公园试点单位标志。 国家旅游局和环境保护部将密切配合,稳步推进各类生态旅游示范工程有序实施。 同时,我们希望得到各地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共同推动我国优质生态旅游建设。
(三)积极应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生态旅游科技水平
在科技突飞猛进的当今世界,生态旅游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科学含量。 要大力推广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在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应用,大力倡导和应用太阳能、生物能源、有机能源等清洁能源,大力倡导生态材料和能源的应用——在生态旅游设施设备上节约材料,大力倡导和推广现代环保技术在生态旅游环保项目中的应用,大力倡导和发展循环经济。 要进一步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全面提高生态旅游信息化水平。 要大力引导生态旅游现代化装备发展,改善海洋、湿地、草原、森林、湖泊、沙漠、高原、雪山、河谷等生态旅游产品技术装备条件。 要高度重视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工作,充分调动专家力量,加强地质、地貌、生物学、生态、景观、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提高生态旅游科普水平。 -旅游。 要加强生态旅游解说体系建设,增强导语、解说的科学性。 总之,生态旅游应成为旅游业运用现代科技的示范窗口和体现旅游业科技水平的重要领域。
(四)着力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营造生态旅游发展良好环境
生态旅游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游客比较分散,部分地区比较偏僻。 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不可预见、不可控因素增多,发生各种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概率增大。 生态旅游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和压力。 因此,必须加强生态旅游公共服务。 一是强化安全管理。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完善安全措施,强化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监管。 要切实推进医疗救援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推进旅游保险体系建设。 二是加强信息服务。 特别是要加强与生态旅游相关的交通、气象、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游客流量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引导游客合理流动,增强游客安全保障。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范围内,规划要完善生态旅游目的地交通、能源、通讯、卫生等基础设施,提高生态旅游设施配套水平。 四是加强生态旅游环境整治。 它既包括道路、建筑、设施、景观等硬环境的管理,使其满足生态旅游发展的要求,也包括服务质量等软环境的管理。 特别要加强旅游市场整顿,为游客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五要加强生态旅游政策引导,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推动生态旅游走向高水平规划、高效管理、高质量发展。 六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生态旅游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导游服务人才的培养,积极引进相关专业人才致力于生态旅游发展,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为生态旅游产业做出贡献。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 也是推动我国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们旅游业要主动服务、加强协调,积极配合环保等有关部门发展生态旅游。 同时,衷心希望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充分发挥优势,加强对生态旅游发展的指导和支持。 让我们以这次全国生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为契机,奋力拼搏,奋力拼搏,不断进取,全面推进生态旅游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