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治理固废污染守护一片净土

全力治理固废污染,守护一片净土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固废法实施情况检查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光明日报记者 王金虎

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自2020年9月1日实施以来,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有序开展方式。 2021年4月至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分4个组赴陕西、上海、内蒙古、湖北等8个省(区、市)开展执法检查执法检查。 各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取得积极成效。 重点领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成效显着,总体实施效果良好。 同时,执法检查报告显示,固废法实施也存在一些不足。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存在哪些问题? 如何进一步推动固废法实施? 10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召开联席会议,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检查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全力治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垃圾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 近年来,我国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等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立分类体系。 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7.1%,生活垃圾平均回收利用率为36.2%。

但同时,固废执法检查报告显示,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方面还存在差距。 目前,不少城市餐厨垃圾、危险废物分类处理能力不能满足需求,存在“前端分类投放、中间卡车拉走”、“分开”的现象。先混合,后混合”。 此外,各地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大量建筑垃圾。 一些城市没有正规的处置场所,建筑垃圾随意堆放问题较为突出。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持久战,很难一蹴而就。”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孟辉表示,为落实固废法要求,需要合理布局分类投放和分类收集设施,以解决混装、混装问题。运输方面,配备充足的分拣、转运车辆设备,弥补餐厨垃圾和危险废物处理设施的短板; 同时,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环境。 气氛。

对于建筑垃圾,王孟辉表示,要积极推动城市发展建设方式转变。 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严禁大规模拆建,发展绿色施工,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总量; 建设建筑物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布局。 垃圾中转调配、垃圾填埋处理、资源化利用等各项设施。同时,对建筑垃圾的产生、排放、运输、处理等各个环节实行联合管理,杜绝私人等违法行为。对倾销、倾销行为坚决查处。

联合打击非法倾倒危险废物

近年来,异地倾倒、非法倾倒危险废物的案件时有发生。 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的任意倾倒、非法处置隐蔽性强,对土壤、水体、生态环境造成极大有害影响。

执法检查报告显示,目前,各地打击非法倾倒、填埋危险废物联合监管仍存在盲点,跨省非法倾倒、填埋危险废物案件时有发生。

“危险废物异地倾倒,特别是跨省倾倒,一直管理不善。 一是危险废物异地倾倒存在黑色产业链,层层转包,治理难度大; 二是危险废物运输过程中的监管检测技术要求高,危险废物种类较多,检测技术要求不同。 现在用智能设备很难通过检测。”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官张雪桥说。

该怎么办? 用刑事打击揭露真相,用跨区域合作追根溯源。

去年以来,检察、公安、生态环境等部门针对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两广等地区建立了跨区域协作机制,密切协作,协同取证。 、抓捕追踪等方面。 “从危险废物非法倾倒场地入手,对危险废物运输路线全程追踪源头,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张雪桥表示,除了加大对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检察院还要督促相关执法机构加强对危险废物运输过程的行政监管。

此外,要充分发挥司法职能。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沉亮表示,要加强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促进地方法院与生态环境等行政部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协调联动,营造“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危险环境。 废物全过程监管体系发挥行政审判职能作用,形成打击危险废物的有效合力。

减轻产品包装负担

当前,我国电商、快递、外卖等行业发展迅速。 2021年1月至8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累计完成业务量673.2亿件,同比增长40.1%。 与此同时,如何减少快递包装、如何避免商品过度包装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

执法检查报告显示,目前快递包装减量化、绿色化、循环利用水平不高,包装标准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过度包装屡禁不止,包装废弃物产量快速增长。

《固体废物法》第六十八条要求加强过度包装监管,鼓励绿色包装和减量化包装。 同时,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和《塑料污染治理“十四五”行动计划》,开展多环节、多方位治理塑料污染。 全面部署。

“重点优化快递包装,加大减量力度。” 国家邮政局局长马俊生表示,要有效减少商品包装体积,要加大“监管”力度,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定期进行明查暗访。严肃查处各类涉及快递包装的违法违规行为。 还要加强与上游产业协作,推动产品包装、销售包装和快递包装一体化,减少二次包装; 积极推广可回收包装,在同城、生鲜、仓储配送等业务领域优先使用易折叠包装。 ,易于回收和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盒。

《光明日报》(2021年10月25日第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