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为例专家建议煤炭资源丰富地区节能减碳

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 节能减碳对于国家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将为资源型地区减少碳排放发挥积极作用。

以上述四个省区为例,目前煤炭资源型地区碳排放增速大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碳排放的增长并未与GDP和能源消费的增长脱钩。 四省区煤炭排放控制和减排形势严峻。

随着近期五部门印发《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基础城市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愿景下,笔者认为,以四省区为代表的煤炭资源型地区必须抓住当前国家低碳转型的机遇,加强顶层设计,依靠区域合作,统筹转型发展内外部动力。 推动产业优化,深化能源生产体制改革,积极为全国资源型地区节能减碳做出表率。

能源治理与法律前景_能源治理_能源治理与法律

碳排放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煤炭资源丰富地区碳排放增速往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山西为例,山西碳排放总体呈增长趋势。 2020年,碳排放量达到51696万吨,位居全国第7位,明显高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平均碳排放量34849万吨。 与此同时,2012年至2020年全国碳排放年均增长率为0.78%,2020年甚至出现-0.97%的减排趋势。然而,同期全国碳排放年均增长率为0.78%。山西碳排放量保持在1.18%,2020年为2.10%。 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碳排放的增长并未与GDP和能源消费的增长脱钩。 通过相关定量模型计算发现,近年来山西、宁夏的碳排放总体上呈现出与GDP弱脱钩的状态,即碳排放增速低于GDP增速。 但据预测,未来山西、宁夏碳排放增速可能与GDP增速持平。 GDP 增长率保持一致,导致碳强度增加。 与此同时,碳排放与能源消费呈现负脱钩扩张趋势。 碳排放的增长速度不低于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速度。 能源利用效率下降,单位能耗产生较高的碳排放。 此外,碳排放与煤炭消费呈现弱脱钩趋势,即碳排放增速低于煤炭消费增速,脱钩系数持续增大。 煤炭消费相对增长速度继续加快,进一步加大了四省控煤和减煤压力。

碳强度越高,下降速度越慢。 以山西为例,2020年山西碳强度为4.26吨/万元,位居全国第4位,高于全国平均1.92吨/万元和周边省(区、市)2.26的平均水平吨/万元。 明显高于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省(市)。 山西碳强度由2005年的6.87吨/万元下降到4.26吨/万元,年均下降3.14%; 陕西、宁夏、内蒙古平均降幅为3.59%,低于全国3.98%的平均降幅。

“十四五”煤炭减量节能形势严峻

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 据统计,2019年山西能源消费量达2.1亿吨标准煤,居全国第9位,占全国能源消费量的4.3%,其中化石燃料占比超过80%。 山西、陕西、蒙宁、宁夏的新能源不仅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还包括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 新能源虽然发展迅速,但在能源供应中所占比重还比较小。 目前,山西新能源装机占全省发电总装机的33.8%以上,远远落后于全国42%的平均水平。 从新能源开发利用类型看,山西、陕西、蒙宁、宁夏等省份新能源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占比超过90%。

能源消耗比重最高的行业是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和焦化、电力、蒸汽及热水生产和供应业。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山西黑色金属冶炼行业煤炭消耗量占能源消费量的30%; 其次是石油加工和炼焦业,占22%; 电力、蒸汽及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用煤占能源消费量的30%。 21%,其中电力使用占比最高,为21%。 陕西、内蒙古、宁夏也有类似的能源消费结构。 这些行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也是节能减碳趋势下产业转型的重点。

农村地区居民能源消费碳排放高于城市。 山西农村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先波动增长,后小幅下降,后趋于稳定。 2018年碳排放量同比下降,表明农村减排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排放总量仍高于城镇。 最新统计显示,山西、陕西、蒙宁、宁夏农村地区原煤燃烧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比超过60%。 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变化。 城市天然气使用比例较高,能源消费结构优于农村。

总体而言,粗放型能源利用是农村地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明显高于城市的主要原因。

能源出口加大减煤节能压力。 山西、陕西、蒙宁、宁夏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储量丰富,但当地消费能力有限,能源出口潜力巨大。 山西、宁夏的煤炭调出量大于全省的消费量,电力生产能力也大于全省的消费能力。 据统计,2019年山西省对外转移煤炭约占58%,焦炭约占79%,电力约占30%。 与2015年相比,对外转移金额分别增长2%、30%和38%。 初步测算,“十三五”期间每年煤炭消耗量约有1/3用于对外输电和焦炭生产。 外送需求的增加表明“十四五”期间煤炭减量节能形势依然严峻。

注重区域联动加强顶层设计

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总量控制目标。 要根据当地碳排放和能源消费趋势,科学制定碳排放控制目标和实施方案,将目标分解到地、市、盟和各行业,并进一步纳入省(自治区)“十四五”规划五年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 、碳达峰行动计划等政府工作方案,科学设计切合实际、具有本省(区)特色的能源使用权、煤炭使用权等交易制度,并做好协调配合能源使用权、煤炭使用权指标和碳排放配额合同履行与街道挂钩,通过顶层设计带动全省(自治区)节能减碳工作。

以山西为例,“十四五”要严格落实国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13.5%和18%的目标。 建议2025年山西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3.5吨/万元,2025年煤炭消费控制在3.3亿吨以内,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降低10%左右%,煤电装机控制在7000万千瓦左右,焦化产能控制在1.1亿吨以内。

加强区域联动,共同构建低碳发展市场和政策环境。 山西、陕西、蒙宁、宁夏要抓住国家低碳转型机遇和政策红利,依托区域合作,协调发展外生动力,加强区域间能源结构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和资源利用效益平衡机制。 在建设、排污权和能源使用权管理、碳交易市场建设等方面进行配合,协调制度设计、政策制定、技术交流、项目建设等。

推动产业优化,推动消费端低碳绿色转型。 电力、蒸汽及热水生产和供应行业作为煤炭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需要加快煤电由主力电源向提供调峰服务的基础电源转变,深度挖掘挖掘节能减煤潜力,推广燃煤发电。 该发电厂已关闭并退役。 石油加工和焦化行业不仅要控制煤炭消费绝对量,还要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挖掘节能降耗潜力,降低煤焦比,推广装备大型化和大型化。细化产业延伸,实现碳减排。 黑色金属冶炼行业和有色金属冶炼行业需要注重工艺优化和低碳技术应用,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行业绿色升级和竞争力提升。

同时,要以现代文化旅游、数字经济、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休闲保健、生物制药、智慧农业等为产业变革主导方向,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能源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促进结构性减碳。 推动能源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强化营销和品牌服务,把能源生产基地打造为能源服务中心,推动现代物流、现代金融、节能减排等产业快速发展。环保服务业。

布局可再生能源,深化能源生产体系转型。 山西、陕西、蒙宁、宁夏应尽快探索碳达峰背景下能源生产和消费转型升级之路,稳步推进风能、太阳能、水力、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部署氢能、储能等项目,提高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水平。 同时,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模式转变,推动规模化集中利用与分布式生产、就地消费有机结合,推动风、光、生物质、地热等能源分布式应用着力解决制约开发建设的土地约束。 、规划、环评、消纳等问题,合理确定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布局和时机。 此外,还要加大氢能生产、储存和运输技术创新,发展以绿氢为导向的氢能产业。

提高民生能源消费质量,加强农村减煤减碳。 全面系统评估京津冀大气输送通道和汾渭平原等山西、陕西11个城市散煤管理情况,建立防止散煤复燃监督检查机制。 同时,建设和完善农村能源基础设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居民生活能源中的比重,促进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支持农村农村建设。分布式能源,推广适宜的绿色建筑和节能。 技术、产品。 此外,要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清洁取暖,重点城市城区实现清洁取暖覆盖率100%,县城和城乡结合部地区清洁取暖覆盖率达到100%,力争实现60%清洁取暖。农村地区供热覆盖。 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农村居民的节能意识,培养节能习惯。

(作者供职于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