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强,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中的这句名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品质。 “愚公移山”、“卧薪尝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勤劳于嬉戏,成因于思而毁,成因于思而毁。” 从这些名言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要把理想变成现实,必须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的精神。 为什么我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一定要努力?
艰苦奋斗是一种面对困难、持之以恒、勤俭节约、顽强拼搏、不怕艰难险阻、不达目的决不放弃的一种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 自强就是努力拼搏、奋发向上,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不懈追求。
勤奋是一个古老而遥远的话题。 古往今来,中国人历来把勤俭节约、自强不息视为立身之本、治家之本、治国之法宝。 从大禹治水到李冰修建都江堰,都体现了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历史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心血和汗水。 同时,也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融入到我们民族的血液中。 “困难和磨难使你成功”; “国家因勤奋而兴盛,而你们却因轻松而灭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是很难自力更生、自力更生;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撑,就很难发展进步。
勤劳、勤俭、自强不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 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艰苦奋斗,最终使革命从胜利走向了胜利。 1936年,美国作家斯诺在了解中共中央领导人在延安的生活状况后,深深感受到他们蕴藏着巨大的“东方魔力”,并断言这种力量是是民族复兴的标志,是胜利的基础。 历史证实了斯诺的预言。 1941年6月,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回国慰问抗日将士。 政府拨巨资招待陈嘉庚,却遭到愤怒斥责。 相反,陈嘉庚吃的是他自己种的豆子和西红柿,还有邻居阿姨送的一只鸡。 陈嘉庚意味深长地说:“赢得世界的是共产党!”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吃苦耐劳、勇于拼搏、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节俭可以修身养性,扶正气节,强身健体,抵制腐败堕落。 奢靡伤物伤人,影响勤劳朴素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一粥一饭当记来之不易,半缕恒念来之不易。” 地球上的许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当我们浪费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时,我们可能会相应减少煤炭、淡水和森林资源,这将加速自然资源的枯竭。 一句环保广告语说得好:“也许你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你自己的眼泪。”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用勤俭持家,修身养性,就能日积月累,日臻完善; 以勤俭自强治家,则家庭兴盛,免罪孽。 勤俭治国,就能实现国家富强和长治久安。 当你告诉老师你迟到的“正当理由”时; 当你为考试策划“南北合作”时; 当你为一篇论文发愁并将你的“灵感”放在互联网上时; 当你沉迷于网络游戏,当你告诉家人学习很累时,你可曾记得“勤奋可以弥补弱点”? 你可曾记得家人眼中浓浓的期盼? 我们这些在良好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娇惯、享受安逸的习惯。 我们的骨头里缺少一种元素——“铁”,就是缺少铁一样的坚强意志和品质。 作为一名学生,想要成功,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地用努力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不断地追求真理和知识。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果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