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和建设民主社会的重要手段。 我国乡村旅游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值得社会各界重视和正确引导。 【关键词】乡村旅游主要问题对策
一、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存在经营管理粗放、服务水平和水平较低、服务设计落后、出口产业类型单一粗糙、过度依赖旅游景点、家庭生产收获活动和传统旅游方式等问题。节庆活动多,经济效益低。 特征。 正确认识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利用旅游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
1、缺乏正确观念和认识,发展思路不清晰。 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社会各界对乡村旅游的内涵、特点、性质还没有全面认识; 一些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不清楚,对乡村旅游重视不够,领导意识不强。 尚未形成系统的乡村旅游发展理念。 表现在农业管理理念陈旧落后,一些地方政府作用发挥不到位。 没有充分站在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把乡村旅游作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农民经营乡村旅游缺乏有力支持。
2、缺乏科学规划。 一些地方政府急于发展经济,缺乏科学统筹,盲目盲目开发,导致旅游布局不合理、功能雷同,无法实现区域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无法发挥。得到有效发展; 一些农民渴望致富。 他们既不做市场调研、投资分析,也不做产品规划设计。 他们只是利用现有的农田、果园、牧场、农场来发展旅游业。 他们的市场定位不明确,只使用原有的资源。 价值无法创造资源的再生价值,开发水平低,产品品味不高,因而逐渐衰落、停业。
(科教作文网站ΝsEAc.Com编辑整理)
3、政策措施不到位。 虽然利用旅游业促进“三农”发展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共识,但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仍不完善甚至空白,如投资开发优惠政策等。 、保护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 、经济支持政策、鼓励和吸引外资政策等,仍需出台和完善。 这些配套政策措施的滞后或缺位,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4、监管薄弱。 目前,乡村旅游的政治管理主要由当地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组成。 各部门之间协调困难,“两张皮”现象时常出现,使得旅游监管显得“中立”。 此外,由于乡村旅游处于“小”、“散”、“杂”的状况,乡村旅游治理部分难以发挥核心作用,监管薄弱。 许多旅游项目的开闭随意。 居民宾馆、饭店等项目无证经营的现象屡见不鲜。 有些农民经营多年,却很少缴纳税费。 一些政府对旅游项目不认真检查和跟进。 治理不频繁、缺乏定期评估和淘汰,导致乡村旅游服务整体质量低下。
5、产品缺乏特色和品牌。 现阶段我国乡村旅游活动主要以观光、采摘、垂钓等常规项目为主。 产品单一、相似。 各地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趋势严重,缺乏优质产品和亮点,导致游客回流率低。 一些“农家乐”、“民俗游”、“乡村游”等活动内容雷同,缺乏体验、休闲项目、文化内涵,缺乏地域性、个性化特色。 难以满足游客的深层次需求,导致游客停留时间较长,短期内消费支出受到抑制。
6、服务设施落后。 由于缺乏规划,许多景区没有相关的配套设施和设备。 一些景区道路凹凸不平、狭窄、难以通行,可达性很差; 一些景区的村户面貌落后,屋内陈设陈旧,卫生和住宿条件令人生畏,让游客感觉是在为自己的痛苦买单。 (科教作文网 nsEAc.com 发布)
7、专业人才缺乏,管理不规范。 乡村旅游的主要经营主体是农村居民。 他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养成了自由、无纪律的习惯。 且由于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旅游服务意识差,服务质量低,业务流程简单粗放。 作为主管部门的旅游管理部门也普遍缺乏专家型管理人才。 现有管理者对乡村旅游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掌握不够。 他们往往凭经验行事,对乡村旅游管理的特点和规律缺乏深入熟悉,给乡村带来了影响。 旅游业健康发展。
8、产业链缺乏,综合经济效益低。 现有的乡村旅游产品类型集中在吃、住、行等几个主要环节,而旅游、购物、娱乐等环节的产品仍然空缺或严重缺乏。 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 乡村旅游的上下游是相关的。 产业整合不足阻碍了更多延伸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影响了乡村旅游综合经济效益的进步。
此外,乡村旅游发展也带来了生态环境恶化、文化变异、物价上涨等负面影响。
2. 对策与警示
1.制定扶持政策,建立激励机制。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各类优惠政策,促进和支持乡村旅游。 例如,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财政资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景区基础设施配套; 同时,打通多方融资渠道,形成以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业态。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开发,鼓励和允许当地居民以土地、房屋、资金或劳务等形式进行发展,全面促进发展乡村旅游。
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旅游首先要解决可达性问题。 各级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利用社会各类资金建设交通、邮电、通讯、卫生等基础设施。 村容村貌不仅是乡村文明的载体,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依托。 村级集体、乡村旅游经营者和村民必须摒弃乡村环境的“脏”、“土”等同于“回归自然”的观念,改善乡村环境、美化乡村环境,切实实现乡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村庄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乡村旅游的主要投资和经营主体是农民。 为确保乡村旅游健康发展,避免出现一些景区普通村民为了争夺游客强行招揽游客、兜售游客的现象,破坏景区秩序和旅游环境,必须加强乡村旅游监管。旅游经营者。 ,对员工和村民进行教育和培训。 首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职业道德、民俗文化、旅游接待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从事乡村旅游的技能和水平; 其次,还可以举办专题讲座、外出考察等多种渠道提供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推动乡村旅游管理科学化、服务规范化发展。 内容来自
4、规范接待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政府要逐步完善标准化乡村旅游接待服务体系,完善乡村旅游行业分类标准,规范农民家庭在接待设施、接待条件、接待能力、卫生条件等方面的接待服务标准,提高乡村旅游接待能力。乡村旅游服务接待。 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在旅游经营者中推广“正当经营、诚信服务”的理念。
5、保持乡村文化本色,注重良好民俗习惯的培育。 乡村环境的独特性,创造了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的巨大需求。 乡村旅游发展要立足自身生态农业特色和文化特色,注重体现“原汁原味”和“原汁原味”。 只有保持乡村原有的风韵、当地传统的社会习俗、淳朴善良的自然本性,乡村旅游的发展才能取得成功。 无论是产品服务还是各种体验活动的设计; 无论是乡村环境还是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都要强调乡村特有的品味和风格,避免产品和服务的城市化趋势。
乡村淳朴的民风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力之一。 然而,旅游商业活动的发展和经济利益的出现,会对原有淳朴的民风产生冲击。 因此,需要在关注村民经济利益和维护淳朴民风之间找到最佳契合。 培育优秀民俗风情不仅可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以为乡村旅游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6、打造旅游品牌,创新营销策略和发展模式。 21世纪是体验经济时代,品牌是体验的基础和灵魂。 乡村旅游品牌战略的实施,可以增强游客对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度和感受强度。 一个富有个性和内涵的乡村旅游品牌,能够充分调动游客的感官,有效强化游客的体验心理。 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也是解决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趋势的较好途径。
7、努力拉长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 针对当前乡村旅游市场不发达的情况,应着力拉长产业链,提高乡村旅游综合经济效益:重点加强分类指导,引导同类“农家乐”向“一村”方向发展。村一品”、“一家一艺”,注重凸显乡村生活特色,强化乡土气息; 依托乡村特色,发展传统特色手工艺品和特色农产品; 做大做深乡村旅游,强化参与; 完善乡村旅游休闲功能,提高游客重游率; 延伸旅游线路,实现城乡旅游线路互联互通,实现工业旅游产品与农业旅游产品对接。
8、创新特色产品,扩大产品促销。 针对乡村旅游产品雷同、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应着力创新特色产品。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开发差异化特色产品,比如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并结合乡村环境推出“秘密探索冒险”。 “旅游”、“健身游”等产品; 二是增加特色文化产品,结合当地人文资源,挖掘特色文化素材,提高文化品位,增强游客参与度。 三是扩大产品组合,增加产品的深度和广度。
乡村旅游景点大多位于比较偏远的地方,知名度不高。 旅游目的地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媒体,广泛宣传、介绍游客,吸引游客,增加客流。 ; 除了利用节日等促销手段外,政府还应与企业联手,有计划地建立营销网络; 此外,旅行社还可以发挥倾销和对外关系的作用,吸引外国游客。
九、学习国外乡村旅游先进经验。 泰国近年来实施的CBT(社区旅游)项目对于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根据CBT原则,游客一到达旅游目的地就会与寄宿家庭见面,了解当地概况和特色。 这样可以让游客快速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减少后续游览中出现的问题。 失明。 这与国内乡村旅游游客只在吃住环节与当地居民接触,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习俗只有粗浅的了解有很大不同。
CBT的第二个原则是建立社区学校。 社区学校的老师由村里的老人或僧人担任。 主要向游客讲述当地的历史文化,告诫游客珍惜当地的树木、水、土地等。社区学校的形式可以让游客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 同时,通过加强游客的环保意识,可以很好地保持乡村原有的自然风貌。
CBT的第三个原则是集体接待原则。 游客每次到家做客,周围的邻居都会过来帮忙接待,不会像国内乡村游那样抢顾客。 游客经常成群结队就餐,村里各家的女主人都会给游客带来特色菜肴。 当您品尝不同的当地美食时,详细了解“以社区为基础”的含义。 (科教论文网Lw.nsEAc.com编辑整理)
根据CBT的一些原则,泰国乡村旅游可以健康发展。 旅游业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和富裕的生活,泰国村庄原有的文化特色和自然风貌仍能得到很好的保存。 。
【参考】
[1]王世阳,刘德谦:乡村旅游发展的三个重要条件[N]中国旅游报,2007年1月10日。
[2]曹学文:乡村旅游产品的三大文化特色[N]中国旅游报,2007年3月2日。
[3]徐正林:乡村旅游产品营销策略[N]中国旅游报,2007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