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治理让铜川的天更蓝

标题:大气污染治理让铜川的天更蓝,文字: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就是幸福。 “十三五”期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蓝天越来越多,市民蓝天幸福感不断增强。 我市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我周围的人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发有关“铜川蓝”的帖子。 “铜川蓝”的背后,是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的不断提升。 截至12月15日,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47,优良天数274天。 与2016年相比,2020年综合指数下降25.9%,优良天数增加26天,PM2.5浓度下降28.8%,PM10浓度下降31.7%。 环境空气质量好转的背后,是大气污染治理的一系列“组合拳”。

顶层设计更加完善,立法保障环境更加完善。 突出政策引导,用顶层设计保护生态环境。 先后印发了《2016年“治理污染雾霾,保卫蓝天”工作方案》、《铜川市2017年铁拳治霾“1+7”方案》、《铜川市铁拳治霾打赢攻坚战》 《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落实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2018年至2019年扣留补偿资金5054.25万元。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地方立法保障,颁布《铜川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产业和能源结构更加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严格的环境标准和环境监管,倒逼传统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 全市淘汰水泥企业2家,压减水泥产能25万吨; 关闭白石崖煤矿,压减煤炭产能90万吨; 拆除铜川铝厂16万吨电解铝生产线; 全面整治“松散污染”企业263家。 全面提高工业排放标准,110家燃气相关工业企业建设高标准洗车站、颗粒物在线监测设施、车号识别系统、车辆视频监控系统; 105个加油站全部安装油气回收设施。 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能源消费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散煤治理成效显着,建成精煤配送中心3个; 2017年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双替代工作以来,累计清洁取暖128760户,拆除改造燃煤锅炉750台。 蒸汽锅炉1029吨、燃气锅炉267台进行低氮燃烧改造。

运输结构更加优化,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在坚持做好固定源治理减排的同时,狠抓扬尘抑制和流动源污染防治,加快货物运输“公转铁”进程; 《铜川市柴油车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印发,210国道限期启动机动车遥感监测40万辆,上路检查1160辆; 淘汰黄标车和高排放老旧机动车7259辆; 1018个非道路移动机械注册代码; 国六车辆油品全部升级为汽油、柴油。 开展扬尘综合治理,严格落实施工现场六项100%抑尘措施; 国省干线机械清扫率达到95%以上,4个进城车辆清洗站已清洗车辆近100万辆。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按下快进键。 环境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发生的。 我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主题,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工程,植树造林42.82万亩。 实施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关闭采石企业3家,完成恢复治理1680余亩。 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力度,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 通过“网络+视频监控+微信”的监管方式,有效发现和处置焚烧面源污染。 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85.6%,氨氮排放得到控制。

技术进步有助于精准控制雾霾。 开展“一城一策”科学精准治理雾霾,密切关注环境治理工作难点和痛点,采集颗粒过滤膜样品1192份,完成全市源排放清单和源头编制分析。 将247个工业源、83个扬尘源纳入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 建立气象、环境监测和“一城一策”专家定期会议和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机制。 4个国控、4个省控、2个市控、35个乡镇空气监测站建成投入使用,利用空气监测站、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检等科技手段,开展网格化环境监测督查,精准定位污染源,提高科技治理雾霾水平。 (通讯员:曹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