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经验”解决垃圾围城问题
佛山市南海区(以下简称南海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 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这个面积10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0万的辖区,以其经济成就和经验模式赢得了全国的广泛关注。 同时,南海区主要生态环境指标在全省、市同类城区中名列前茅。 人民群众环境质量满意度显着提高。 南海区四次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称号,连续两年跻身“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位居“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二位。
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是南海区委、区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高度融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进程。 近年来,在固废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中,南海区打造了解决垃圾围城问题的“南海经验”,与当前国家推行的“无废城市”建设理念高度契合。和策略。
“固废管理”的顶层设计——
前瞻规划、体系布局、统筹推进
进入21世纪初,先行先试的南海区已经意识到,固废管理将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南海区建成全国第三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能力400吨/日。 是全国最早从填埋处理方式转变为焚烧处理方式的县之一。 南海区现已建成日处理能力45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理。
城市固体废物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我们不能“头疼治脚,头疼治脚”。 我们必须从探索系统性解决方案入手。 从南海区固废管理的进程可以看出,历届南海区政府对此问题始终保持着一致的认识。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南海区全面规划了从固体废物产生、分类、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的全过程管理模式:区政府划拨近500亩土地,重点建设南海固废规划建设 环保产业园内,生活垃圾、污泥、餐厨垃圾、危险废物等各类固废在园区内统一规划,规划建设垃圾压缩中转站。全区统一建设、统一调配、调度,并向前端清洁保洁环节延伸、统一管理,确保各类固体废物从收集、储存、运输到处理的监管链条完整且顺利。
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采用各类废弃物协同处置的方式,实现了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目前,产业园正在进行第二次升级改造。 如今,在南海区土地宝贵的情况下,区政府将再次划拨近400亩土地,计划集中处置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园林垃圾、大件垃圾等。在第二次升级计划中,除了继续探索无害化处理外,工业园区还将以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推动各类固体废物的协同处置、能量交换和资源循环利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效益和价值,推动全区固废管理向“高效、高值、规模化利用”升级,打造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2.0版。
打破管理壁垒,将固废管理工作与各项专项规划结合起来,统筹推进,是固废管理顺利实施的保障。 例如,针对各地利益链复杂、推进难度大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南海区将此项专项工作与建设食品安全城市等重点任务结合起来,协调多部门联动产短短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全区3000多家餐馆和政府机关餐厨垃圾的收集处理,推动佛山市在全国率先通过第五批国家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验收。
近年来,南海区率先探索环境卫生保洁(垃圾分类、车站管理、道路保洁、河道保洁)、园林绿化(公园管理、绿化管理)等全链条“大市政”管理体系、市政管理(路灯)。 管理、公路养护、设施管理等项目的大规模整合,打破了碎片化管理、碎片化分包、短期运营等传统运营模式。 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全流程逐步形成全链条、全覆盖体系。 改进实现了前端分级、中段清关、终端处置三大环节的有机统一,形成了布局统一、指挥有力、调度有效的工作格局。
固废管理的本质——
资源综合利用,社会综合成本最小化
集中处理不是物理堆放,而是对固废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价值的深度挖掘,具有社会综合成本最小化、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奇妙效果。 这是南海区固废管理理念和制度的精髓。
固废处理产业园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作为产业园的能源中心和处置中心,实现了产业园内各项目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处理:生活垃圾焚烧为工业园区各项目提供稳定、经济的能源; 垃圾焚烧蒸汽的余热可用于污泥干化、危废处理、餐厨废油提取等,降低生产成本; 污泥厂、餐厨厂产生的臭气通过负压系统提取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焚烧炉中进行焚烧,不仅彻底解决了臭气问题,有助于燃烧,而且大大降低了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运行成本。除臭系统; 将厨房处理后形成的沼渣、干化污泥和生活垃圾混合,不仅降低了处置成本,还产生了能源效益。
产业园内的各项项目不仅解决南海区400万居民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解决24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日常污泥,还满足60万居民的日常用电需求。 并通过园区协同处理和资源共享模式,处理后的中水100%自用,每年回收蒸汽余热近12万吨,可自用生物柴油1000余吨从餐厨垃圾中提取,每年节省运营费用5000万元以上。 。
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内的“地球蓝友南海环保科普馆”。
这种将细分区域的垃圾“集中”、由同一家公司运营的园区模式,避免了因固废处理设施分散而增加选址和占地的问题,也降低了南海区政府的安全评级。 评估和监管难以稳定; 同时,园区协同加工和资源回收共享新模式,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最终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运营管理效率。 这一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综合成本,被业界称为解决垃圾围城问题的“南海经验——汉澜模式”,为解决全国固废问题提供了样本。
E20环境平台董事长兼首席合伙人付涛表示,产业园区集约化发展形成的规模效应,不仅有助于减少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还能更好地提高环境服务的专业性,造福百姓。 教育引导也会有相对集中、系统的呈现,能够实现行业、政府、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
2018年,时任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规划南海固废环保产业园,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与污泥、餐厨垃圾、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融为一体,形成产业闭环收集、运输、处理的链条。 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将以佛山市为试点,及时总结推广成熟可靠、环保安全的固废处理技术路线。
固废管理的助推器——
利用数字化手段提高质量和效率
早在20世纪90年代,南海区就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建立了多媒体信息网络,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数据协调局,这都体现了南海区对信息化的重视。 2018年,南海区启动“城市大脑”建设,充分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5G、大数据等新技术,汇聚全区数十亿数据,打造数字化治理中心和赋能平台。
与人类思维相比,大数据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 积累一定量的信息,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为固废管理提供不同的视角,赋予更多的管理可能性。 尤其是固体废物系统管理,涉及面长、范围广。 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各个环节进行统计分析和监控,将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南海区敏锐把握数字化、信息化在固废管理中的作用,推动汉蓝与阿里云共同打造“‘无废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城市固废全产业链管理分类、收集、运输、加工。 ,被评为2020年广东省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 率先开发垃圾焚烧炉管理人工智能,有效优化垃圾焚烧烟气排放; “无废城市”数字大脑提高城市环境管理的科技含量和监管效率。
固废管理源头减量——
绿色转型,源头减废
城市固废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居民生活消费模式。 解决问题,需要从推动城市绿色发展转型入手。
南海区积极响应国家绿色生活创造行动,在节能机构、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七大重点领域开展相关活动,充分发挥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和公众监督,形成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在产业升级转型方面,打造中国氢能产业商业化和创新发展先导区,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加快传统产业整治提升,促进能源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这一系列推动绿色转型的有效举措,为南海区“十三五”期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南海区实现“双碳”目标做好了充分准备将来。
有了后端处理设施的保障,南海区开展垃圾分类更有底气。 2017年,南海区全面启动垃圾分类工作,抓住“全分类”这个关键,以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为重点,对各环节提出量化、固定的节点任务,实现上中下游齐抓,前、中、端齐抓共管。
按照居民大类垃圾分流、源头分类的工作思路,南海区对产生量大、来源相对集中的大类垃圾实行独立收集、运输、处置,对生活垃圾进行四分类。确保住户产生的固体废物从源头上减少。
固废管理思路的转变——
改革从“供给侧”入手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咨询委员会委员温宗国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联动与公众公众、企业和政府参与度低,“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咨询委员会水平低。 “城市”建设面临更加突出的社会发展瓶颈。
对此,南海区政府认为,要主动从“供给侧”进行改革:环境治理要高质量发展,就是打造“硬实力”; 同时,环保设施作为一个社会综合体,需要承载社会功能,而人民群众是环保服务的最终感知者,政府必须想群众之所想,下功夫做环保体验,让人们感受到环保的温暖,让人们参与到环保中来,变反对者为支持者。 ,盟军,这就是打造“软实力”。 软硬措施都要落实。
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刚起步时,垃圾焚烧厂的臭味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很少有人思考如何让垃圾焚烧厂“不臭”。 本着对周边居民和环境负责的态度,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对厂区内每一个恶臭因素进行了梳理,进行了100多项大大小小的技术改造,最终消除了400个恶臭产生因素。 。 一一攻击愤怒点。 例如,在焚烧炉中利用臭气作为助燃剂,并循环运行,不仅解决了臭气问题,而且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南海区的垃圾转运车采用白色车身,因为脏了很容易被看见,迫使企业必须谨慎管理,给公众良好的感觉,也凸显了南海区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决心; 又如南海区固废处理设施引入去工业化设计,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内设计理念新颖的艺术厂房、环保主题公园、环保科普馆等成为一处亮点。工业园区与大学城分隔的“亲水河”中,甚至还有白鹭栖息,环境优美,让人无法将其与垃圾处理厂联系起来。 南海区已将工业园建设成为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科学小镇、工业旅游胜地。 公众可免费预约参观。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海内外人士前来“打卡”、交流。
南海区对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实行公开透明管理,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南海垃圾发电项目是全国首个向公众开放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也是行业内率先推行“安装、树、连接”(installation、tree、connect):垃圾焚烧企业依法安装自动监控设备; 树:在显眼位置设置显示屏,方便公众查看,公开实时监测数据; 链接:企业与环保部门联网,实时上传监测数据)。
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从人们环境要求的角度解决问题,也刷新了南海区环境治理的创新动力——坚持长期投入,从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发展的角度,不断升级环保设施、技术和运营模式保证了高标准运行,将南海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全国运行水平最高的AAA级电厂。 这些“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组合拳,成为固废处理设施和谐矗立在社区的基础。
通过“眼见为实”,增强了公众的信心,增强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和参与。 南海区固废处理解决邻避问题的经验也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关注。
为固废治理创造动力——
赋能环保产业
付涛认为,在“零废弃城市”建设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注重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 固废行业具备专业化、标准化的能力,是建设“零废城市”的重要支撑; 具有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参与者广泛。 只有三个“动力”到位,“零废弃城市”建设才能发挥作用。
南海区采用政府购买服务,通过BOT(政府向民间机构颁发特许经营权,允许其在一定期限内筹建、管理和运营基础设施)等特许经营模式,为汉澜提供固废处理服务。全产业链服务。 通过南海区服务经验的磨练,汉澜也培育出了核心竞争力。 汉澜固废处理业务已拓展至全国15个省(自治区)、34个地级市,“南海经验”在多个城市复制。
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模式尚无先例,但南海区政府支持汉澜自主创新,搭建创新平台,引入数字化解决方案,带来更多先进技术和国际视野。 2017年,作为政府推出环境托管服务的典型案例,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入选“砥砺奋进的五年”全国大型成果展。 南海区政府在固废处理过程中的高瞻远瞩以及对企业的服务和指导,是“南海工程”成功的基础。
除汉澜外,南海区政府将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大力支持,打造华南国家级环境服务产业集群,为环保企业参与环保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和发展平台。环境治理。 集群由此吸引了环保产业各个细分领域的企业,为南海环境治理提供了更多动力。
在监管问题上,南海区率先引入市场化监管机制。 第三方监理公司常年进驻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代表南海区政府对园区运营单位进行监督考核。 区政府每年都会听取督导单位的汇报并提出改进意见。 观点。
南海区建设“无废城市”潜力巨大
自2019年国务院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来,“十三五”期间固废管理体系已相对成熟,行业已进入全面发展期。快车道。 全行业以生活垃圾分类为切入点,以“零废城市”建设为引领,逐步建立从源头减量、中端收运到末端处理的管理体系。
“十四五”期间,全国100个城市将开展“零垃圾城市”建设。 作为政策驱动的行业,固废处理领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随着“零废城市”相关政策的出台,固废处理领域有了更加清晰的产业发展路径。 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环保产业也进入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需要更加精细化的运营管理模式。
有专家认为,未来固废处理行业的增长点将主要集中在无害化和资源化两个方面,并将细分到不同的领域。 从城市规划来看,对固废处理项目的协调性和资源利用效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工业园区模式正在成为各地固废处理的主流。
开展“零废城市”建设是推动固废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之举城市的。
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2.0扬帆起航。 南海区将探索创新更加完善的固废管理模式,全面高质量发展加快幸福城市建设,努力通过改革发展、经济提速、环境治理提升公民幸福感。 满足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