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力推进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打造具有特色的无废城市

固废治理_固废 危废_热裂解和固废治理

沣西新城大王污水处理厂全景。 这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出水标准最高的“花园式”污水处理厂。

(记者 谢伟 资料摄)

“天眼”监测沿渭固废倾倒情况,提高农业固废综合利用,多点建设“零废弃城市细胞”工程……3月21日,记者获悉,据根据《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我市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零废城市” .

工业固废

渭河西安段沿线将开展智能监管

为推进企业固废精细化管理,本市将对一般工业固废产生强度进行量化,通过设置一般工业固废堆放场,实现工业固废全过程可追溯。 力争到2025年实现涉固体废物企业申报登记全覆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限值为0.165吨/万元。 深入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到2025年,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和考核的工业企业比例达到60%。

为加快工业绿色发展,我市将建设工业“无废电池”,鼓励生产绿色产品,推广绿色设计,提高可再生原料替代使用比例和产品可回收性。 到2025年,力争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60家以上,开展绿色工厂建设的企业比例达到3.62%,开展“绿色园区”建设的产业园区达到3个; 符合条件的省级及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改造,循环改造工业园区比例达到100%。

通过提高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推动产业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9%。

通过工业固废信息化监管体系建设,建立一般工业固废“生产-运输-处置/利用”全过程的“物联网+”收集处置模式,实现企业生产可追溯和浪费数据信息。 建立固体废物非法倾倒点信息化识别系统,对乱倾倒、非法堆放、违规处置的固体废物倾倒场进行识别和清理。 开展黄河流域渭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西安段、工业园区、街道工业固废智能监管,严厉打击一般工业固废违法倾倒行为.

农业

提高主要农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

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到2025年,通过认证的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数量不少于22种。推动农药减量; 制定和出台与农药包装相关的政策和制度; 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制度; 推进化肥减量增效。

继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到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促进废弃农膜的回收利用; 制定出台废旧农膜回收处置相关政策和制度。 深化“厕所革命”,抓好农村卫生厕所升级改造,探索建立家庭厕所常态化管理维护和粪便资源化利用。 到202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9%以上,厕所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生命之源

到2025年新增“无废电池”项目200多个

完善收运设施,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效率。 到2025年,全市生活垃圾(含城乡)预计达到440万吨。

加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我市推进处置点棚、亭改造,提高分类投放精准度。 通过全面排查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优化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 对村庄周边生活垃圾堆放场和垃圾填埋场进行全面普查,对农村生活垃圾堆放场进行动态监测,加强监管。 力争到2025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70%。

同时,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清运体系; 提高生活垃圾和可回收物的回收率,弥补大件垃圾回收的短板。 拓宽大件垃圾收运公示渠道,实行网格化管理,合理安排大件垃圾暂存点。 通过政策鼓励居民自行处理垃圾,解决大件垃圾处理困境。 到2025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

多点建设“零废弃城市细胞”工程,我市将“零废弃城市”理念融入绿色家园创建系列活动,建设“绿色机构”、“绿色餐厅”、 “绿色企业”通过政府主导和公众参与。 “无废社区”等多个领域的“无废城市细胞”,从消费端和行为端构建多个“无废模式”。 到2025年,新增各类“无废电池”项目200多个。

推广应用绿色包装技术,完善绿色循环物流体系。 立足西安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定位,推进绿色循环物流体系建设。 到2025年,快递绿色包装使用率达到50%。

统筹解决城市污泥增加问题,全面推进城市污泥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城市污泥处置工程建设,提高污泥终端处置能力。 到2025年,建成污泥处置厂10座,全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5%以上。 清除。

通过建立塑料污染多维度共治体系,我市将加强对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监管,禁止生产和销售超薄购物袋,开展塑料垃圾清理开展渭河(西安段)等大江大河作业,建立长效机制。

建筑垃圾

大力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

为推进绿色建筑建设,我市将在新建城市民用建筑中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鼓励建设星级绿色建筑。 2023年城市新建民用建筑绿色建筑面积比重达到80%,2024年达到90%,2025年达到100%。

加快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建设,发展建筑节能技术。 推进建筑节能提质增效,鼓励应用可再生能源,重点在日照条件较好、热水需求相对稳定的建筑中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推广应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规范建筑垃圾处置场建设和运营,加强建筑垃圾多元化终端处置。 通过工程回填、土地平整、河道整治、山体绿化、退耕还田等多种方式,综合利用工程残渣。

继续加强建筑垃圾违法乱象治理,严肃查处建筑工地等相关排放源未经批准、不合格车辆违规运输、建筑垃圾非法倾倒等行业乱象。 以基本农田、铁路公路两侧、河流两岸、秦岭保护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敏感区域为重点,开展建筑垃圾倾倒综合整治,进一步消除建筑垃圾倾倒风险隐患。违规处置建筑垃圾。 污染。

危险废物

西安市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落实危险废物源头防控措施,推进垃圾产生企业清洁生产。 推广减少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和降低工业危险废物危害的生产工艺和装备,促进危险废物产生量的减少和从源头上减少危害。 完善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完善工业园区危险废物收运体系; 优化医疗机构分类收集处置体系,完善生活源头危险废物收集体系,加快生活源头危险废物收集、贮存点建设。 针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实验室等产生量小、种类多、成分复杂的危险废物,探索建立实验室废物收集系统。 建立危废部门联动机制,严厉打击危废环境违法行为,提高环境违法成本。 广泛宣传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等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监督的积极性。

全市将建立覆盖全区域、全过程、各类危废的智慧化、智能化监管体系,推进西安市危废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2025年完成系统建设,实现与陕西省危险废物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的数据对接,确保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安全贮存、处置和利用。

加快无废园区工厂建设

打造西安“无废”新模式

我市将引导各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建设“零废弃园区”、“零废弃工厂”。 依托航天基地成熟产业集群,建立一套适合工业园区清洁生产的审查标准和工作程序,建立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查长效机制。

在企业层面开展产业升级转型,推进园区能源系统优化、梯级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提升园区低碳建设水平; 鼓励园区企业开展绿色认证; 完善废弃物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完善园区生态产业链。 推进航空基地“管委会+公司”发展模式,打造科技园区等产业集群; 依托西安“零废弃城市”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固废产生、收集、处置的动态监控。

充分发挥西安科教基地资源优势,依托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打造“无废大学”。 围绕西安旅游产业发展布局,结合“零废弃酒店”、“零废弃餐厅”建设,推动游客绿色出行。

根据景区内部交通线路的距离、车辆排放、乘客数量、每日班次等数据,引入大数据平台,优化管理,合理减碳减废。 鼓励创建绿色就餐体验的生态餐厅,采用电子菜单进行管理,实现就餐零浪费的目标。 推动酒店景区全面接入数字化运营管理系统,实现门票服务无纸化、电子化。

推动实施“无废流”工程; 进一步推进西安-咸阳生态环保一体化发展,建立危险废物跨城中转电子联单运输轨迹监管系统,实时监控运行轨迹,共同应对交叉——危险废物边境污染事件。记者 高乐 严申 见习记者 闫新才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