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地球大行动2021绿色能源治理国际研讨会盛大开幕

今天,我参加了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知名国际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主办的“2021绿色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协办了此次活动。我们讨论并分享了加快能源转型的经验和建议,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我们邀请了30多位中外专家参加,包括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等。蒋兆理副司长和英国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戴丹霓也以视频方式出席了会议。我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研讨会,让我受益匪浅。今天我出席了由我会彭宾副秘书长主持的“2021绿色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的开幕式和上午的主题演讲。这次会议邀请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人士,包括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全国会委员王毅、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儿童投资基金会中国办公室项目主任刘强等。同时,也邀请了韩国碳中和委员会尹顺真、GIZ中国中德气候变化合作领域主任亚历山大·费舍尔、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馆公使衔经济参赞黎琳等国际嘉宾参加。华丽的阵容使得本次会议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并且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驻华使馆、国际组织、行业及金融领域的多位代表。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杜祥琬也在此次会上发言。整个研讨会让我受益匪浅。杜祥琬院士在研讨会上分享了她的见解: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来解决碳减排和大气治污的问题,然而,源头治理仍然是我们的首要目标和重点。我们需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首先,我们需要通过节能提高效率来减少碳排放。其次,我们需要积极推进能源产业的清洁化和低碳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拥有清澈的空气,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会上,我还意识到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碳减排和大气治污等问题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并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也在研讨会上发表了讲话。听了王金南院士在研讨会上的发言,我了解到,由于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的下降,从2013年至今,我国城市PM2.5的浓度下降了约50%,二氧化硫浓度下降的更为明显,同时,重污染天数也显著下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此外,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也大幅下降,我们的国际承诺是“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截至2020年底我们实际完成了48.4%。这说明控制煤炭消费对于污染治理和碳减排是有科学道理的。在研讨会上,他还强调,应该通过空间规划的方式来控制煤炭消费、减轻污染、降低碳排放,重点关注排放“双高”区域。空间统筹相关措施旨在研究制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方案,并在重点地区和行业做出研究试验。空间上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都具有明显的集聚效应,并主要集中在省会及其他大城市和重点城市群中,这说明了“双高”区域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减少空气和地球环境的污染以及人口健康风险的威胁,实现双碳目标和蓝天保卫战的胜利。经过参加COP26的经历,我认为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全国会委员王毅的发言非常有道理。他指出,COP26已经基本完成了主流谈判任务,兼顾了各方的顾虑,达成了最大共识。这是COP21以来最成功的一次COP会议。虽然退煤有共识,但全球减煤不能单方面强制要求,应考虑到不同国家的条件和能力。未来十年,逐步减少未考虑去碳的煤电是基本方向,需要不断加大力度。此外,今后逐渐减少油气消费也会纳入讨论议事。COP26的成功达成让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倡导减少煤电消耗的方式,我们可以逐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全球温室气体含量。但是,我们也必须尊重各国的能力和条件,并帮助他们逐步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与此同时,我们应当逐渐减少油气消费,开发和推广非化石能源,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在未来的全球气候治理中,我们才能大步向前。听了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在会上的讲话,我深有感触。他指出,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过渡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保障能源系统的稳定运行。在能源转型过程中,要坚持系统观念,先立后破、立稳脚跟、破除其中的弊端。能否减少煤的使用,取决于非化石能源能否替代煤,能替代多少煤,替代的速度有多快。他还提到,前段时间,一些地区出现拉闸限电现象,说明我们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发展得还不够快。这种情况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我们应该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优先推广可再生能源。同时,我们也应该从系统层面上审视能源转型,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推进能源转型。这需要政策制定者和相关领导部门共同努力,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合理规划能源系统结构,为能源转型提供坚实的支持。纵观全球能源局势,我们需要认识到,从化石能源到可再生能源的转型必须步步为营、稳中求进。只有努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进一步提升非化石能源的比重,才能通过科技创新和实践经验,逐渐实现能源转型的目标。听了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在会上的发言,我认为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现在的能源正在面临消费增长的压力。为了满足能源消费增量的需求,需要更大力度的科技创新。一方面,要继续研发煤炭减碳技术,另一方面,要尽快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生物质能源。科技决定着能源领域的未来,未来的能源必须与科技相结合。相信通过科技创新以及改革创新,我们一定能提前实现双碳目标。根据李俊峰所述,全球绿色能源低碳转型的方向是一致的。在能源转型方面,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这也是创新的发展方向。通过科技的力量,我们能够制定出更加实际科学的方案,以推动我国能源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同时,我们还需要制定更为贴近实际的政策,积极探索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需继续努力,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发展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绿色能源的应用,实现依靠技术进步实现双碳目标的宏伟目标。听了专家的发言,我理解到全球绿色能源低碳转型方向是一致的,都旨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是,二氧化碳的来源并不只是燃煤,还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等。如果只关注减煤,就算达到了1.5℃或2℃目标也是不太可能的。我们还需要考虑减少其它的能源,比如在美国,减少油和天然气的目标尤其重要。全球减少排放目标的难度都很大,对于中国来说,需要考虑如何帮助其他国家实现能源转型,同时还需要与发达国家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在进行能源发展转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强调安全这一点,必须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去考虑如何保障能源安全。特别是在不断增加可再生能源占比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保持警惕,防范任何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比的稳步提高,并最终实现“双碳”目标。听了会上的发言,我认为儿童投资基金会中国办公室项目主任刘强提出的探索中国能源转型方案的建议非常重要。他建议我们应该推动构建以低碳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以支持国家和地方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对于减缓气候变化及实现可持续发展,能源转型是必须要进行的关键性工作。与此同时,NRD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巴普纳在会上也发表了重要意见。他表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能源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采取了有力措施,例如倡导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鼓励用户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这些措施将有助于稳步减少碳排放,以及提高环境保护的水平。总的来说,我认为会上的发言非常有启发性。我们需要探索各种可供选择的新能源技术,并积极推动其应用。同时,我们也需要切实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以促进能源转型和碳排放的减少,为构建更加清洁和健康的社会环境做出贡献。作为参加本届年会的一员,我深有感触地认同了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尼什·巴普纳的发言。他指出,全球各国均在从煤炭向绿色能源转型的道路上迈进,包括COP26主办国英国、德国和其他欧盟国家,以及亚洲国家中国、韩国、印尼、越南等。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规模巨大且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来说,从煤炭向清洁能源的转型极具挑战性。尽管如此,中国仍在积极推进自己的能源转型,这表现在风能和太阳能开发、电动汽车和电池生产、工业和建筑节能等方面的措施。我们期望继续与各方合作,共同推动创新和政策,为构建一个更健康、更繁荣和更公平的未来做出贡献。本届年会的专家围绕多个议题展开了讨论,包括2030年碳达峰和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政策、国家和地区碳达峰和向清洁能源过渡的进展、行业的碳控和碳达峰的挑战与措施、重点省份和城市的煤炭消费控制、绿色金融助力高碳行业转型等。这些议题非常重要,同时也反映了各国、各行业和各机构在能源转型和碳减排方面所面临的共同挑战。通过共同合作和交流,我们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推进全球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作为国际议题环节的主持人,我是NRDC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洁清。在讨论中,我强调了气候变化问题不能单靠一个国家之力来解决,国际合作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由于每个国家有独特的国情和面临不同的挑战,因此经验的共享和国际合作是实现共赢和共同实现绿色发展的必要条件。与我对话的专家包括来自德国、英国、韩国和印尼,他们对于气候变化问题有着自己的独到观点。这些观点经过专家本人的核实,如果需要引用,请联系中国环境保护组织。在这个议题环节,我们就国际合作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相信通过进一步交流和合作,我们可以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我参加了本次会议,来自生态环境领域、金融领域、驻华使馆、国际组织代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公益组织的代表约3500人通过在线直播方式共同参加了会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了分支机构和地方学会的专家以及单位会员代表在线参加了本次会议。这些与会人员的背景各异,代表不同的领域和机构,共同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进全球环境保护的进程。整个会议的气氛热烈、积极向上。与会者就多个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分享了各自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我相信,通过不断的交流和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