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智库丨系统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刘杰龙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特征。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键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高减碳、减排、绿色拓展、增长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牢固树立系统思维理念

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夯实现代化新湖南建设的绿色基础,增强生态竞争力,必须着力增强绿色发展的系统力量和系统效能。

用系统思维强化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动机制。 我省要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以更高的定位、更广阔的视野、更大的力度谋划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进程,推动各项相关规划、法制、市场机制与政府角色的职能体系整合,构建了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等环节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有力机制。

用系统思维引领现代产业体系绿色低碳转型。 以绿色低碳化为建设先进制造业的目标和竞争优势,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积极引导低投资、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淘汰落后产能巩固绿色发展成果,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制造业快速发展、多链条发展,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湖南先进制造业要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产业高端化与绿色化驱动协调推进; 大力培育壮大绿色低碳新兴产业,进一步以数字技术赋能工业节能管理,为绿色低碳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增强绿色竞争力和生态竞争力,实现绿色低碳与生态互补。智能化、绿色化。

协同促进碳达峰和碳中和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关系全局、长远的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是推进美丽湖南建设的重要举措。

提高节能减碳、绿色扩张的综合性和协同性。 按标准落实“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能源消费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促进“十大行动”协同有效; 实施综合节约战略,在全社会形成节约优先、崇尚节约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积极拓展绿色环保产业,推动我省建设以绿色、环保、低碳为主旋律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废物回收体系建设,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碳排放影响。

构建高水平新能源体系。 针对我省能源安全能力不足、不稳定的现实,高水平构建湖南特色新型电力体系。 稳步推进煤电“三改联动”,推动风电、光伏高质量发展,加快“宁电湖南”等重大能源工程建设,优化电力运营调度等.、加强能源储备体系建设,形成综合性、多元化的能源供给体系和稳定机制,保障能源安全。

坚持走科技减碳之路。 制定支持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科技行动计划,制定碳达峰和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 采用“揭牌引领”机制,开展新型低碳、零碳负电、储能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前沿技术研究,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产品研发实验室,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健全绿色低碳技术评价、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将绿色低碳融入——碳科技融入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全面提升绿色低碳竞争力

尽管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但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不能改变。 必须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突破困难、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增强绿色低碳发展的集群性。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深化产业分工、集聚发展的高级形态。 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 2022年11月,我省4个产业集群进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进一步彰显绿色低碳发展集群力量。

提升各类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能力。 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成为许多地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域。 我省正在努力打造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 以重要园区为重点,释放国家级、省级园区潜力,推广园区能源梯级利用等节能低碳技术,推动湖南做大先进制造业、整合实体。 夯实经济基础,增强绿色低碳发展竞争力。 同时,建设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国家“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引领作用。

以优质生态环境推动产业转型。 绿色化、低碳化是优质生态环境的基本内容。 以优质生态环境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绿色低碳产业、绿色低碳建筑、绿色低碳交通、绿色低碳发展。碳城市、绿色低碳金融等,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碳技术创新、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绿色消费普及,吹响了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号召力,激发了绿色低碳发展的创新动力,促进了绿色低碳发展。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时尚和主流。

(作者为长沙理工大学教授、湖南省绿色经济研究基地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