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约100个城市推动地级及以上地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在全省范围内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我们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真总结试点经验,以“无浪费”为主线,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简称“三化”)的重要原则抓住污染减排协同效应关键,“十四五”期间扩大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助力城市绿色低碳碳转化。
一、充分认识建设“无废城市”的重要性
一是建设“无废城市”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
加强固体废物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必要条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对防治生态环境问题空前重视。固体废物污染控制。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出有关重要指示,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无废城市”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塑料污染治理等并亲自推动相关改革进程。
为探索建立固废产生强度低、回收利用水平高、填埋处置量小、环境风险低的长效体制机制,推动固废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8年伊始,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列入年度工作重点; 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近期出台的《意见》进一步提出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全面发展和深化。 它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 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决策部署具体行动。 进入新阶段,“无废城市”建设承载着更加重要的使命,将为减少污染、减少碳排放、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其次,建设“无废城市”是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碳中和峰值的内在要求。
“十四五”期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关键时期,以减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污染减排与减碳协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质的变化。
固体废物、废气、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及其治理之间存在着“三重耦合”关系。 首先,未经处理的固体废物,由于雨水、蒸发、风蚀、自燃、化学变化等,对大气、水、土壤和生物造成污染。其次,在废气、废水的处理过程中,一些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或无害的物质。稳定状态,而大部分污染物则转入固相,以固体废物的形式进入环境,如脱硫石膏、污水处理污泥等。第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过程中,还存在污染风险。污染大气、水和土壤; 最终的处理形式仍然是固体废物,如固体废物利用、填埋、焚烧等过程和最终产品。 因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需要管理好的最后一个环节。
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方面,固废污染防治本身就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见》提出,到2025年,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控制能力显着增强,对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多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另一方面,全面加强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由“坚决打仗”向“深入打仗”转变的重要体现,推动打赢这场攻坚战拓宽广度、延伸治理深度,统筹推进水、气、土壤污染治理,还有利于解决这些地区处理后的最终污染物的利用和无害化处置问题。
同时,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减污减碳挂钩”。 国内外实践表明,加强固废管理对于碳减排也有显着效果。 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对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固废管理碳减排潜力的数据分析表明,通过提高城市、工业、农业四类固废全过程管理水平和建筑业,相应国家可实现的碳减排范围为13.7%至45.2%(平均27.6%)。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预计,“十三五”期间循环经济发展将为我国碳减排贡献25%左右。
试点实践表明,“无废城市”建设为城乡固废管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路径,成为城市固废综合治理、系统管理、源头管理的有力抓手。水平,对减少污染和二氧化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对深入开展污染防治、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无废城市”建设是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载体。
与其他环境污染问题一样,固废问题的本质也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问题。 同时,固体废物既是污染物,又是“资源”。 我国固体废物增量和存量长期处于高位,是由于“大消费、大消费、大浪费”的粗放式生产生活方式造成的。 源头减量化、过程资源化、终端无害化是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关键。 其根本途径也是《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确立的基本原则。
建设“无废城市”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从生产生活领域入手,推动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尽可能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 资源利用最大化、终端处置和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城市发展模式。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有利于加快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以高水平保障创造高品质生活。
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总体来看,虽然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法律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依然突出。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仍面临许多深层次问题和挑战。 形势依然严峻,与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和期望还存在较大差距。
总之,我国固废环境污染形势严峻,治理任务繁重,治理要求高。 建设“无废城市”既是系统解决固废问题的综合途径,也是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载体。
2、全面总结推广“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经验做法
2019年以来,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个部门和单位指导深圳等11个城市、雄安新区等5个特区扎实推进试点工作。 截至2020年底,试点共完成850项改革任务、422个工程项目,形成了一批可推广的示范模式。
在工业绿色生产方面,我们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绿色制造水平,积极推动工业固废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包头市统筹推进钢铁、电力等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一年内下降4%。 铜陵市、盘锦市、瑞金市等地通过“无废矿山”“无废油田”建设以及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从源头减少工业固废产生量,变废为宝走进“绿水青山”。 经过发展,旅游业已经变成了“金银”。
在农业绿色生产方面,我们将主要农业废弃物与美丽乡村建设、农业现代化相结合,推动主要农业废弃物的有效利用。 徐州市开展秸秆高效还田和收储一体化多元化利用,许昌市“畜禽粪便-有机肥-农田”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西宁市“生态牧场”等模式已落地实现了秸秆、畜禽粪便的高效利用。 威海市推广多营养生态养殖模式,建设14个国家级海洋牧场,推动浒苔、牡蛎壳等废弃物高值化利用。 光泽县通过建设“无废农业”、“无废乡村”、“无废圣农”,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帮助全区实现“无废圣农”目标。碳中和。
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方面,通过宣传引导,探索城乡生活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 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优质垃圾分类示范社区,探索垃圾计量收费机制,奖惩并举,倒逼源头减量。 重庆等试点城市积极打造“无废”学校、社区、景区、政府机构等“无废细胞”,建立评价标准,营造共建共享氛围,推动公众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雄安新区编写了《无废城市》系列教材,并作为选修课全面纳入新区教育体系。
在加强环境监管方面,将通过信息平台建设和制度创新,增强风险防控能力。 绍兴市打造“无废城市”信息平台,统筹整合各类固废管理系统,实施固废全周期管理。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危险废物分级豁免管理的尝试,探索实施“点对点”的资源利用机制。 三亚市通过制度引导、源头减量、海陆统筹、公众参与、国际合作等多种措施,逐步形成“白色污染”综合治理模式。
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无废”理念逐步广泛推广,“无废城市”建设呈现出以点带面的良好发展态势。 浙江省牵头印发《浙江省“零废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推动全省“零废弃城市”建设; 广东省印发《广东省推进“零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探索建设珠三角“无废先导区”;重庆市与四川省共同推进“废废城市”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自由城市”。
三、扎实做好“十四五”期间“无废城市”建设工作
“十四五”时期扩大深化“无废城市”建设的工作思路和目标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在城市发展和固废治理方面,我们坚持“三化”原则,注重污染减排和碳减排协同,推进“垃圾分类”建设。约1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设立“自由城市”。 到2025年,“无废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快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着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得到有效保障,污染减排和碳减排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固废管理信息化基本实现。 “开网”、“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废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显着提升。
“无废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一是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加强顶层设计指导。 “无废城市”建设必须与污染防治纵深斗争有关要求、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重大战略、城市建设管理有机结合,统筹规划、统筹推进。 二是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减轻工业固废处置压力。 重点结合工业领域污染减排和碳减排要求,加快探索重点行业工业固废减量和“无废矿区”、“无废园区”建设的路径模式和“无废物工厂”。 三是推动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提高主要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 重点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畜禽粪便、秸秆、农膜、农药包装等循环利用。 四是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 重点是大力倡导“不浪费”理念,推动形成简单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建立健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制度。 五是强化全过程管理,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重点是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筑材料,促进建筑材料循环利用。 六是强化监管利用处置能力,有效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 重点实施危险废物标准化管理,探索风险可控的利用方式,提高集中处置基础保障能力。 七是加强制度、技术、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支撑能力。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共识,加强要素聚合,形成合力。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当地党委、政府统筹组织。 要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工作机制。 建设“无废城市”,组织领导、制度建设、技术支撑、市场培育、资金保障、加强监管、大数据助力、宣传动员等八项重大措施缺一不可,必须有机结合;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重点、企业主体、公民共同管理的运行机制。 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负责组织指导“无废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
建设“无废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有关部门和城市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建设“无废城市”的重要性,抓住机遇,努力推进固废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无废城市”而奋斗。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动实现碳峰值碳中和,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