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色是最动人的背景色。 大自然的绿色,在于清风烟、绿水青山; 城市的绿色在于垃圾分类、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建设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推动绿色发展、解决污染问题,离不开法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民代表大会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发展、以善治保证。
为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去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通过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新固废法),包括生活垃圾分类等重要制度规定。 法律。 今年9月12日至14日,栗战书董事长率执法检查组赴上海检查新固废法实施情况。 他强调,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是一项持续、长期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抓紧抓实。
上海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继续长期努力。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表示,上海要高标准、高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最动人的底色、人民城市最温暖的亮丽色彩。
从垃圾产生到分类收集、运输处置,再到资源化利用和低碳发展,体现了上海实践新发展理念的变化。 这一时期,上海人民绿色文明新风潮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与城市文明发展的软实力核心相融合。
重视立法,强化监管
画出“生态城市”绿色长卷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上海市人大依法履行职责,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指导,围绕上海建设生态城市目标,积极推动新固废法实施,取得成果。
要引起全社会的绿色共鸣,需要用立法引领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 2019年1月,上海市人大积极立法,表决通过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新固废法实施后,先后修订了《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上海市商品包装材料减量化条例》等13部地方性法规,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固体废物防治要求。废弃物污染。
同时,为细化落实新固废法各项管理要求,上海市人大还督促市政府抓紧出台配套法规,先后制定和修订了多项政府规章和多部规章。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农药管理等管理规定100个。文件……截至目前,上海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体系。
仅有法律本身是不够的。 持续监管是新时代落实良法善治、让绿色发展新理念落地生根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上海人大对生态环境领域的法律法规一一进行“体检”,并连续三年对生活垃圾管理进行监督。 今年还开展了新固废法执法检查,推动全市16个区全面落实法律要求。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上海调研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供图/上海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
执法检查中,上海市人大城建环保委配合常委会积极履行职责,进行了一系列有效探索和实践:用“名单制”推动整改,制定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问题清单》。 政府部门将比对形成“整改清单”,整改情况逐项报全国人大。 落实以“钉钉子”进行,对落实不力的重点单位进行审查、反复查处。 比如,多次排查大型商贸市场存在的问题,督促经营单位从设施硬件到管理软件等各个方面进行整改。 以“广纳燕”求突破,针对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开展第三方评估、组织大型调研活动等方式,集社会智慧,寻求解决办法,打造上海“生态城市”探索新路径。
建立系统并遵守红线
“零废弃城市”未来可期
上海是我国人口众多、产业集中的特大城市。 建设“无废城市”是“东方之珠”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让上海无废,让城市更加美丽,社会共治和数字赋能不可或缺。 新固废法实施后,上海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工作组,推动落实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垃圾清运行动”,严格务实继续做好中央生态环境大检查和长江经济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工作。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不限于一时一地。 建立跨区域协调联动机制尤为关键。 2021年5月,长三角三省一市政府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建立长三角区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全面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危险废物和利用处置设施互补共享,继续协作开展区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 深化。
生活垃圾分类成为建设“无废城市”的“必答题”。 怎样才能做到有序呢? 上海有自己的“数字化治理方案”:通过将居民区垃圾分类纳入“一张网统一管理”,当垃圾桶即将溢出时,终端立即发出警报; 谁乱扔垃圾,10秒内就会收到处理信息。 ; 居民投放干湿垃圾后,后台会自动计算重量换算积分; 垃圾在哪里、清运车在哪里、该去哪里,大屏幕上数据一目了然……
做好固体废物“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关键点。 上海紧扣“三化”工作,创新打造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固废管理模式。
垃圾分类工作离不开“党建领导”。 上海召开全市万人会议,对生活垃圾分类进行动员部署。 各级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将垃圾分类纳入基层党组织工作职责,通过“党建指导”确保垃圾减量。 目前,全市居民小区和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已达95%,基本实现初级生活垃圾零填埋。
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的重点是资源化、变废为宝。 目前,上海创新建立了废酸定向资源化利用新模式,正在推进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回收体系建设,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活动。 全市垃圾“四机一脑”年拆解处理能力达到445.12万台。
守住医疗废物处置安全红线,事关公共卫生安全。 疫情期间,上海医疗垃圾激增。 根据计划,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纳入应急处置范围。 应急处置能力由正常的122吨/天提高到435吨/天,确保每天医疗废物产生和清除率100%。 同时,为打通医疗废物收运“最后一公里”,上海建立了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运系统。 通过车对车对接、医疗垃圾不落地的方式,转运至集中处置设施进行安全处置,实现“每48小时收运一次”全覆盖。
严格查处“洋垃圾”入境,才是实施固体废物“零进口”的应有之义。 上海自2021年起不再放行任何形式的进口固体废物。新固废法实施以来,海关已对11家非法走私进口固体废物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下调。 共清退非法进口固体废物180批次、8177吨。 对未报告、滞留在口岸的固体废物已进行动态清运。 。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蒋卓清到艾再生公司考察生活垃圾分类及两网融合工作。供图/上海市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委员会
维护固体废物法的权威,必须严厉惩治固体废物污染行为。 2020年以来,上海共开展固体废物专项执法行动5700余次,查处涉及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169起,处以罚款733万元。 同期,破获刑事案件2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7名,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活动。 。
这些场景,都是上海落实新固废法的答案。
严格落实抓治理
用法治描绘上海发展的亮丽色彩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污染减排、碳减排密切相关。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深入实施固废法,对于污染防治、减排减碳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海市人大将严格执行、聚焦治理,毫不妥协地推动政府补短板、强弱项,努力推动新固废法在上海全面有效实施,为新固废法在上海全面有效实施描绘一幅动人的底色。上海的发展靠法治。
加强系统治理,全面落实固废法规定的法定职责和法律责任。 针对新固废法,上海多措并举,为政府部门依法管理筑起“铁栅栏”。 一是用“考核清单”监督强化履职情况。 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探索开展污染防治年度成效考核,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进展情况进行全面考核,督促各级政府要全面履行法律责任。 二是推动形成“全生命周期”智慧监管。 上海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较大,每年约1亿吨。 要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加强建筑垃圾综合治理,提高装修垃圾、房屋拆迁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广应用。 同时,全市网格化监管不出现死角、盲点,对重点区域组织全面排查和专项治理,彻底杜绝违法违规堆积拆迁垃圾、装修垃圾、垃圾等违法行为。建筑垃圾。 三是用“严格执法”倒逼“真落实”。 市、区两级人大在审查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时,要把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作为重点内容,督促各级政府按照规定认真管理。不断推动“无废城市”建设落到实处。 深入。
加强分类管理,用好法律武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目前,上海正在开展建筑垃圾消耗和处置、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限塑机制、减少快递包装、技术、金融、金融保障措施、联合多部门监管,长三角地区固废管理。 治理联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瓶颈、困难和突出问题。 上海市人大将在深入调查研究、推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推动政府有步骤地提出目标规划,进一步争取全国人大和有关国家的支持。各部委,动员各方扫清障碍,推动深入建设。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战。 同时,根据上海城市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各类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能力,进一步做大做强老港生态环保基地的配套功能,填补缩小差距,化解结构性矛盾; 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全覆盖,确保大宗工业固废当年达标达标、当年达标利用,着力形成一批上海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经验和方案。固体垃圾。
上海召开2021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启动会。供图/上海市人大城建环境保护委员会
加强依法治理,牢固构建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制网络。 按照新固废法要求,结合各类固体废物处理实际,上海及时出台相应配套法规、规划、标准和制度,不断完善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确保各类固体废物依法得到有效治理。 具体措施包括:进一步协调各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专项规划的衔接和保障。 尽快完善上海各类固体废物管理标准体系。 进一步推动上海各级政府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抓紧研究落实新能源动力电池等行业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逐步探索建立长三角地区国内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联动机制。
上海将持续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城市生活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化绿色发展“四位一体”工作模式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物业管理委员会、业主委员会。 为“三化”长效机制构建坚实的社会基础和良好的法制环境。 上海人大将狠抓刺绣工作,快速稳妥地迈向建设“无废城市”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