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研究用部分差别电价收入补贴火电脱硝

高耸的烟囱吐着浓烟,弥漫在灰蒙蒙的天空,在新能源发展提速的当下,各地林立的火电厂仍是空气质量的大隐患。
作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最主要排放源,火电厂的污染问题一直备受环保部门与社会关注。去年,因火电减排不力,国家和广东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均不降反升,令实现“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蒙上阴影。研究表明,火电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PM2.5增加的重要原因。
今年1月起,新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始实施,除了排放限值堪称“史上最严”之外,更要求6亿多千瓦的煤电机组需要在2年多的时间内完成除尘、脱硫、脱硝等环保设施的集中改造,被业界誉为继“十一五”大力淘汰小火电之后,针对该行业环保问题的又一剂猛药。
现状
全国氮氧化物排放不降反升
倒逼史上最严标准出台
“我们将认真总结在控制氮氧化物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做好PM2.5的控制。”在今年的全国“”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为未完成减排指标道歉。
氮氧化物是“十二五”新增的两项污染物减排指标之一,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和去年分别减少10%和1.5%。而去年我国氮氧化物排放量却上升了6.17%。
氮氧化物除了是区域酸雨频率居高不下的祸首,还是生成臭氧的重要前体物之一,会产生PM2.5等多种二次污染物。不仅全国的数据“不好看”,去年包括广东在内有8个省份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都不降反升。火电是最主要排放源,该行业排放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9%、46.4%。
在今年的全省环保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环保厅负责人坦言,去年我省与大气有关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上升了1.03%和4.90%,环保部门感到压力非常大,原因主要是电厂发电站大增,去年由于干旱,火力发电量增加了21.5%,相应地导致燃煤增加了2390万吨,同比去年增加了22.2%,令两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增长。
严峻的减排形势下,今年1月起,新修订《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与2003年的旧标准相比,新标准大幅收紧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限值,专家认为其中氮氧化物排放执行“史上最严”标准,100毫克/立方米超过了欧洲和美国地区限值。
《标准》的另一亮点是,到2015年国内已运行和新建火电机组要全部安装烟气脱硝设施,以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要求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减排8%和10%的总体目标。而目前我国火电装机容量大约是7亿千瓦,其中脱硝机组约1亿千瓦,尚有6亿多千瓦机组需要进行脱硝改造。
事实上,为治理大气污染,火电行业已进行了多年的落后产能的淘汰工作,广东从“十一五”到去年已淘汰小火电1220千瓦,提前完成国家任务。“如果说淘汰小火电是‘第一板斧’,那么脱硝改造则是‘十二五’期间规范行业的另一剂猛药。”省环保部门专家告诉记者,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大而且集中,降氮脱硝技术成熟,减排效果明显。因此,火电厂的降氮脱硝工程是广东乃至全国氮氧化物减排的重点。
进展
全国脱硝机组比例不足两成
广东仅广州全部完成火电改造
史上最严《标准》实施至今,在氮氧化物减排上被国际寄予厚望的火电脱硝改造进展如何?
近日,电监会对电力企业去年节能减排工作开展情况及今年一季度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其中发电企业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及减排情况和脱硫(脱硝)设施建设运行情况将是检查的重点。
但从目前反馈的消息看,“目前发电企业的脱硝进展并不理想”。电监会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尽管政府对火电企业的脱硝改造实施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政策,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好,火电脱硝工作整体进程依旧缓慢。”
电监会2012年2月公布的《关于脱硝电价政策的研究和建议》显示,全国已投运脱硝机组容量占燃煤机组装机的比重不足两成,且各省脱硝设施投运率高低不一。
对于广东来说,火电脱硝改造仍然任重道远。根据省环保厅统计,目前,全省仅广州市的火电厂已建成烟气脱硝设施,其他市只有部分新建机组同步投运了烟气脱硝设施,总体比例较低。
省环保厅负责人日前表示,目前我省已经脱硝大概在1600万千瓦,还有2300万千瓦左右的机组要完成脱硝,也就是说,未脱硝的占了六成。“鉴于氮氧化物对我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国家对氮氧化物总量减排的严格要求,必须及早行动,加快火电厂脱硝设施建设。”
而广东的步伐还要比国家要提前。根据今年1月印发的《广东省火电厂降氮脱硝工程实施方案》,在2014年之前全省12.5万千瓦以上的火电机组要完成脱硝,今年珠三角20台30万千瓦以上、总共982万千瓦的火电机组要完成脱硝工作,明年底前,珠三角内12.5万千瓦以上的燃煤机组要完成降氮脱硝工程改造。
困境
技改补贴入不敷出 停机影响行业效益
一边是日益趋紧的环保政策“紧箍咒”,另一边火电企业则因运营效益、技术难度等问题,导致脱硝进度不尽如人意。
据悉,为提高火电企业脱硝的积极性,国家发改委出台了火电脱硝电价补贴政策,对安装并正常运行脱硝装置的燃煤电厂,每千瓦时补贴0.8分钱,并于2011年底开始在北京、广东、海南、山东等14个省份开展试点。
不过补贴似乎杯水车薪。电监会调研后,通过综合考量火电机组加装脱硝设施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两部分因素初步测算,同步建设脱硝设施的单位总成本约为1.13分/千瓦时,技改加装脱硝设施的单位总成本约为1.33分/千瓦时。“很明显,国家发改委给出的0.8分/千瓦时补贴标准与燃煤电厂的脱销成本相距甚远。”
此外,脱硝改造需要火电设备停止运营,这对经营状况普遍呈恶化趋势的火电业来说也有点雪上加霜的味道。中电联专家指出, 6亿多千瓦的煤电机组需要在2年多的时间内完成除尘、脱硫、脱硝等环保设施的集中改造,如果协调不畅,可能会造成现有供应能力的明显减少。
正按国家要求加装脱硝装置的湛江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就向南方日报记者坦言,脱硝装置是串接到原有机组的烟道中的,必须要停运机组才可以接入脱硝装置,“为了不影响社会用电,施工工期有严格限制,但是脱硝工程的工作量又非常大,如何才能保证社会正常用电,又能保证在要求的整改期限内完成脱硝工程改造,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此外,多位业内人士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脱硝环保改造打破了原有机组的合理检修周期,降低了火力发电企业的发电量和经济效益,同时大规模密集的环保改造,导致了设计、制造、施工资源紧张。同时,许多改造的机组已经运行了十几年,当时并没有提出脱硝方面的要求,所以在机组设计、建设时都没有考虑预留脱硝装置的安装场地,这样直接导致了施工安装难度的增加。
中电联建议发改委、电力行政主管部门与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协调,降低新标准可能对电力工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此外,实施进一步的经济激励政策外,还应配套相关的法律、行政等措施,多管齐下协同推进电力行业脱硝减排工作。
在这方面,广东已有相关意向。省政府上月印发的《关于加快我省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就显示,广东正研究从差别电价收入中对火电厂脱硝工作实施补贴奖励。
火电升级
带动2600亿元产业蛋糕市场
高耸的发电机和错综的管道密布厂区,在一间整洁的办公室内,巨大的LED流程图直观地显示了烟气设备的运行情况,不断变化的数字即时显示了各项指标,每台机组的烟气排放情况均可在电脑屏幕前实时监测,数据一目了然。
近日,记者随广东省环保厅人员来到中国最南端的火力电厂——湛江电力有限公司了解环保改造情况。该公司副总经理王义超介绍,近年来,企业投入资金约5亿元,先后建成4台机组的脱硫工程、除尘器改造、低氮燃烧器改造等项目,实施这些治理项目后,各项环保指标排放值均达到甚至优于国家标准。
而备受环保部门关注的脱硝工程,也已于今年2月21日动工,正在施工阶段。按计划今年8月将投运第一台机组脱硝,其余机组计划分别于明年1月、明年12月和2014年6月投运,比环保厅要求的期限(2014年底)提前半年完成。
王义超表示,脱硝改造确实会牺牲近期的发电效益,但从长远来说是值得的,这与公司致力打造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的理念是一致的。公司近年均被评为环保诚信绿牌企业。
王义超所说的长远效益不无道理。作为脱硝改造,降低氮氧化物的配套工程,该公司机组的低氮燃烧器已经先行运作,改造后的机组每年可节省标煤约39900吨,二氧化硫产生量减少约735吨,氮氧化物产生量减少约1290吨。他自豪地说道,“这不仅降低了污染物排放,还提高了产能。”
目前,为了按计划甚至提前建成脱硝装置,湛江电力公司经与广东省电力调度中心沟通和协调,牺牲发电效益调整了机组检修时间,提前安排机组检修配合脱硝装置接入。4台机组脱硝工程计划投资2.7亿元,脱硝效率达到80%。
从产业上看,环保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曾透露,通过实施火电排放新标准,在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的同时,还能带动环保技术和产业市场的发展,形成脱硝、脱硫和除尘等环保治理和设备制造业约2600亿元的市场规模。广东省政府也在《关于加快我省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中,将火电等行业的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与装备列入“十二五”的重点发展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