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擦亮生态底色 提升江淮颜值2016年4月,习总视察安徽时称赞,“安徽山水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美好”,叮嘱我们“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牢记殷殷嘱托,我省坚决贯彻落实习总视察安徽重要讲话指…
原标题:擦亮生态底色 提升江淮颜值
2016年4月,习总视察安徽时称赞,“安徽山水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美好”,叮嘱我们“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
牢记殷殷嘱托,我省坚决贯彻落实习总视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两带三区一园”建设扎实推进,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四大生态廊道启动建设,“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持续深化,林长制、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等重大改革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图景徐徐展开。
剑指环境“顽疾”,守护一江清流
薛家洼地处长江岸边,曾是非法码头和“散乱污”企业的聚集区。随着长江安徽段“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实施,薛家洼华丽“变身”生态游园,成为百姓亲江亲水亲绿的美丽岸线,成为我省落实长江大保护的一张重要“名片”。
近年来,我省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聚焦“水清”“岸绿”“产业优”,推深做实关污源、纳统管、护物种、禁新建、建新绿、减存量、进园区、强机制;纵深开展“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整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力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努力还一江清水、护两岸青山。
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去年,我省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0%,创国家考核以来最好水平。
从长江流域推开到全省,我省对各类关联性问题及风险隐患进行大起底,1841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689个,占比92%。当前,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安徽,各地各相关部门扛起责任,以环境改善提升群众环境获得感。
保卫蓝天碧水,环境大幅改善
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三大主战场。保卫蓝天,我省强化控煤、控气、控尘、控车、控烧“五控”措施;保卫碧水,全面落实“水十条”,重点推进城镇污染、农业农村污染、水源地污染、工业污染、船舶港口污染治理;保卫净土,优先保护耕地土壤环境,突出工业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等。
近年来,我省生态环保齐抓共管格局构建成型,实现从环境保护“小环保”到生态环境“大环保”转变,凝聚合力推动环境治理。
一组跃动的数据,直观展现环境质量改善。去年我省蓝天保卫战实现3个有监测记录以来的“首次”——全省PM2.5平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系首次降至“30+”,同比下降15.2%,降幅居全国第七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2.9%,系首次突破“80%”,同比上升11.1个百分点,升幅居全国第三位;PM10平均浓度61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方面,106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7.7%,好于全国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实现清零。
推深生态改革,激发绿色活力
纵深推进林长制改革,我省高质量推进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深化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绿”并进体制机制。目前,全省5.2万名林长守护400万公顷森林和100万公顷湿地。全省森林面积已达6262万亩,森林蓄积量超过2.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0.22%。林长制从安徽走向了全国。
纵深推进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新安江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干净水,连续多年是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我省将在皖浙接续开展三轮试点基础上,打造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
纵深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我省将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
今年起,我省重点打造4条生态廊道,推动水清岸绿、城乡共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全省绿色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夏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