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能源转型、COVID-19疫情蔓延和复发以及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这些重大因素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国际政治外交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而且,疫情常态化可能会长期伴随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逐步推动全球产业链重构,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来源:互联网
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受到较大冲击,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从15个国家进口原油,每天进口约1100万桶,最高峰时达到1200万桶。 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73%,高峰时高达75%。 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43%,高峰时达到45%。 天然气进口来自34个国家,液化天然气来自30个国家。 2021年进口天然气1.1亿吨,增长7%; 管道天然气将约占3700万吨,占进口总量43%的18%; 液化天然气7400万吨,占比25%。
过去两年,全球石油和天然气需求下降了30%至35%。 过去消费量超过1.1亿桶/日,但在2019年和2020年最低时也只有7000万桶/日以上,甚至出现负油价。 2021年4月,以沙特为首的14个国家和以俄罗斯为首的11个国家举行了会议。 当时,由于俄罗斯没有承诺减产,会议只持续了三个小时。 后来经过多国领导人亲自协调才最终达成。 达成减产至970万桶的协议。 随后,美国股市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四次熔断,导致油价创下-37.36元的历史新低。 很多人在油价跌到一两块钱的时候就去抄底,但最终跌到了-37元以上,一夜之间从富有变成了身无分文。 同样,能源公司、航空公司、运输公司、旅游公司、酒店、电影院、娱乐场所、度假村、学校培训机构等纷纷破产。
来源:互联网
影响世界格局的另一个因素是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 2020年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习主席代表中国政府作出承诺; 在全球气候雄心峰会上,中国承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森林存量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力争2030年、206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实现碳中和。 中国的承诺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风范,也代表了中国为世界绿色环境和人类生存空间作出贡献的坚定决心。
减排过程也充满了大国之间的政治博弈。
第一,绿色是道德制高点。 我在国外工作这些年,每次讲绿色,大家都欢迎; 每次我谈到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我都会受到批评,因为它对下一代、对地球、对全人类的生命有害。 有损坏。 然而,这种极端的做法也是不科学的。
其次是能源安全问题。 欧洲国家为何如此大力发展新能源? 所有美丽的国家都没有石油和天然气,欧洲主要国家都依赖进口。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叙利亚与以色列交战,引发第一次石油危机。 油价从3.6元上涨至13.6元。 第二次石油危机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和巴列维国王下台。 中东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对美国实施禁运,基辛格后来提议成立国际能源署(IEA)。 可见,能源与国家安全问题密不可分,已经成为能源安全问题。
第三,能源转型是新技术的制高点。 一个世纪前欧洲的工业革命引领了世界,这次能源转型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也将掀起新一轮革命。 5G、数据链、自动化控制、人工智能等技术都走到了最前沿。 这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来源:互联网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正在影响大国新格局和国际新秩序。 50年前,基辛格建议联华抗苏,最终打败苏联、解体苏联; 50年后的2020年,美国建议联合俄罗斯打败中国,手段是一样的。 尽管俄罗斯对美国不信任,因利益变化而摇摆不定,但我们必须看到,特朗普的不择手段与拜登的狼群战术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会给中国的能源治理带来后果。 来一个巨大的挑战。
中美关系有三个“密不可分”,两个“必须”,一个“可能”。
三“形影不离”。 首先,美国和中国在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问题上密不可分,包括疫情和生物多样性。 中国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的28%。 中国油气能源进口量、光伏、太阳能、风能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制造业产业链位居全球第一。 其次,中美贸易密不可分。 我去过美国很多次了。 在那里给我的孩子买一些“土特产”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们基本上都是中国制造的。 第三,中美在国际地缘政治上密不可分。 包括伊朗问题、朝鲜问题、阿富汗问题等等,这些事情都离不开中国的配合。
两个“有”。 首先,美国必须承认中国不再是过去的弱国。 美国还要面对一个正在快速发展、未来10年GDP可能超过本国的国家。 其次,中国要做好底线准备,软硬兼施,应对那些不遗余力、不择手段打压的老牌强国。 中国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利用好国家间的利益。 例如,去年9月7日至9日,英国与中国政府代表团在天津连续三天讨论气候变化问题。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格拉斯哥气候会议需要中国的参与。 英国脱欧后我们积极与英国做了一些工作,希望双方能够保持比较好的关系。 总之,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国家,采取驱散狼群的方法。 同时,我们还要守住底线。 现在南海和台海局势非常紧张,双方都需要做好准备。
最后一项是“可能”。 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作为改善中美关系的切入点,有可能打破当前僵局,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因为双方有共同利益,而且中国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 中国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均居世界第一。 今年,我国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进口量也位居第一。 在能源方面,要形成互补、贸易平衡,这比进口大豆、出口服装要好得多。 如果进口天然气或石油,这种贸易平衡应该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本文内容整理自孙贤胜博士在“百川论坛——2021年中国外部环境的变化与评估”研讨会上的演讲。
作者:孙先生
国际能源转型协会主席、国际能源论坛(IEF)前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