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推进污染防治。 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3%,重点区域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 继续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治理。 做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过上暖冬,引起了代表和委员们的关注和热烈讨论。
关键年份的坚持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生态环保热词民意调查显示,大气污染治理位列第一。 可见,打赢蓝天保卫战在公众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2018年,化解钢铁产能超过3000万吨,全国8.1亿千瓦燃煤机组基本达到天然气排放水平,淘汰工业炉窑1.3万座,关停燃煤小锅炉2.3万座。 一系列行动导致,我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3%。 但大气污染防治仍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
全国政协委员、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秉江表示,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仍处于较高水平,工业领域存在问题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等方面仍然突出。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三大重点区域和汾渭平原单位面积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至5倍。 大气污染防治任重而道远。
保持蓝天保卫战的力度和势头,不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是代表们的共同心声。 “保护生态环境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克服困难,坚持到底。”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张同表示,各地要因地制宜,走适合当地实际的绿色发展道路。 “污染防治是一场硬仗,治理难度会越来越大,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必须坚决解决。”
“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决心。”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玲表示,今年将统筹安排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资本金600亿元,同比增长35.9%。 巨大的增长率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3月10日,全国人大江西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 会后,全国人大代表曾文明(左三)、马业江(右二)、徐锐(右一)就继续推进污染防治等议题进行讨论。经济日报·中国 摄经济网记者 刘星
聚焦污染防治
由于PM2.5浓度上升,去年汾渭平原被列入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 最新数据显示,汾渭平原空气质量逐渐好转,扭转了2016年以来PM2.5浓度持续上升的局面。但该地区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才能打赢这场攻坚战。保卫蓝天。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静芝提出,对汾渭平原散煤治理、清洁取暖、大气环境治理等要采取具体办法和措施。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周卫健建议,陕西关中地区要加大产业链调整力度,加大科技投入投入清洁供暖补贴和冬季精准治霾。
“PM2.5浓度的下降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效益,这说明只要有决心,就一定能取得成果。但是,要想继续降低PM2.5浓度,就必须继续加大力度解决根本原因。”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焦滨龙认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从根源上控制污染,重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不是仅仅集中地“治标”。 重点关注传统产业清洁绿色改造,给予企业明确稳定的预期目标和适当的改造时机。 同时,要提供金融支持,减轻企业负担。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宫胜胜表示,打好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需要源头预防和末端治理并重,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系统进行综合管控,持之以恒、长期有效。 为功德。
宫胜胜特派员表示,源头预防的关键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消费比重,提高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 末端治理重点是严格废气排放标准,减少工厂废气、汽车尾气、居民供暖等大气污染物排放,实施碳排放交易制度,促进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 生态建设也是重要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建设,提高森林、湿地、农田等主要生态系统吸收大气污染的能力。
“只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减少、排放浓度不断降低,只要整个生态环境吸收大气污染物的能力不断提高,只要全社会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我们一定能够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龚胜胜局长说。
3月10日,全国政协妇联在车站召开集体会议。 全国政协委员张立文(左二)认为,妇女要为守护青山绿水蓝天,共同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经济日报摄-中国经济网记者 高桂
清洁供暖有利于长远利益
近两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输送通道“2+26”城市散煤替代工程进展顺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全国人大副书记、河北省沧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梅世同认为,清洁供暖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强协调和统筹规划,提高技术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有效保障机制,以取得更大成效。 。
梅世同代表认为,国家和行业应尽快出台农村双联电工程建设管理相关技术标准。 从目前来看,单纯依靠国家非强制性标准和各地制定的地方标准,其有效性和指导性明显不足。 此外,针对受管网输送能力限制,紧急情况下用气需求难以保障的问题,美世通代表建议国家在保障气源、协调稳定气价、调价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支持储气能力建设,确保区域城镇居民和冬季大宗煤炭替代采暖用户安全、温暖过冬。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曹红艳 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