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15日电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克斌今日表示,北京秋冬季空气重污染频发的根本原因——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污染程度超过环境容量50%以上。 排放强度。
资料图:2018年12月1日,北京房山大宁调蓄水库雾霾中。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5月15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 何克斌表示,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空气重污染的原因已经明确,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超过环境容量50%以上的高强度排放,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空气重污染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 我们知道,除二氧化硫外,“2+26”城市其他主要污染物实际排放量均超过环境容量50%以上,排放强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至5倍。 采暖季排放量增加约30%。 此外,该地区还有大量钢铁、焦化、玻璃等企业,主要生产流程无法中断,短期内无法实现大幅减排。
其次,近年来气候变暖的背景造成不利的气象条件,是形成秋冬季区域性空气重污染天气过程的重要因素。 京津冀地区及周边地区是位于太行山东侧、燕山南侧的半封闭地形。 均为弱风区。 所谓“暖盖”现象常发生在秋冬季节,因此很容易造成污染物的积累。 在当前污染物排放强度较高的情况下,一旦出现较长时间的高湿和极端条件,整个地区的环境容量将进一步减少一半以上,从而诱发大范围的重污染过程。
三是高浓度氮氧化物和VOCs造成大气强烈氧化,是重污染期间二次PM2.5浓度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 监测结果显示,该地区PM2.5浓度和比例均出现明显下降。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氧化率普遍较高,重污染地区二次转化率有所上升。
四是本地区大气污染区域特征十分突出。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处于同一空气流场,空气污染的相互影响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 重污染时期,污染物主要沿西南、东南和东风通道输送到北京。 区域传播的平均贡献可以达到45%,在个别污染过程中,甚至可以达到70%左右。
何克斌指出,今年春节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重污染天气过程恰好印证了上述研究成果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