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谈攻坚 京津冀协同治污如何走得更远

点击标题下“河北生态环境发布”快速关注

清澈的蓝天、晶莹洁白的雪花,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运动员们最美的背景。 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冬奥会期间,京津冀PM2.5浓度同比下降40%以上,周边地区同比下降30%以上。

蓝天底色更加纯净,公众幸福感倍增,这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联防联控联治密不可分。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也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虽然在三省市的共同努力下,北京的生态环境——津冀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问题和挑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农工党中央发出了《关于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控的建议》进一步加强设计,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碳达峰约束下规划区域产业结构和产能规模。 水资源配置等,深化区域水生态保护合作,推动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监管一体化发展。

01

聚焦污染减排、碳减排,协调推动区域结构调整

“由于历史原因,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治理仍需加大力度,产业结构过于陈旧、粗放,能源结构过于煤炭化,交通结构过于重型”柴油卡车的结构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农工党中央说。 这个提议切中要点。

由于产业布局缺乏区域协调,大气污染区域传导影响明显,部分地区污染企业“绕城”现象依然存在。 以天津为例,2020年天津市PM2.5来源分析结果显示,30%以上的PM2.5来自区域交通。

产业结构重度偏重,交通物流仍以公路为主。 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任重而道远。

为此,提案建议,京津冀地区应以碳达峰、碳中和为重要抓手,把污染减排和碳减排摆在更加突出的优先位置,统筹谋划、部署推进,形成合力。减少污染和减少碳排放。 、综合评价。

建议国家层面建立重大项目区域会商联审机制,协调区域重工业产能配置,统筹规划项目布局,实现污染影响“区域优化”。

从顶层设计层面,确定区域产业结构、产能规模、产业布局、能源消费总量、能源结构、水资源配置等; 研究制定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中长期战略专项规划。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框架下,明确京津冀地区各地区的权责清单,建立责任清单。” 《方案》提出了推进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监管一体化的建议,强调该地区要推动完善跨境生态环境监管,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交叉执法机制,加强联合检查。和执行。

“针对‘飞地’监管问题,推动建立生态环境联合监管机制,建立健全‘飞地’联合执法体系,妥善化解‘飞地’环境管理体制障碍。” 该提案指出。

02

加强协同治理,臭氧污染联防联控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调治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这是写入“十四五”规划的愿景目标。

对于京津冀地区的公众来说,蓝天的变化是“看得见”的; “历史最好”、“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等词语频繁出现在三地新闻中。

但即便如此,还远未到“喘口气”的时候。

还记得2021年10月,京津冀地区持续出现重污染天气,充分说明空气质量改善的成效并没有完全摆脱气象条件的影响。

“一些城市认为自己辖区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高,对可能的外部污染输入放松警惕,采取的应对措施忽视了周边城市可能传播造成的污染,最终导致污染叠加。” 河北省廊坊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春元表示,全区各城市,包括污染排放总量较低的城市,要准确分析当地污染源,全面了解每一轮重污染。 我们将根据对周边城市可能产生的影响,更加全面、客观地制定本地防控措施,做到“知己知彼、有备战”。

农工党中央提出的提案强调,要加强大气污染协同治理,进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气区域联合预警预报机制和应急长效联动机制。

持续关注并参与推动区域联防联控政策落实的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英登告诉记者,目前,京津冀地区总体大气治理措施河北地区疫情防控成效显着,联防联控机制运行较为顺利。 但应对该地区特别是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仍缺乏较为完善的措施。

“这也与目前的大气监测和预报能力水平有关。有时大气预报会提前一周左右,这往往会导致区域应急响应时间有限,采取的措施也有限。” 彭英登进一步指出,“所以平时要多利用时间,进行精细化、常态化的管控,从城市群的角度统筹考虑。”

农工党中央提案还建议探索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臭氧及前体物联合监测,推动建立臭氧污染风险联防联控机制。

彭英登对此深表赞同,并强调,“臭氧已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制约因素。 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是重要原因,而目前复合污染治理的区域合作还不够有效。 理想的。 下一步,京津冀地区在继续加强PM2.5治理的同时,还要加快补齐臭氧污染防治短板,精准发力,推动VOCs和氮素协同减排氧化物。”

03

管好水、用好水,深化区域水生态保护合作

“多年来,海河流域承载着全国1.3%的有限水资源,承载着全国10%的人口以及北京、天津、河北等2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生产生活用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与大气治理相比,尽管京津冀地区水生态保护问题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106%。 水资源的过度开采,挤压了生态环境大量的水资源。 流域水资源和水生态形势严峻。 农工党中央的提案,重点关注了该地区“治水”的民生问题。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董占峰,负责我国水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研究项目京津冀地区人士告诉记者,虽然京津冀丰河西河成立了该地区重点河流分局、长河环境污染联合处置协调小组和永定河流域市河长联络办公室有力推动了京津冀水污染防治合作的组织实施。 津冀、京冀分别实施引滦入津,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在探索流域治理区域协调方面迈出重要步伐。

“但三地仍缺乏区域统一的水污染协同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区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不统一,治污成本差距较大,联防联控机制尚未形成。”功能齐全。” 董占峰说道。

山水相连,你我毗邻。 农工党中央的提案为区域治水“谋出路”。 方案强调,要完善流域治理上下游联动机制,建立京津冀地区跨境河流、湖泊、海湾长效制度; 推动建立以生态流为基础的海河流域配水机制,努力确保入江河流有“水”。 实施流域生态环境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管理,统筹建立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监测评价体系。

董占峰进一步提出,推动京津冀地区水污染防治协调立法是当务之急。

“同时,尽快制定区域统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北京、天津、雄安新区为圆心,从内部逐步、及时实施统一标准应实行统一的违法处罚标准,防止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向标准区域‘洼地’迁移。” 董占峰说道。

在他和他的团队的研究中,建设京津冀地区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布三地水污染防治信息和实时环境监测数据也是重要手段。更好支持协同监管。

“总之,对于京津冀地区来说,治理污染是一项集体行动,显然我们应该采取更高的立场,提高认识,形成共识。” 董占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