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2010年底颁布的《关于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要求,到“十二五”末,水泥颗粒物排放在2009年基础上降低50%,氮氧化物在2009年基础上降低25%。此外,十二五期间,氮氧化物的排放首次被列入约束性指标体系。而水泥行业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是继火力发电、汽车尾气排放之后的第三大排放门户。因此,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将是水泥行业继严控新增产能之后的又一门槛。对水泥企业来说,开展脱硝势在必行。作为环保装备业的龙头企业,科行集团较早就发现脱硝技术发展前景,因此在大气污染的脱硫脱硝领域,科行人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的脱硝已经大面积投入商业化的运行。80年代中期,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已经开始商业化运行。但是,中国当前的脱硝工艺仍然处于科普阶段。”近日,江苏科行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陈学功和中国水泥网员工交流时如是说道。陈学功认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由中国的发展历程注定的。“一方面,日本等国家有特定的地域特点。日本的资源和能源比较短缺,如果国家不注重环保、节能减排,不注重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利用,这个国家就会被垃圾填埋。另一方面,欧美国家的工业文明比中国的工业文明先进80年到100年左右,他们很早就认识到了氮氧化物减排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文明的发展,中国的各级政府也开始注重氮氧化物的脱硝、减排,并制定了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据陈学功介绍,当前,中央政府关于氮氧化物排放的标准是1000mg,而水泥企业实际的氮氧化物实际排放量在900-1100mg之间,欧盟关于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是500mg。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制定的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更高,如北京的标准为100mg,福建的标准为250mg。对于氮氧化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欧盟是严格按照生产线试验、进行相关的数据对比、分析、听取行业人士意见,召开讨论会之后,制定出相关的标准。但是,部分政府部门在制定这些标准时,并未按照严谨的程序进行制定,因此,在氮氧化物标准制定上还有待政府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据了解,目前,中国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大概有1650多条,每条生产线氮氧化物的脱硝投入平均在700万至500万之间。因此,陈学功认为,发展水泥行业脱硝技术的前景依然比较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