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与投入应对十四五能源治理挑战 中国投资

原文 张宗敏 吴永旭 中国投资参考

能源治理_能源治理体系_能源治理最核心的问题

能源治理体系_能源治理_能源治理最核心的问题

能源治理体系_能源治理最核心的问题_能源治理

介绍

一方面,要科学理性认识能源转型的保障和获取,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不能分散对煤炭的关注;

●“十三五”能源发展特点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能源治理面临挑战

●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载体,其发展质量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完成。

当前,我国能源发展指标总体向好,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能源供给能力显着提升,能源转型步伐明显加快。 但面对国内外复杂的能源供需格局,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能源技术装备仍需加强,能源市场机制亟待完善,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重而道远。

“十三五”能源发展特点

“十三五”前四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得到有效控制,2019年达到约48.6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3.1%。 其中,用电量增长速度较快。 全社会用电量达到约7.23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6.2%。 电力在最终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能源供给能力显着增强,2019年能源总产量达到约39.7亿吨标准煤。 其中,天然气产量持续增至约1736亿立方米,非常规天然气产量稳步增长; 原油产量达到约1.9亿吨,结束连续三年下降趋势,油气产供储销体系进一步完善。 煤炭生产正在化解过剩产能。 同时,先进产能有序释放,逐步向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资源丰富地区集中。 当年原煤产量达38.5亿吨; 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部分用电高峰时段偏紧。 截至2019年底,发电装机容量达38.5亿吨。 规模达到20.1亿千瓦,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40%。

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2019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至57.7%,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15.5%,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 风电、光伏发电快速发展,2019年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1亿千瓦和2.05亿千瓦,发展布局向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转变; 可再生能源弃电率大幅下降,清洁能源消纳问题得到缓解。 逐步淘汰落后煤炭产能,促进优质煤炭产能释放。 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煤矿年生产能力将达到总生产能力的四分之三。 关停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加快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 并提前实现了既定目标。

电力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市场化电力交易规模快速增长。 2019年,电力交易量约为2.6万亿千瓦时。 省区输配电价改革基本完成。 发电用电计划有序放开,配售电业务加快推进。 随着市场开放,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建设加快,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不断扩大。 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全面推进,电力市场交易价格规则逐步完善,风电、光伏发电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无补贴、平价上网。 油气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上中下游配套措施持续推进,组建国家油气管网公司,推动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

能源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中俄原油管道二线、中缅原油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相继开工投产。 东北、西北、西南、海上4条战略油气进口管道已基本形成。 国内骨干管网建设逐步加强,西气东输三线、陕京四线、川气东送增压工程、鄂安仓、新疆煤改气等出口管道也已启动并投入运营。 主要传输通道建设加快。 大气污染防治作业12条重点输电通道以及扎鲁特至青州、酒泉至湖南、准东至安徽等特高压输电通道已基本建成。 乌东德水电送电、青河南、张北柔性直流等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力跨区域配置能力。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能源治理面临挑战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带动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费持续上升。 但国内油气资源探明储量和质量不高,增储上产难度逐渐加大。 近年来,能源自给率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 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超过70%和40%。 考虑到地缘政治和围绕油气资源的国际战略竞争加剧,我国油气进口供应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预计,在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或有效替代油气消费之前,我国油气供需缺口将持续扩大,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石油和天然气将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高位。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资源和消费中心分布反向,能源总体从西向东、从北向南流动。 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将带动该地区能源消费大幅增长。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当地非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以及进口海洋资源的供应,能源消费增速逐渐放缓。 ,该地区能源安全能力将得到提升。 区域能源供需格局的不断演变,将为我国未来能源发展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带来挑战。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规模大、品种多,传统化石能源占比较高。 特别是煤炭长期发挥基础保障作用,对能源发展转型提出挑战。 从“十三五”前四年的发展来看,风电、太阳能发展迅速,装机容量大大超过规划值; 水电、核电发展不及预期,计划任务难以完成,形势不容乐观。 水电和核电在非化石能源中占比较高,电力质量也较高。 其发展规模和质量将直接影响我国非化石能源比重的提升。

当前能源市场化建设正处于攻坚克难阶段。 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能源发展不能准确反映市场需求。 省际电力交易存在障碍,一定程度上影响清洁能源的优化配置。 增量配电业务推进缓慢,能源价格机制尚未理顺。 特别是调峰等辅助服务市场尚未完善。 抽水蓄能、储能电站等配套服务商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起来,制约了电力供应的调整。 高峰供电快速发展。

一些关键能源技术和设备依赖进口。 虽然我国在能源技术装备研发、示范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原创性突破不足、引进消化过多、关键领域技术落后等问题,如燃气轮机零部件、高温高压材料、电力电子元件等技术装备依赖进口,能源技术装备“受制于人”问题依然存在,对能源自主发展和能源安全提出挑战。

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谋划“十四五”能源规划。 深入了解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和当前供需格局。 一方面,要科学理性认识能源转型安全和准入问题,推动能源供应多元化,不能分散对煤炭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要统筹煤、油、气、电的流通。 ,避免能源走弯路和错配。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区域内风、光、水、储热等多种电源互补发展以及区域间电源因地制宜差异化布局,坚持发展可再生能源能源集中式与分布式并重,规划一批煤、电、风、光、储一体化基地,促进清洁能源就近消纳。 能源基础设施规划应充分整合现有通道输送能力和利用率,更好适应发送端和接收端中长期能源供需形势,科学分析能源输送市场竞争力,合理确定输电通道建设顺序,提高能源配置效率和效益。

加强煤炭及火电清洁高效利用。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不会改变,煤炭及煤电仍将在保障能源电力供应中发挥主要作用。 要全力强化煤炭保障,积极建设和释放大型煤矿优质产能,保持煤炭市场稳定供应,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提高动力煤比重在煤炭消费方面。 此外,随着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煤电将在电力系统中承担更多的调峰作用。 继续发展煤电节能减排技术,为煤电预留适当的发展空间。 如有需要,还可以部署在中东部负荷中心,满足就近用电负荷和调峰需求。

强化能源独立,保障油气供应安全。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油气安全供应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目前,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整体进入低品位阶段,增储上产困难。 生产与消费的差距将继续扩大。 要统筹考虑加快发展油气替代产业,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高度进行技术储备和产能储备,有序发展煤炭深加工,稳步推进煤改气。 ——油气升级示范工程,形成一定产能规模,减少对外依存度。 增强极端情况下油气保障能力。

继续优化能源结构,坚定不移推进清洁能源发展。 我国具备大规模发展清洁能源的资源和条件。 在当前优化能源结构、防治大气污染的关键时期,要继续推进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建设。 要继续促进风电、光伏发电平稳较快发展; 积极发展西南地区常规水电,研究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机制,如设立西南水电开发基金等,解决后续水电开发经济效益差的问题,推动西南水电纵深开发。 推动; 安全发展先进核电,重点推进“华龙一号”第三代自主核电技术后续项目建设,有效控制单位投资规模,合理安排核电项目布局和建设顺序,优先考虑电力供需紧张地区。

充分发挥市场化作用,解决能源体制改革难题。 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推进电力现货市场试点,鼓励电力市场多元化、规范化竞争。 完善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打破跨省区跨地区电力交易壁垒,推动全国电力优化配置。 营造良好的能源开发和运营环境,积极引入市场主体参与能源项目投资和建设,推动不同运营主体开放共享能源基础设施,实现各类能源公平获取。 建立市场化能源价格体系,实行峰谷能源价格,重点推进调峰等辅助服务市场建设,调动辅助服务主体积极性。 强化能源政策机制连续性,避免能源开发规模和市场价格短期波动。

统筹国内外资源,系统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和资源管控,推进与周边国家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持续推进多源能源进口战略通道规划建设。 在稳定国内现有油气产能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非常规油气产能和油气替代,降低对外依存度。 加快国内天然气骨干管网建设,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重点推进多级储气设施建设,满足日益增长的天然气消费和冬季用气高峰需求剃须。 通过优化工业、交通运输等领域能源消费结构,实现外部能源安全与内部结构调整相结合,逐步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

编辑| 杨海霞

设计| 孙子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