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将提升固废管理能力建设无废城市

近日,徐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布了《徐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 作为江苏省唯一列入国家首批“零废弃城市”试点的城市,“十四五”期间,徐州市将在基础上继续深化“零废弃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落实六大任务“短板、优缺点、推广模式”,全面完善固废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加快落实国家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徐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规划》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城市固废产生强度稳步下降,减污减碳协同效应明显,固废管理信息“一张网”基本实现,“不浪费”理念将得到广泛认可。 固体废物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不断完善。

核心基数,弥补不足

加快完善一般工业固废管理体系

以排污许可证为抓手,准确核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基准水平。 到2025年,全面掌握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和流向信息,规模以上企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和排废单位报告登记率全覆盖; 推动绿色制造绿色转型升级。 深入推进钢铁、焦化、电力、水泥、化工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和绿色转型,创新回收模式,以“循环”促进“减废”。 到2025年,全市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循环化改造,绿色园区建设工业园区比例达到100%。 持续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大力发展绿色矿业。 加快推进山地生态修复工程,重点实施云龙区驼龙山生态修复工程等17个山地生态修复工程(含191个矿山)。

优化产业、防范风险

致力于加强危险废物源头管控

“严准入、减库存”,持续强化危险废物源头管控; 全面解决徐州市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运问题,实现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运覆盖率100%。 完善社会源危险废物收运体系,加快补齐基层医疗废物收运短板。 到2025年,全市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100%; 探索危险废物利用新技术和“点对点”利用新模式。 到2025年,全市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30%以上,工业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减少10%以上。

畅通渠道,促进利用

持续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积极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使用。 探索秸秆多种利用方式,拓展秸秆利用渠道,因地制宜开展秸秆还田和秸秆还田利用。 到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5%; 继续推广生态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实现畜禽粪便“全球配送、统一收集、集中处理”,推广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模式。 加快推进畜禽粪便综合利用。

推动分类回收

推进生活领域固废精细化管理

引导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引导公众践行简单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培育节俭健康的绿色消费理念,提高快递绿色包装比例。 进一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 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中转设施。 到2025年,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60%。 积极探索两网融合。 到2025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增速达到20%。

促进减少废物并帮助达到峰值水平

加快建设清洁低碳能源体系

鼓励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企业制定碳达峰计划。 到2025年,50%以上涉及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的企业开展碳排放清单编制; 鼓励废物生产和回收企业进行绿色低碳技术改造。 以回收改造为手段,引导低碳示范园区建设。 大力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 优化能源结构,逐步降低煤电比重,有序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氢能、生物质能(秸秆等)发电,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推进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搞好企业能源高效利用。

制度、宣传

全面提升“零废弃城市”体系支撑能力

完善“无废城市”环境管理市场体系。 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无废城市”建设。 探索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发展。 继续加强“零废弃城市”宣传教育。 设计“无废文化”旅游线路,打造“无废文化”旅游品牌。 高标准推动创建“无废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