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京都时代CDM何去何从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经从哥本哈根走向墨西哥坎昆,由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仅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京都议定书》将于2012年到期,未来命运成谜,由于《京都议定书》是清洁发展机制(CDM)的基础,国内CDM市场因此陷入低迷。

而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碳交易市场潜力巨大,预计2008~2012年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每年可达600亿美元,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招商银行相关人士表示:“从大趋势看,未来民众对环境问题将越来越关注,这一行业经过充分发展后,财富创造的能力也将日益增强,更多的资本将被吸引过来从而产生巨大的商机,当前正是重新制定游戏规则和行业发展模式的关键期,我国只有通过实体经济与金融行业的联合创新才能抢得先机。”

“后京都”时代,中国的机会又在哪里?

中国曾经是CDM机制的最大受益者,然而,随着2012的临近,CDM由曾经的“救命稻草”变成了“烫手山芋”。

2005年,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中国CDM项目市场迅速走俏。作为一个双赢的模式,CDM帮助发达国家降低减排成本,通过项目的方式在发展中国家购买“经核准的减排量”(CER)用来抵消其承诺减排量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额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开展能够减排温室气体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项目。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CDM执行理事会(EB)已经批准了全球共2200多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其中我国项目接近900个,这些项目每年可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超过2.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可为我国企业每年带来约20亿欧元的经济收益。

“国内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所需的投资多、发电成本高,非常适合做成CDM项目。”英国爱斯凯有限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黎东表示,由于成本高、市场还不完善等因素,国内风电场开发面临着微利甚至亏损的局面,而CDM项目收益占一般风电和水电项目收益的10%,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成为多数企业的“救命稻草”。据记者了解,国内90%的风电项目都在申请成为CDM项目。

到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个承诺期也将结束。由于哥本哈根会议中对《京都议定书》的存续问题并无明确表示,在接下来的第二承诺期,CDM何去何从?

来自彭博新能源财经的分析表明,2010年可能成为碳市场走低的第一年,预计到年底交易额会达到1210亿美元,比2009年下降5%。在初级CER市场,今年二季度预计合同量有10%的跌幅。“投资者对CDM项目的投资越来越谨慎,特别是CER的交付担保,被证明效率低下,而距离还能产生减排量的2012年底所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