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固体废物综合治理

试论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固体废物管理的定义、基本任务和综合管理方法。

关键词:固体废物基本任务、综合治理、供需

1.固体废物管理的定义

固体废物治理是指在政府领导下,政府和社会参与者对固体废物事务进行管理的一切方式、方法和行动的总和,包括固体废物处理、管理以及政府、社会参与者和社会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互动。为社会提供物质资源、能源资源、环境容量等资源性产品和固体废物处理服务、资源环境保护教育、相关投诉处理服务等服务产品的其他方式、方法和行动。

固废管理的环境容量和服务产品是“公共产品”,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固体废物管理的研究对象是政府与社会、社会各利益相关者互动的方式和方法。 其目标是平衡消费者利益与社会成本、效率与公平,遏制市场失灵,推动固废处理产业化。 产业发展强调政府与社会、社会各利益相关者的良性互动。 它是一种社会技术,需要综合运用行为分析、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研究和制定由社会组成的“个体”应对跨境行为和市场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与固废处理和管理不同的是,研究“他者”的行为,研究政府、社会和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固体废物处理的研究对象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属于工程技术领域。 目的是妥善处理废物。 重点是固体废物减量、控制排放、分流分类、收集、转运、处理和处置。 行动及其协调推进。 固废管理的研究对象是政府对固废处理行业的管理,属于管理范畴。 目的是保证固废处理行业有序发展,强调政府的行业管理作用。

二、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任务

固废管理的根本任务是促进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遏制市场失灵,共同促进固废处理行业发展。 根本目的是确保固体废物得到妥善处置。 完成固废管理的根本任务和目的,必须做好源头需求侧管理、固废处理系统建设和管理、固废管理服务供需平衡、固体废物管理的效率和公平性。 平衡等任务是固废管理的基本任务。

2.1 完善源头需求侧管理

明确产品生产者、废物排放者、加工者的责任和权利,发挥源头需求侧管理的作用,有效落实污染者责任原则、受益者补偿原则和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通过减少资源消耗和产品浪费消耗和产品浪费。 促进可持续消费,促进废物分流、分类、储存和排放,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和鼓励源头自行处理等,为减少固体废物产生和排放创造有利条件以便随后进行无害和基于资源的处理。 健康)状况。 注重分流、分类、源头减量、资源化。

2.2 建立统筹协调的固体废物分类处理体系

建立收运体系,建立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足够容量的处理设施,建设足够库容的垃圾填埋场,满足炉渣处置和应急需要,促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排放(控制)和收集。处理链,转运、处理(回收)、处置等运营环节形成产业链。 贯彻“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综合运用经济手段、科技手段、行政手段保障固废处理产业发展,形成以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固废分类处理循环经济体系,并回收利用可再生资源。 和能源,减少后续环节的废物处理量和进入垃圾填埋场的处置量。 重视乡镇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乡镇农村垃圾处理水平。

2.3 建立健全固废管理供需关系

在研究固体废物处理需求和供给的基础上,研究建立良好的固体废物处理供需关系,平衡固体废物处理服务的需求和供给,运用政府监管工具特别是经济工具,协调社会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社会福利。

首先,根据上游排放固体废物的“质量”和“数量”,确定下游固体废物分类处理的方式和规模,确保排放的废物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同时,固体废物处理能力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以备固体废物排放量增加和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需要。

二是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准入退出机制,建立健全经济调节平台,创新投融资模式,建立健全以服务效果为重点的考核评价机制,保障实体经济供给。废物管理服务满足社会需求。

三是“分而治之”和社会自治,将固体废物排放者和处理者整合起来,即允许废物处理者和排放者直接“交易”或将两者整合起来,减少固体废物排放的外部不经济性。 将固废处理的外部经济“内部化”,从而优化资源配置。

四是协调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或废物排放者)之间的利益,促进产品生产者减少资源消耗和产品废物产生,减少消费者利益损失。

2.4 兼顾效率与公平

加强固体废物管理投入产出分析,制定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排污费收支机制和处理产品价格机制,增加信息透明度,打破垄断或垄断竞争,消除平均主义和不合理分配。 制定和实施惠民政策,促进政府与社会共治,兼顾效率与公平。

3、固体废物综合治理

3.1 固体废物管理指南和方法

固体废物处理指南是确定固体废物处理方案的依据,也是制定固体废物处理方法必须遵循的总原则。 它们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固体废物处理的具体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无害化,循环社会体系建设需要资源利用和减量化,资源节约和保护以及经济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节约土地、节约资金、资源利用和减量化,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居民很满意。 可见,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固体废物的管理原则主要包括: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节地、省钱、居民满意。 治理方法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方法和治理意义上维持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政策、措施和程序。 他们呈现出三个层次。 一是经济手段和科技手段作为最重要的治理手段,二是生产者责任。 推广制度和分流分类是应优先考虑的方法。 三是物质回收、生物转化、热转化和填埋处置等垃圾处理的硬方法。 固体废物管理要利用好经济技术手段,优先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固体废物分流和分类,因地制宜推进物质回收利用、生物转化、热转化和填埋处置,多措并举,推进固体废物综合治理。

3.2 固体废物管理综合规划

固体废物综合治理是指根据固体废物的成分或特性,结合当地产业、经济、技术、地理和人文条件,对多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回收材料和能源,以废处理,实现垃圾集约化、资源化、专业化、无害化。 固体废物的综合治理可以通过综合处理基地集中进行,也可以通过建设信息交互系统、利用虚拟生态工业园等方式,将密切相关的各个处理单元或单位分散处理。 遵循以下4个原则。

3.2.1 共生原理

通过不同企业或工艺之间的横向耦合和资源共享,可以为企业和工艺各环节产生的废弃物找到下游“分解者”,建立产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效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产生废弃物,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负荷。 此外,固废设施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共生关系。

3.2.2 区域原则

由于该地区固体废物(原料)的特点以及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固体废物处理设施的配置以及各设施之间的配置顺序具有区域特殊性。

3.2.3环境安全原则

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应避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应避免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对土壤和水体的影响,避免垃圾焚烧排放的有害气体污染大气。

3.2.4 回收再生原理

固体废物处理不仅要有效消除污染,还要充分回收垃圾中的有用物质和能量。

4。结论

固废管理既是一项公共政策目标,也是一项经济活动,需要政府和社会按照市场规则协调行动,及时妥善处理。 固废管理要利用好经济手段、科技手段和行政手段,促进垃圾分流和分类,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提高传统固废处理方法的处理效果和效率,多措并举进行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