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西安市委、市政府召开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动员大会。 会议印发了《西安市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围绕PM2.5浓度、质量好天、重污染天,我们要以攻坚克难的决心,坚决打好大气污染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方宏伟:着力解决根源问题
动员大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方宏伟强调,治理大气污染要把握规则,正视问题,聚焦精准施策在生物质燃烧源、燃煤源、移动源、扬尘源、工业源等重点领域,狠抓夏季防治期,重点处理臭氧,抓住冬季防治期重点在重污染天气治理上,严格重点区域管理,强化执法问责,用最好的策略和手段,取得最大的治理成效。
方宏伟强调,要标本兼治,统筹推进工业、能源、城市供热、交通等结构调整,强化科技支撑,协调推进协同在污染减排、减碳方面,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着力解决制约西安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结构性、根源性问题,从源头明显减轻,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023年良好天数不少于253天
《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是:以实现污染减排和碳减排协同增效为总体着力点,坚持先立后破,稳步调整,推进结构调整。标本兼治、重点突破、创新机制、共治共享。 实施治理工程,开展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制约空气质量改善的结构性、根源性问题,推动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2023年目标:PM2.5浓度不超过47微克/立方米,良好天数不少于253天。 2025年目标:PM2.5浓度不超过41微克/立方米,好天数不少于253天。良好天数不低于263个。2027年目标:PM2.5浓度不超过39微克/立方米,良好天数不低于275个。
“四个推进”确保目标实现
《行动计划》明确治理目标,细化任务措施,坚持“四个推进”。
全面落实,加大力度推进:全面对标省要求的“继续加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加快实施‘热力西送’(北线)长距离供热工程”等41项任务; 加强“推动燃煤火电企业关闭、实施高排放企业关闭搬迁、加强道路扬尘管理”等10项工作推进; 同时,结合西安市实际情况,自施压明确了“推动工业园区集中喷涂(板材喷涂)中心建设和正常实施等9项任务”。禁止燃烧生物质(如秸秆、锯末等)。
直面问题,扎实推进:《行动计划》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大气污染根源性、结构性问题,重点调整能源结构、供热结构、产业结构、交通结构以减少源头污染。 坚持科学精准,聚焦“生物质燃烧源、燃煤源、流动源、工业源、扬尘源”五个关键方面,明确散煤管理、秸秆禁烧、垃圾焚烧等刚性指标企业升级转型。 同时,坚持有序推进,着力实施深度治理第一年; 前三年,我们按照“先立后破”的原则,立下需要做的工作; 未来两年,我们将取得成果,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唯一带头、第一责任推进:分解任务时,按照“1+3+22”原则构建计划体系,即:1个“总计划”、3个“专项工作计划”、监督考核工作办法和责任追究办法”等22个“分预案”。 据了解,每项任务都明确了一个市级部门作为牵头单位。 各牵头单位既要发挥领导和统筹协调作用,又要承担完成任务的主体责任。 各参与任务的单位要密切配合,择优选拔。 配备强大的工作力量,确保所承担的任务按期高质量完成。
完善机制,协同推进:西安成立市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与相关区县、开发区、市有关部门签订责任书,实行月度通报、季度预警、半年度约谈,以及年度评估。 在全面推进关中平原城市群联防联控中发挥引领作用。
推动四大结构调整
《行动计划》明确了推进四大结构调整、实施五项重大治理工程、开展四项重大专项行动等13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推进四大结构调整——能源消费、城市供热、工业发展、交通运输等方面的结构调整。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全面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能源消费从“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继续强化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动燃煤火电企业关停,加大电力对外输送力度,确保用电安全。 新增电力消费将主要依靠区内非化石能源发电和外部电力来满足需求。 到2025年,电能将进入终端能源领域。 消费占比提升至27%。
调整城市供热结构,加快优化集中供热结构。 到2025年,采暖季火电机组热电比达到100%以上。 加快垃圾焚烧发电供热改造,优化供热运行模式,加强清洁能源供应,加快实施“热力西送”(北线)长距离供热工程。 大力发展清洁供暖方式。 从今年起,新建住宅、商业综合体等必须使用清洁能源供暖。
调整产业发展结构,强化源头管控,严格限制新开、扩产重点燃气相关行业的绩效评级,对高排放企业实施关停搬迁。 达不到能效标杆和环保绩效A级(含绩效领先)的企业将退出城市并搬迁。
运输结构调整将推动重点行业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提高重点行业企业清洁运输和货运比重,推动“外部一体化、内部分拨”的公铁联运。西安国际港。
实施五项重大治理工程
《行动计划》明确实施五项重大治理工程——散煤治理、集聚提升、车辆优化、扬尘治理、环保产业培育等治理工程。
散煤治理项目将继续巩固清洁取暖成果,开展散煤治理考核,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加强煤质监管,全面推进生物质综合利用。
集聚升级项目,推动大企业高端高质量发展,支持传统优势产业迈向产业链中高端。 各区县、开发区结合实际制定“一园一策”提升方案,支持工业园区使用集中供热设施或清洁能源。
车辆优化工程,推进数字交通、智慧交通建设,加快城市交通拥堵路段“绿色波浪带”建设。 建设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城市,推进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建设,继续推进老旧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推广清洁垃圾车和商用混合动力汽车。
扬尘治理工程加强扬尘治理和道路扬尘管理,加强施工现场扬尘治理和材料堆场扬尘治理。
环保产业培育工程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生态环保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引导全市环保产业从末端污染治理向服务经济绿色转型。
此外,《行动计划》明确实施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应对重污染天气、应对夏季臭氧、面源综合治理等四大专项行动。
华商报记者 任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