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治理视角下电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路径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三、电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 电力工业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中,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下降至56%,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25.5%; 低碳节能生产转型深入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和充电网络不断完善,终端电动化水平稳步提升;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784万辆,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 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超过260万台,充电网络规模位居全球第一; 北方地区清洁供暖面积约156亿平方米。 清洁供暖率达到73.6%。

在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方面,我国电力供应保障基础不断夯实,装机容量和发电规模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截至2021年底,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增至23.8亿千瓦和8.4万亿千瓦时。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10亿千瓦。 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均超过3亿千瓦,居世界第一。 排名世界第一的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快。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一。

在加快能源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方面,我国充分发挥新国家体制优势,在核电、可再生能源、清洁高效等领域科技研究和示范应用扎实推进煤炭和燃气轮机的利用; 不断攻克特高压输电、柔性直流输电、大电网安全、新能源并网消纳等关键核心技术; 全球首座商业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并网发电,国核一号示范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互联网+”智慧能源等新能源电力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我国创新创造的优势领域。

该结果结合《电力企业“六位一体”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分析我国主要电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践,认为我国当前电力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环境、绿色发展、科技创新、跨国经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技术瓶颈、商业模式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和软实力。

(一)企业管理能力

我国电力企业经营能力不断提升,2022年有10家电力企业上榜《财富》世界500强。其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南方电力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中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排名第3、85、89、100、215、260、269和26位。 第 326 期、第 364 期和第 411 期。

我国电力企业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狠抓安全,夯实基础,认真贯彻习总书记的“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丝毫不能放松。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重要指示。 发电企业锚定零事故目标,细化隐患排查,强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全力保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发展”的重要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发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坚决避免发生重大设备事故确保机组关键时刻要全力增加煤炭生产供应,有效衔接煤炭生产、运输、销售、储存,确保电厂煤炭储存可用天数始终满足国家供应要求; 多渠道保障资金安全,特别是保障困难企业资金安全。 同时,把保障员工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确保重点领域安全提升,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安全,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 扎实实施员工普惠工程和特定员工群体关爱工程; 建设和利用好员工餐厅、宿舍、文化体育娱乐场所,持续改善一线员工生产生活环境。 加强员工心理健康建设; 加大精准帮扶力度,对困难员工、海外员工、困难边远地区员工、革命英雄后代、退休员工、劳动者等群体给予重点关怀和关爱,让员工真正受益。

电网企业全面强化本质安全管理,电网结构持续优化,设备质量持续提高,大电网特征识别和调控能力显着增强。 面对创纪录负荷、新能源大规模接入、自然灾害频发等形势,电网公司加强对重要输电断面和输电通道的监测,动态优化电网运行模式,打造“三线”防御”; 加强电力调配和设备运维,加强需求侧管理,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创下全球特大型电网连续20多年无大停电最长安全纪录,有效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需要看到的是,我国能源电力产业链大而不强、宽而不深的问题逐渐显现,产业链安全仍有提升空间和供应链。 设备质量问题仍然是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首要因素,制造工艺、原材料性能研究等基础研究工作的缺乏长期存在。

(二)造福人民

电力公司高度重视保障供电。 发电企业把完善库存、确保发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前做好供暖准备工作作为保障供电安全的重点工作。 上层精准施策,推动措施落实,有效协调保障能源供应各项工作。 电网企业显然需要充分发挥煤电的底线保障作用、电网资源配置平台作用、需求响应的平衡调节作用、政策机制的宏观调控作用。 充分发挥大电网、集团优势,加大跨地区、跨省支持力度,组织加强能源丰富地区输电,有效缓解电力供需矛盾; 严格执行调度纪律,加强燃料监测,及时下拨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促进各类机组足额稳定发电。 加强负荷侧管理,推动运营区域内各省(区、市)有序出台用电计划。

电力公司胸怀“大国”,把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大社会责任工程作为重要民生福利工程,办出实效。 以国家能源集团为例,一是制定年度乡村振兴工作计划,成立专职乡村振兴办公室,持续推动贫困地区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二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在累计造林面积18.6万亩的基础上,2021年追加投资1296.4万元建设“国能集团生态林”。持续推进近40个“慈善公益”项目,迄今已救出660人。 为河北8县10245人实施免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在9个帮扶县开展“乡村医生培训”项目; 在四川凉山州、布拖县、甘肃舟曲县、西藏聂荣县等地开展预防艾滋病、资助贫困学生、关爱留守儿童等项目,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援助和护理团体。

以国家电网为例,国家电网持续支持乡村振兴,保障贫困人口用电,服务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 累计投入304亿元,惠及深度贫困地区198个贫困县1777万贫困人口; 确保革命老区用电,累计投入革命老区电网建设1922.16亿元,重点提高老区供电质量; 带着援疆援藏的高度使命感,2014年以来,新疆电网累计完成投资942.55亿元,新疆电网总装机容量达到1.03亿千瓦; 建成青藏互联网、川藏互联网等4条“电力天空”,将整个西藏纳入互联大电网的怀抱。 截至2020年底,大电网已覆盖西藏74个县,为近330万各族人民提供生产生活保障。 为日常生活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 实施边境村庄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总投资5.52亿元,建成辽宁、内蒙古、新疆、西藏、黑龙江6个地区边境村庄10kV及以下配电网、吉林668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边境地区群众的用电生产生活条件。

电力企业将就业扶贫、稳定就业、扩大就业与企业发展、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为毕业生提供入职指导和职业规划,加强其理论知识、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的全方位培训,拓宽职业生涯员工发展通道。 。 COVID-19疫情发生之初,中国三峡集团公司立即启动“抗疫、稳岗、扩就业”工作。 率先优先照顾抗击疫情一线医务人员的子女。 招生计划向湖北、三峡、金沙江库区倾斜,加大贫困生招生力度。 我们采取多种暖心举措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 2020年,招收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744人,较去年同期增加近1200人,增速超过200%。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加大就业扶贫、稳定就业、扩大就业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作用。 2020年毕业生招生计划中,确定面向西藏、青海、新疆及相关深度贫困地区招生142人。

(三)营商环境

在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估中,我国“获得电力”指标排名大幅上升至第12位,跻身“全球最佳实践”。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中,“获电”指标涉及电网企业的供电程序、接电时限、接入成本、供电可靠性等供电服务。 世界银行以140kVA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企业)的用电能力为抽样样本,反映企业从申请用电到获得永久通电所需的步骤、时间和成本。

我国电力企业注重降低运行用电时间和成本; 对低压小微企业实施“三零”服务,提高用电便利性; 加强与政府部门信息互联互通,推动外线项目并行审批,实现电力运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与此同时,电力公司在业务流程优化、便民措施落实、用电效率提升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为例,具体措施和成效包括:一是提高效率,让用电作业更省时。 实行业务办理时限制度,提前两年实现国家要求的电力办理时间减少三分之二的目标; 实行供电并联审批制度,对涉及市政道路开挖的低压用户和小微企业供电项目免予审批。 10千伏高压并网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 打造全网电子助理应用模式,解决制约“一次都不能”的核心交互问题。 二是提高便利性,让跑电更省力。 实行零证预约、网上核查、空缺处理、两证处理; 打通政企数据接口,实现业务运营与电力运营同步、房产转让与电力转让同步; 畅通国家电网APP、微信公众号、供电营业厅等渠道,明确用电申请材料及服务时限、客户工程竣工验收标准、收费项目清单等,全面推进电力信息公开。 三是降低成本,让用电更经济。 延伸电网投资接口,将省级及以上园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电能替代、居民和小微企业三类用户投资至用户规划红线; 增加低压接入容量,制定全省工商业用户低压接入容量标准,由100千瓦增加到160千瓦,实现客户低压零成本接入,实现电报安装“零投资”全省小微企业提前四年; 重申严禁对14项供电服务项目收费,定期开展“三指定”问题排查治理,营造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主动接受监管; 公开客户项目典型设计、项目标准成本等信息,帮助客户减少电力投资和后期运维成本。

(四)绿色发展

2021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将突破1亿千瓦,其中风电新增4757万千瓦,光伏发电新增5297万千瓦,实现风电发展良好开局。 “十四五”规划。 作为新能源领域的主力军,发电企业2021年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也极为亮眼。 华能集团已实现新能源并网超过1000万千瓦,实物建设超过1600万千瓦。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建设开工1968万千瓦,新增装机1089万千瓦,大唐集团新能源项目核准(备案)2568.24万千瓦,获得配额2584.05万千瓦。 在县域分布式、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中,大唐集团已实现试点县51个、国家电投目标县100多个。

在能源发展向绿色高质量转型的背景下,华能集团结合氢能技术,提出“两线两产业化”战略布局,为能源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两线两信息”战略是指在我国三北地区(北线)和东部沿海省份(东线)打造规模化、投资建设、运维一体化的能源基地。 目前,华能集团已规划北线综合基地,联合内蒙古等煤化工行业建设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开展绿氢和灰氢替代,并将其输送到全国各地。京津冀地区有条件的话。 东线规划了20吉瓦海上风电开发区,主要围绕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以及山东、江苏、浙江等地。 将与这些城市的交通、钢铁、分布式能源相结合,推动长三角氢走廊建设。 西南地区水力资源丰富。 华南地区装机容量约为1800千瓦。 每年弃水的水力发电量约为400至5亿千瓦时。 华能集团利用废弃水制氢,与西南地区丰富的天然气管网结合,构建现场能源系统。 还可为四川、重庆供应氢气。 在“两线两信息化”规划框架下,华能集团主动出击,在全国多地积极开发水电制氢及储能项目。 目标是到2025年底实现公司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的50%以上。

我国电网企业作为推动新能源消纳的重要力量,落实国家能源局消纳预警机制要求,加强沟通和报告,主动向国家和地方能源主管部门提交年度新规模和布局建议,推动新能源消纳。新能源科学统筹。 发展。 积极提供新能源并网服务,特别是继续提高分布式光伏并网服务水平。 电网企业积极服务平价、招标等项目,主动与政府和项目业主沟通,就电网接入和用电条件进行论证。 出台了超过3000万千瓦项目的输电用电意见。 持续提升特高压输电能力,增强新能源规模化部署能力。 电网企业采取措施,加快配套电源建设,提高设备耐压能力,完善电网结构,建立长效机制,有效提高特高压输电通道利用率。 2020年,特高压直流输电容量新增1170万千瓦,平均利用小时数增加397小时。 提高平衡调节能力,加强全网统一调度。 电网企业不断提高电网平衡调节能力,优化电网调度管控,深化省际跨区域备用共享,大力推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建设,积极推进柔性化转型充分发挥火电调峰能力。 。 开展多维度协调调度控制,完善新能源预测技术,实现全部分布式供电。 大力推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建设,配合政府能源主管部门推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

(五)科技创新

电力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庞大,研发基础雄厚。 从科研产出看,电力企业在能源互联网基础理论、核心技术、高端装备等方面取得了世界一流的原创性、开创性成果。 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 国家电网公司拥有专利93427件,累计专利数量连续九年位居中央企业第一。 其中发明专利34393件,国际专利416件。 在全球能源电力公司中处于领先地位。 从参与国际标准的程度来看,国家电网代表中国先后担任了7个国际电工组织(IEC)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共210个,中国负责11个)和1个委员会的主席。技术委员会。 在特高压、智能电网、大电网安全运行、新能源并网等方面,主导编制了共计84项国际标准。

在攻克特高压等关键技术方面,我国电力工业的研发能力处于第一梯队。 电网企业在特高压技术开发应用方面取得全面突破,率先建立了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套特高压设备,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制造的转变。中国创造,然后由中国领导。 通过跨越式发展,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完全掌握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核心技术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

电力企业统筹开展数字化顶层设计,宣传数字化建设思路、方向和推进路径,推动数字化建设为能源互联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在建设数字化驱动的智慧生产运营能力方面,发电企业形成了集发电、售电、消费、服务于一体的能源供应平台经济,对内实现一体化协同运营,对外实现多元化创新服务。 以大唐集团为例,构建了集团“建-产-销”一体化的端到端业务信息架构,统一业务数据标准,打造智能化规划设计、供电建设、安全生产、营销等和销售能力; 建设智慧能源供给互联网,构建智慧能源供给生态系统; 推动智慧电厂、智慧企业建设。 实现数字化电源规划设计、数字化电源建设、数字化生产运营、数字化安全生产、数字化营销管理。 电网企业积极推进“数字化新基建”建设。 国家电网公司开展企业中台顶层设计、移动应用顶层设计、智能物联网系统总体设计、人工智能平台建设及应用设计、业务系统云技术规范及研发楷模。 优化调整方案等一系列成果。 智慧能源建设机制有待完善。 但智慧能源发展仍缺乏顶层设计,市场壁垒、信息壁垒严重,各能源交易品种、环节、行业之间壁垒严重,缺乏沟通合作机制; 智慧能源商业模式的盈利模式尚不明确。 尚不成熟,技术经济优势尚不明显,尚处于试点示范阶段。

此外,电力企业在创新方面的短板还体现在创新科研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创新活力仍需进一步激发。 我国电力企业已就此作出相关安排。 国家电网公司启动“新跨越行动计划”,召开全系统近10万人参加的科技创新大会,出台深化科研机制改革方案,激发创新内生动力,深化科技创新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等多项举措。

(六)跨国经营

我国电力企业综合实力、创新能力、价值创造力、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这主要体现在品牌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品牌管理能力显着提升、品牌创建路径持续优化、品牌国际化积极进展、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同时,电力企业全力打通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着力推动全产业链“走出去”,努力构建电力企业共赢的产业生态。共治共赢,引领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 充分发挥重大电力项目建设的经济带动作用; 推动电力产业升级加速; 带动我国电力产业链走出去。

电力企业在基础设施运营、工程承包、设备出口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有效服务国家战略。 2021年,我国电力企业签约海外电力项目667个,比2020年增长24.4%; 项目合同总金额约502.8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14.1%,合同发电容量约6673.1万千瓦。 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签约电力项目355个,占全部签约项目的53.2%; 工程额309.2亿美元,比2020年同期下降3.0%,占全部承包工程总额的61.5%。 中国企业在RCEP国家签约项目229个,项目金额112.7亿美元,占全部签约项目总额的22.4%。

电力企业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倡议,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动电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The 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lines of China-Russia, China-Mongolia, China-Vietnam and other cross-border transmission channels have been operating stably for a long time. Transactions of electricity have been completed as planned. The energy resource endowments of neighboring countries have been effectively utilized, which has strongly support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various countries. A number of neighboring transnational interconnection projects are progressing steadily, and a joint development agreement for the first phase of China-South Korea power interconnection has been signed to start project feasibility studies and sea survey work;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with the Nepal Electricity Authority have been strengthened, and China-Nepal interconnection projects have been promoted to be included in China-Nepal power cooperation. Plan and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 and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China-Nepal power interconnection; carry out feasibility studies on China-Mongolia power interconnection and study power interconnection with Northeast Asia. It took four years to complete the Laos Namtha River No. 1 Hydropower Station Project, which completed the relocation and resettlement of nearly 10,000 people, providing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project to store water and generate electricity in 2018.

参考

[1]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Central Literature Research Office, China 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House. Xi Jinping on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Volume 1).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Central Literature Research Office, China 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House. Xi Jinping on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Volume 2).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2017.

[3]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Central Literature Research Office, China 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House. Xi Jinping on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Volume 3).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2020.

[4] Sun Yangzhao, Lan Hong: “Framework, New Challenges and Reform Trends of Global Energy Governance”, “Exploration of Economic Issues”, Issue 11, 2013, page 79.

[5] Yu Hongyuan, “The G20 and the Reshaping of Global Energy Governance”, International Observer, Issue 4, 2017, page 129.

Creators of the results: Lu Gang, Yan Xiaoqing, Jia Huifang, Tan Xue, Zhang Fuqiang, Yuan Bo, Chen Haitao, Xu Chenzhi, Xu Zhicheng, Wang Peng (State Grid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This result is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of China Enterpris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2022 (Sixth Se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