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今年的环保技术大会洋溢着更多的技术创新氛围。因为在市场变化、减污降碳成为主旋律的背景下,环保从业者都懂得追求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而我所在的环保企业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一直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技术创新,并且取得了累累硕果。在最近的环博会上,中建环能带了多款高效环保产品及解决方案参展。我作为中建环能的副总裁,在现场向大家分享了中建环能的厚德创新之路。我们的公司一直致力于深挖研究环保核心技术,不断推动技术的发展壮大,并借此逐渐筑起了行业技术壁垒。在展会现场,我们精心呈现了公司”智捷节能,科技减碳”高端治污装备、先进环保解决方案的最新成果。作为中建环能的副总裁,我深刻理解公司的发展战略:我们一直致力于提供优质的环境服务,改善环境质量,成为先进的环境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不断投入研发、制造和客户应用这三个方面,希望提升技术含量,优化产品质量,同时输出更加贴切的解决方案。我们深知只有这三个因素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帮助更多的用户。
听着大家的夸赞,我感慨万千:我们的付出从来不只是说说而已。根据中建环能2022年的业绩年报,我们在研发等方面的投入达到了5099.65万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基于功能导磁材料强化的再生水深度处理技术、高性能膜反渗透技术等重点技术研究和开发。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中建环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一定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全球用户,助力环保事业的发展。作为中建环能的一名员工,我深知公司研发工作的重要性。目前,公司有21个研发项目,主要涉及理技术开发、复合磁性材料与磁分离技术耦合的应用研究、磁基增效混凝等关键技术的优化与集成应用。截至2022年末,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增长6.74%,共有190人,占比达13.28%。通过技术平台的开发,公司不断适应市场与客户需求,获得了“四川专利二等奖”、“第二届工程建设行业高推广价值专利大赛一等奖”等奖项,新增专利93项,其中包括13项发明专利。
公司始终重视研发、制造和客户应用等环节,这也是我们在2022年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稳中求进”、“逆风飞扬”的原因。我们最终实现了营业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17.66%;归母净利润1.92亿元,同比增长6.25%;扣非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3.68%。这些骄人的成绩离不开公司“厚德创新,品质保障”的企业文化。我们会秉承着这一文化,不断努力推进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环境服务。作为中建环能的员工,我深感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所做出的付出和坚守。我们明白创新的重要性在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实现可持续发展。习总的话曾经嘱托:“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我们不断前行,始终坚定走自主创新之路,将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王哲晓也解读了环保行业创新发展的必要性,以及中建环能的创新实践。
王哲晓指出:“行业已经逐步进入存量时代,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资产的效率,即如何实现资产运营的节能高效。技术创新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在解决系统短板的同时,提升存量资产效率。”针对创新的方向,王哲晓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科技创新要从两个角度去思考:首先,科技是否真正能够推动原理进步;其次,这种进步是否能够为存量资产的效率形成正向贡献。因此,创新不可能只是凭空想象而来。”
在公司的“厚德创新,品质保障”的企业文化的引领下,我们将继续深耕科技创新,推进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环境服务。我深信,科技创新必须建立在科学原理基础之上,而且必须能够为存量资产的效率形成正向的贡献。因此,中建环能的创新是开放和务实的。
多年来,我们始终秉持“厚德创新,品质保障”的价值观,注重团队建设,建立自己的工厂,实现研产一体化。我们也一直听取来自一线的声音,根据客户实际需求不断塑造产品。王哲晓说:“习总曾说,要牢牢掌握创新发展主动权,培养内部的创新团队,造物育人;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合作共赢,与外界交流,在关键问题上向行业内的专家请教,与国内高校、专业学者合作,实现技术的突破。”
中建环能是行业的领先者,我们的项目很多都是行业的首创。而且,我们通过技术研发开创了一些新的应用场景,真正做到了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比如,中建环能承担的南湖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水质提升(生态补水)项目,是国内河湖水保质方面体量最大的一个项目。该项目治理难度大,民众广泛关注,而我们通过创新技术实现了水质提升效果,赢得了客户和社会的高度评价。中建环能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提升南湖补给河道 – 长水塘河水质,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实现清水入湖,这是一项民生工程。为确保治理效果,我们在治理前选取南湖旁支流水系——成功堤作为中试点,开展了长达180天的封闭水体透析治理。最终,中试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各项数据和水质肉眼可见的变化都验证了中建环能技术的可行性、高效率和节能性。
新品推广,未来可期
在本次展会上,我们重点展示了应用于污泥处理场景的SDDR低温干化设备,该产品是中建环能院士和专家创新工作站依托专家资源开发的革新性产品。该设备基于模块化设计和供应链创新,依托污泥多尺度干化、大湿度梯度维持、双向进风内回流五级能效、基于DYMOLA(热力学模拟)系统的污泥烘干全系统耦合仿真等核心技术研发而成。这个新一代的污泥低温干化设备以高效能耗、低排放量著称,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我非常自豪能够介绍我们的新产品——低温污泥干化设备。这款设备是我们基于科学原理和市场需求研发而成的,可以将污泥含水率减至20%-40%的阶段,以降低处理成本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此外,我们在能效上也有很高要求,希望在同等条件下更节能,而且设备还可以和带式深度脱水技术耦合使用,解决深度脱水工艺含水率难以降至60%以下的难题,也缓解了低温干化工艺能耗相对较高的问题。
我们的产品追求标准化和解决方案化,因为我们相信只有标准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才能真正实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标。污泥处理量很大,我国污泥年产量将突破9000万吨,所以我们除了在能源和环保方面做出努力,还需要以资源化的视角,寻找更加可持续的路线。我们希望我们的技术可以为我们的顾客带来更高的效益、更低的成本,并且让我们的环境更加清洁和健康。
我非常自豪地向大家介绍我们的低温污泥干化设备。它的设计非常出色,采用了带式深度脱水技术和低温干化技术结合的方式,使得处理效果和工艺稳定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测试的数据表明,这个设备的处理效率和能耗均优于单独采用低温带式干化工艺,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除了这项技术,我们还有很多应用于不同场景的产品。我们致力于将科技产品应用于客户需求的不同场景中,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我们的磁介质生物反应器已经在一些地区应用于农村污水治理,效果不错;长江国家生态经济区的超磁分离项目也取得了显著效果,取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而我们的截蓄技术也可以提高城市管网的各种能力。在展会上,我们还发布了两款非常有代表性的产品——内进流非金属孔板格栅和高效旋流速分设备,它们吸引了很多的关注。
我们团队研发出了一些解决污水处理过程中常遇到的难题的技术,例如MBR膜缠绕断裂和生物滤池堵塞等问题。通过设计和改进中初池浮渣、搅拌设备绕、排泥泵堵塞、阀门管路堵塞等设备,我们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另外,我们还研发出一种高效旋流速分设备,这是一种专门用于处理污水的物化分离设备。它结合了常规沉淀技术和高密沉淀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等优势,适用于炼钢、轧钢、连铸等浊环水处理再利用。
我们作为中建集团的环保上市平台,一直致力于为建筑行业贡献我们的专业能力。我们也在推进绿色工地环境保护的解决方案。目前,我们已经在一些中建系的项目上实现了应用。未来,我们将继续按照“绿色、环保、循环、低碳”的技术路线,持续创新。我们将孵化更多贴近客户需求的场景化解决方案,与产业伙伴开放共赢,成为中建集团的环保领域中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