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典型模式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专家分享EOD项目实施关键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2020年,在全国人民为抗击疫情努力之时,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竟然联手打造了一件绿色的大事——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导向的开发(Eco-environment Oriented Development,以下简称EOD)模式试点工作,真是环保+感性~

截至目前,生态环境部已经向金融机构推送了坐落在各地的高达166个EOD项目,其中有94个试点项目,还有72个各地精英时机抓住申报上来的项目,各大产业看的云里雾里。

那么,EOD项目入库究竟是啥子意思呢?申报流程可否简化点?如何申请入库才能拿到一份“绿色大礼包”?产业类型又该怎么选择才能搭上这趟“环保列车”?本报记者不顾疫情风险,挑战智商极限,赶赴现场采访了各位专家。

四步入库,步步为赢

生态环境部在2022年4月印发的《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试行)》,把国家级EOD项目库催生出来了,同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通过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管理系统,你可以轻松完成项目信息报送、对接、反馈、完善等工作。只要符合EOD模式,申报入库就会轻而易举,你也可以轻松进入“绿色大殿”。

其实所谓EOD入库,就是将项目塞进金融机构的大兜兜,让它们乖乖执行政策,强化金融资金的对接与支持。小小的入库步骤却很讲究,有关金融机构要遵循独立审贷(或审批)、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原则,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自己的储备库。

不过政策也要有个度,基于试点项目实施经验,国家针对EOD项目报送提出了具体要求,核心可以用“3555”四个数字一言以蔽之——区县级项目投资总额不超过30亿元,地市级及以上项目投资总额不超过50亿元,项目子项目数量不超过5个,全国每年入库EOD项目原则上不超过5个。

关键是如何操作呢?逯元堂司长可谓是深谙入库之道,在近日召开的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导向的开发(EOD)政策与实践研讨会上表示,入库共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你要拥有自己的EOD项目,不然这一步都过不去,接着填表、排队、闯关,把所有信息和手续齐全。

别看入库只是四个简单的阶段,其实是涉及四个主体的巨大工程:地方政府、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生态环境部、金融机构,说得跟欢乐斗地主一样大忙人!

首先,你要准备好自己的EOD项目,然后就要逐级报到县级及以上生态环境部门,他们再通过系统线上申报至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第二阶段,来了一波技术大牛评估你的项目,出具论证评估意见后,再交给生态环境部,相当于考试紧张啊!

第三阶段,就是专家们的现身说法时间,如果你的项目不符合要求,别慌,他们会提出专家意见并让你修改完善再重新提交。最后,进入银行的储备库,还要经过独立审核,金融机构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放贷的哦。

总之,入库只是开始,要想EOD项目落地实施,还得按照要求规范操作,打造典型案例再出发,让生态环境修复技术、金融资金支持和项目实施完美契合! 逯元堂司长重申:有入库未必有落地,有落地才有贷款机会,有机会才有可能EOD成功!

不要小瞧一个专门用来管理EOD项目的工作软件,那是闲不得的。只要把符合EOD基本要求的项目信息输进去,然后推送给金融机构,让它们动动脑筋想想怎么放贷出去。

当然啦,入库并不代表有就有贷款,还得看项目本身的实力和能力。这就像选秀一样,进入名人堂并不代表就能红遍全球,毕竟蝉鸣者不必必在林中,难道还有您不知道的道理吗?

把握节奏,及时沟通

申报EOD项目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提供4份材料,包括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论证评估意见、承诺函和基本情况表,不看说明还真不知道。

而且,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可是非常重要的一份材料,涵盖的内容异常丰富,包括项目区域总体情况、建设内容、实施方式、财务分析等等。要想搞清楚这些,还得找生态环保专家来支招。

总之,在申报过程中还是要把握好节奏,及时沟通,让EOD项目更加顺利、稳定、可靠,最终用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建设更美好的家园,让大家露出笑脸才行。

听说生态环境治理和产业开发可以互相融合?这个道理好像有点深,像是需要博士学位才能理解。可我们的EOD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卢静大表姐竟然提出,为了写个实施方案,还得按照环境问题—治理目标—解决方案—工程措施的方法来确定生态环境治理内容,再结合项目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与需求预期等,确定关联产业内容!这不得花费一辈子时间吗?

不过好在还有唐艳冬大哥,声称项目谋划中要与金融机构好好沟通,听取其对项目可融资性的意见,然后及时修改文本。原来拿到贷款的关键在于“听”啊!那我也去找银行的大佬说说,看看我能不能拿到信用卡额度的提升,不行我就改文本。

好像EOD项目入库指南还有“红线”?不是说这是一个环保的项目吗?居然还有“红线”?这不是要转成恶魔项目吗?那可不好!赵云皓大表哥提醒我们,要找准生态环境问题,不能胡乱瞎搞啊。还有,项目成本和收益必须要平衡,不能着眼于土地出让收益、税收、预期新增财政收入等短期利益。最终的目的是用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建设更美好的世界,带着真心去造福大众。哦不,还有,项目实施要严格依……依什么啊,我也忘了,不过没关系,反正做事认真才是王道!

呼~~~申请EOD项目好累啊!还得记得法规,还有不能搞隐性债务,这有点像一个外科手术,稍有不慎落得个负资产的下场。那怎么才能选个好项目并开发出产业呢?呃,反正我的理解是要找个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对生态环境有关联,还能带来强收益的产业。

据说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于2021年12月发布了一个“一图读懂EOD模式与试点实践”的指南,指出了它们眼中的关联产业和类项分别是什么。听起来好像很高大尚,不过点进去一看,分成3类:生态产业开发、环境敏感型产业集聚区开发、清洁能源这些大类,而大类里又细分成一堆细小的产业,比如生态农业和旅游等,看起来还是比较有针对性的。

于是赵云皓大表姐婉转地说,可以从生态产品的3方面价值实现路径开发相应的产业。这就像恐龙寻找猎物一样,生物吃草、猎食、逃跑都得满足一定条件,这才能生存下去。所以我们也得围绕着生态产品的本质,精细开发相应的产业。听起来好像不错,反正申请EOD项目也不能着急,得精心计划才行啊!

听说环境保护治理和区域生态产品价值提升这个问题可以用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来解决,八成是要发展生态产业才能实现这个目标。生态产品包括很多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比如农林牧渔、中草药、休闲旅游、艺术灵感等等,甚至还有类似固碳释氧、水源涵养这种高科技的服务,听起来很高端大气上档次!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陈教授提到,要实现这个目标,选好项目是关键啊,不能随便选。于是赵云皓讲了四个典型模式,其中,“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环境敏感型产业”这个模式十分有趣,感觉像是一个城市形成了一个生态治理体系后,就可以吸引更多的环境敏感型产业、文艺青年、吃货、旅游达人等等前来发展和消费。而另一个“矿山修复治理+存量资源经营”模式则需要修复那些曾经的矿山和资源,挖掘它们暗藏的财富,千万不能贪图眼前利益,要保证长远可持续发展。

听说现在有一种矿山修复治理技术,可以变废为宝,把废弃的矿山、工业遗址等存量资源给盘活起来,变成金子般的存在。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又可以让种养业变得更生态,科技更先进,品质更优越,就像是给产业打上了一针转型升级的兴奋剂;再加上荒山荒地综合整治,推出了一种清洁能源,将绿色的理念充分体现在生产领域中,甚至还可以把废料给变废为宝,做一些再生资源的事情,防止自然环境被破坏。

据说现在生态环境部已经公布了94个EOD项目试点名单,多半都是这些高科技的方案,只要在合理的区域内实施,多个行业之间合作策划,多多益善,能够提高各个产业的附加值,更让这些暗藏的产业成为争相发展的一个标志,和发掘有用资源的一把钥匙。

可能每个地方在具体操作上会有所不同,但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各位也要充分认识到这个高科技的涵义,大家共勉之。

最近听说有些OD项目的实施内容和组合方式十分惊奇,好像是一个比一个有料,不过大概都是从“两山”转化和生态产品价值这个底层逻辑来出发的。当然,毕竟高科技不是万能的,所以才需要一些古老而神奇的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来配合,让这些项目变得更加立体、更加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