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全国人民为抗击疫情努力之时,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竟然联手打造了一件绿色的大事——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导向的开发(Eco-environment Oriented Development,以下简称EOD)模式试点工作,真是环保+感性~
截至目前,生态环境部已经向金融机构推送了坐落在各地的高达166个EOD项目,其中有94个试点项目,还有72个各地精英时机抓住申报上来的项目,各大产业看的云里雾里。
那么,EOD项目入库究竟是啥子意思呢?申报流程可否简化点?如何申请入库才能拿到一份“绿色大礼包”?产业类型又该怎么选择才能搭上这趟“环保列车”?本报记者不顾疫情风险,挑战智商极限,赶赴现场采访了各位专家。
四步入库,步步为赢
生态环境部在2022年4月印发的《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试行)》,把国家级EOD项目库催生出来了,同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通过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管理系统,你可以轻松完成项目信息报送、对接、反馈、完善等工作。只要符合EOD模式,申报入库就会轻而易举,你也可以轻松进入“绿色大殿”。
不过政策也要有个度,基于试点项目实施经验,国家针对EOD项目报送提出了具体要求,核心可以用“3555”四个数字一言以蔽之——区县级项目投资总额不超过30亿元,地市级及以上项目投资总额不超过50亿元,项目子项目数量不超过5个,全国每年入库EOD项目原则上不超过5个。
关键是如何操作呢?逯元堂司长可谓是深谙入库之道,在近日召开的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导向的开发(EOD)政策与实践研讨会上表示,入库共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你要拥有自己的EOD项目,不然这一步都过不去,接着填表、排队、闯关,把所有信息和手续齐全。
别看入库只是四个简单的阶段,其实是涉及四个主体的巨大工程:地方政府、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生态环境部、金融机构,说得跟欢乐斗地主一样大忙人!
首先,你要准备好自己的EOD项目,然后就要逐级报到县级及以上生态环境部门,他们再通过系统线上申报至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第二阶段,来了一波技术大牛评估你的项目,出具论证评估意见后,再交给生态环境部,相当于考试紧张啊!
第三阶段,就是专家们的现身说法时间,如果你的项目不符合要求,别慌,他们会提出专家意见并让你修改完善再重新提交。最后,进入银行的储备库,还要经过独立审核,金融机构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放贷的哦。
总之,入库只是开始,要想EOD项目落地实施,还得按照要求规范操作,打造典型案例再出发,让生态环境修复技术、金融资金支持和项目实施完美契合! 逯元堂司长重申:有入库未必有落地,有落地才有贷款机会,有机会才有可能EOD成功!
不要小瞧一个专门用来管理EOD项目的工作软件,那是闲不得的。只要把符合EOD基本要求的项目信息输进去,然后推送给金融机构,让它们动动脑筋想想怎么放贷出去。
当然啦,入库并不代表有就有贷款,还得看项目本身的实力和能力。这就像选秀一样,进入名人堂并不代表就能红遍全球,毕竟蝉鸣者不必必在林中,难道还有您不知道的道理吗?
把握节奏,及时沟通
申报EOD项目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提供4份材料,包括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论证评估意见、承诺函和基本情况表,不看说明还真不知道。
而且,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可是非常重要的一份材料,涵盖的内容异常丰富,包括项目区域总体情况、建设内容、实施方式、财务分析等等。要想搞清楚这些,还得找生态环保专家来支招。
总之,在申报过程中还是要把握好节奏,及时沟通,让EOD项目更加顺利、稳定、可靠,最终用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建设更美好的家园,让大家露出笑脸才行。
不过好在还有唐艳冬大哥,声称项目谋划中要与金融机构好好沟通,听取其对项目可融资性的意见,然后及时修改文本。原来拿到贷款的关键在于“听”啊!那我也去找银行的大佬说说,看看我能不能拿到信用卡额度的提升,不行我就改文本。
好像EOD项目入库指南还有“红线”?不是说这是一个环保的项目吗?居然还有“红线”?这不是要转成恶魔项目吗?那可不好!赵云皓大表哥提醒我们,要找准生态环境问题,不能胡乱瞎搞啊。还有,项目成本和收益必须要平衡,不能着眼于土地出让收益、税收、预期新增财政收入等短期利益。最终的目的是用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建设更美好的世界,带着真心去造福大众。哦不,还有,项目实施要严格依……依什么啊,我也忘了,不过没关系,反正做事认真才是王道!
据说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于2021年12月发布了一个“一图读懂EOD模式与试点实践”的指南,指出了它们眼中的关联产业和类项分别是什么。听起来好像很高大尚,不过点进去一看,分成3类:生态产业开发、环境敏感型产业集聚区开发、清洁能源这些大类,而大类里又细分成一堆细小的产业,比如生态农业和旅游等,看起来还是比较有针对性的。
于是赵云皓大表姐婉转地说,可以从生态产品的3方面价值实现路径开发相应的产业。这就像恐龙寻找猎物一样,生物吃草、猎食、逃跑都得满足一定条件,这才能生存下去。所以我们也得围绕着生态产品的本质,精细开发相应的产业。听起来好像不错,反正申请EOD项目也不能着急,得精心计划才行啊!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陈教授提到,要实现这个目标,选好项目是关键啊,不能随便选。于是赵云皓讲了四个典型模式,其中,“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环境敏感型产业”这个模式十分有趣,感觉像是一个城市形成了一个生态治理体系后,就可以吸引更多的环境敏感型产业、文艺青年、吃货、旅游达人等等前来发展和消费。而另一个“矿山修复治理+存量资源经营”模式则需要修复那些曾经的矿山和资源,挖掘它们暗藏的财富,千万不能贪图眼前利益,要保证长远可持续发展。
据说现在生态环境部已经公布了94个EOD项目试点名单,多半都是这些高科技的方案,只要在合理的区域内实施,多个行业之间合作策划,多多益善,能够提高各个产业的附加值,更让这些暗藏的产业成为争相发展的一个标志,和发掘有用资源的一把钥匙。
可能每个地方在具体操作上会有所不同,但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各位也要充分认识到这个高科技的涵义,大家共勉之。
最近听说有些OD项目的实施内容和组合方式十分惊奇,好像是一个比一个有料,不过大概都是从“两山”转化和生态产品价值这个底层逻辑来出发的。当然,毕竟高科技不是万能的,所以才需要一些古老而神奇的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来配合,让这些项目变得更加立体、更加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