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人正在关注,点击右上角添加‘关注’】
北极星大气讯:大气重污染的成因、来源及治理是社会热点问题之一。 春节和疫情防控期间,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联合中心深入分析重污染过程特征和规律,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持续科技支撑2020年,我们将陆续推出一系列专家解读,解答公众关心的问题。 本期邀请中国环境科学院、清华大学、新疆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民用散煤使用变化及其对空气污染的影响进行分析解读。
1 近年来,“2+26”城市民用散煤污染治理成效显着。
近年来,民用散煤治理一直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方向之一。 三年来,通过煤改气、电转(简称“散煤双联产”),“2+26”城市散煤使用户数从约2400万户下降到约1000万吨,散装煤炭消耗量从5600万吨左右下降到2300万吨左右。 大宗煤炭的减少可以直接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别是SO2和一次PM2.5。 初步测算,仅散煤双联发电的SO2减排量就占2017年和2018年2+26个城市的11%和19%。减排量分别占23%和34%。
散煤燃烧无污染物控制措施。 单位燃煤污染物排放量是电厂的15倍以上。 排放水平较低,对环境质量影响较大。 散煤双联发电改善效果模拟结果显示,2017年散煤双联发电措施使“2+26”城市采暖季PM2.5浓度下降约3%-28%,下降约北京15%; 2018年,散煤双联产“2+26”城市采暖季期间,PM2.5进一步下降约2-14%,北京地区下降约9%。
从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看,近年来“2+26”城市秋冬空气质量整体明显改善,重度污染天数明显减少。 与2016-2017年秋冬季相比,2017-2018年“2+26”秋冬季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26%,秋季PM2.5平均浓度2018-2019年冬季下降21%,整体呈下降趋势。 从源分析结果来看,与2016-2017年秋冬季相比,2017-2018年秋冬季和2018-2019年秋冬季各源对PM2.5的平均绝对浓度贡献明显下降。 其中,民用散煤跌幅最大。 分别下降57.8%和40.0%。 可见,民间散煤治理对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春节期间民用散煤和双联电重燃是京津冀地区空气重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今年春节期间,由于农民工返乡和疫情防控,大家都呆在家里。 为了解“双联户”散煤使用变化及散煤回潮情况,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 2000份问卷调查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民用大宗煤炭消费量较节前增长约30-40%; 根据4个典型城市的户数、用气量、煤改气、煤改电等数据分析,初步测算4个城市的平均重燃率在15%左右; 对某城市47名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发现,约36%的用户使用散煤取暖。 同时还发现,该地区煤炭销售存在一些松动。
根据上述大宗煤炭使用量的变化,初步估算了污染物排放量。 结果显示,春节期间,民用散煤日均PM2.5排放量占全社会排放总量的比重由节前的25%上升至42%,SO2由33%上升至50%。 考虑到2019年将有超过500万户新增燃煤改电、改气,与去年春节相比,由于双联户散煤复烧,同比减少中散煤排放量低于预期,仅下降。 大约20%。
3、民间散煤管理仍是需要坚持的重点方向
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仍有超过1000万户家庭烧煤取暖。 此外,还有一些散煤被重新燃烧,这些散煤的燃烧在采暖季仍然对空气污染造成很大影响。 实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宜气、宜电、宜煤的原则,持续推进民用松散治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煤炭污染治理因地制宜、多措并举。 同时,在确保暖冬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监管,巩固散煤双联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