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活动介绍】

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_大气污染治理方案是什么_大气污染治理

李克强讨论安排115亿元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方案

环境保护部7月20日透露,李克强总理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为此,环保部盘点了近年来大气污染治理形势。 据环保部介绍,近三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大气污染防治资金263亿元。 同时,“大气十项措施”要求的25项排放标准已全部完成; 消息人士透露,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六省(区/市)机动车排放控制协调小组将于近期成立。

关于中央资金下拨263亿元,环保部表示,2013年中央安排专项资金50亿元,重点支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惠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内蒙古、山西等地。 ; 2014年,中央安排专项资金98亿元,重点支持三大地区10个省份。 除上述6省份外,江苏、浙江、安徽、上海获得大气污染防治支持; 2015年,中央财政计划安排专项资金115亿元。 分两批拨付资金106亿元。 河南省与上述10个省份一起获得中央财政支持。

除了资金到位外,空气污染相关标准的制定也在持续进行。 据环保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5月,环保部会同质检总局制定并联合发布了6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这六项标准涉及石油炼制、石油化学、合成树脂、无机化学、再生铜、铝、铅、锌等。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大气十条”要求制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25个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已经完成。

此外,环保部还披露了2014年“大气十项措施”考核情况。环保部表示,较好完成的任务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清洁生产、小燃煤锅炉整治、煤炭总量控制、成品油达标供应、淘汰黄标车等,平均分达到80%以上。

已基本完成的任务包括建筑节能供热计量、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投入等,以及煤炭洗选加工、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重污染天气监测等预警应急体系建设、大气污染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等任务,平均得分率在50%至80%之间。

完成情况较差的任务主要有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散煤清选治理、机动车环境治理、秸秆禁烧等,平均得分率低于50%。

今年,环保部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各省(区、市)落实2014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情况进行考核,督促环境空气质量恶化的13个省份采取纠正措施。 同时,环保部对5个减排问题突出的城市限制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对37家企业实施挂牌监管,对脱硫设施未达标的火电企业扣除脱硫电价5.1亿元。无法正常操作。

针对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今年以来,环保部先后约谈了沧州、承德、临沂、吕梁、无锡、马鞍山等地政府主要负责人。 仅华北环保督察中心所辖区域,经约谈,沧州市29人、驻马店市7人、保定市3人、承德市18人,共计57人校长受到批评、警告、开除。

2012年冬天,在这一系列强硬措施实施之前,我国1/4的国土面积、约6亿人口受到雾霾影响; 2013年,平均雾霾日数创52年来新高; 2014年,大范围雾霾依然频繁出没。

环保部:大气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环保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2%。 6月以来,北京连续多日出现白云蓝天。 微信朋友圈充斥着“北京蓝”,网友调侃“醉氧”。

不仅是北京,今年上半年,三大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也出现明显下降。 其中,京津冀地区同比下降22%,长三角下降16.2%,珠三角下降20.5%,74个重点城市平均下降17.1%。 PM10、SO2、NO2平均浓度同比明显下降,大气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央专项资金“严肃”治理污染

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APEC贵宾面前花了大量时间谈论大气污染治理。 他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努力,APEC蓝能够维持下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一个变化。 节能减排指标与经济社会主要发展指标并列,置于非常靠前的位置。

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强调要继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逐步消除重度污染。污染天气,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中央财政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地区解决突出大气污染问题。 2013年至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63亿元,支持京津冀及三大区域大气污染防治。

改善环境质量是我们工作的核心

“小康社会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府工作提出要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回答中外媒体提问时强调,环境问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

针对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环保部先后约谈了沧州、承德、临沂、吕梁、无锡、马鞍山等地政府主要负责人。

截至今年4月,我国已完成北京、天津、石家庄等9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的污染源分析。

据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副司长朱建平介绍,今年其他省会城市也在积极推进源头分析,未来环保部也将开展动态源头分析。

5月,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并联合发布了6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十条”要求制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25个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已全部完成。

在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上,陈吉宁部长多次提到信息公开,并指出所有污染源都要暴露在阳光下,人人都要做污染排放监督者。

4月,环境保护部就《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试行)》公开征求意见。 4月,环保部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在20个工作日内公开环境行政处罚决定全文。

铁腕治污,党政同责,一岗两责

中央深度整顿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办法》会议通过《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试行)》等文件,发出将生态绩效考核纳入干部考核管理体系并逐步完善为制度化安排的信号。

数据显示,仅在华北环保督察中心所辖区域,经走访,沧州市29人、驻马店市7人、保定市3人、承德市18人,共计57名相关负责人受到批评、警告、撤职。

中央深改委会议在国家层面首次提出强化党政环境保护联席责任和岗位双重责任的要求,并要求相关单位和个人对突出问题负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继文表示,落实党政同责、一职双责对一些地方党委和政府来说很重要尚未自觉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 这是一个很好的反击措施。

根据新环境保护法,地方政府对保护和改善本地区环境质量负有主体责任。

同时,环保部对5个减排问题突出的城市限制环评审批,对37家企业实施挂牌监管,对脱硫设施未运行的火电企业扣除脱硫电价5.1亿元适当地。

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提出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以及京津冀地区中转。

据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六省(区、市)机动车排放控制协调小组将于近期成立。

类似的联防联控联治行动也在长三角、珠三角加快推进。 大气污染防治有望逐步摆脱行政区划的束缚。

新环保法依法治理污染彰显威力

今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正式施行。

环保部出台按日罚款、查封扣押、限产停业、行政拘留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实行组合拳。

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王健表示,《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主要突出全面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深化企业治理落实污染治理责任、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突出加强公众参与、明确排污许可证的法律地位等。

据环保部环境监察局稽查司司长赵克介绍,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环保监察局有“五支柱”:公开披露、反馈地方政府、向社会公开。约谈、上市监管又“回头看”。

常继文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环保部对多个城市进行了约谈,这意味着环境管理正在从企业监管转向政府监管和企业监管并重。

公共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加强约谈和问责,可以形成约束力,对环境治理有良好效果。

截至今年3月的数据显示,全国各级法院已设立环境资源法庭、合议庭、巡回法庭382个。

在常继文看来,大气污染防治还有一个明显的作用——促进经济转型。 他表示,大气污染防治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作用十分明显。

大气治理植根于经济,困于结构。 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过程,也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

此轮大气污染防治本身也承担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一旦污染治理的外部压力转化为转型的内部动力,两者就会有一个契合点。

这种推广效果如何体现? 赣中学认为,煤改气、煤改电、煤改可再生能源等措施从源头上改变了能源结构,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更新了企业生产流程和生产方式。

近日公布的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GDP同比增长7%。 大力治理大气污染不仅不影响经济发展,而且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提升。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9%,经济增长质量有所提升。

严防大气污染治理环境压力反弹倒逼企业转型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就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为此,环保部对近年来大气污染治理情况进行了盘点和总结。 三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大气污染防治资金263亿元。 同时,“大气十项措施”要求的25项排放标准已全部完成。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六省(区、市)机动车排放控制协调小组将于近期成立。

我国雾霾天气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化石能源消耗造成的大气污染物逐年增加。 来源包括火电排放、重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取暖等。如果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 目前,在铁腕治污压力下,大气污染治理短期内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但目前环境质量仍远未达标。 我国大气污染物浓度仍处于较高水平,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而且,空气质量的管理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后期改善的难度会更大。 期间可能会出现波折甚至反弹。 有关部门对此要做好充分准备。

环境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 要使其持续改善而不出现大的反弹,就必须突破瓶颈,让环境改善成为地方经济升级的引擎,而不是地方发展的“包袱”。 今年年初,被称为“长牙”的新环保法正式实施。 环境保护与干部考核直接挂钩。 新法建立了严格的行政问责机制。 此后,山东临沂出现了一场“震撼式”的铁腕治污行动。 今年2月,山东省临沂市主要负责人接受环保部公开约谈后,发起铁腕治污行动,10天内关停57家企业。 经过四个多月的污染企业整治,临沂已恢复蓝天白云。 然而,6月份却出现了公众的强烈反对浪潮。 有媒体报道称,污染治理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大幅下降,导致数万名工人失业。 这种舆论反弹的背后,其实是一些排污企业夸大治污成本,试图敲诈当地政府。 事实上,经过大力整治,临沂的空气质量不仅有所改善,污染企业的治理也没有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 在环保压力下,临沂一些加工业通过整合,企业数量大幅减少,而企业效率、财政收入等却得到大幅提升。

【灵感与思考】

环境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 要使其持续改善而不出现大的反弹,就必须突破瓶颈,让环境改善成为地方经济升级的引擎,而不是地方发展的“包袱”。

要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的显着改善,污染物排放量必须从目前的数千万吨水平减少到数百万吨水平。 下一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做好各方面工作。 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推进重点行业综合整治,严格监督考核,完善法律体系,深化区域合作,强化科技支撑。

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 目前环境质量仍远远落后于标准要求。 管理任务还很重,越往前推进就越困难。 我国空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浓度仍处于较高水平。 空气质量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排除这个过程中出现曲折或反弹的可能性。 解决大气污染,需要从源头根本上调整产业结构。 同时,要继续加强对地方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监督。

防治大气污染是一场持久战。 各地要保持警惕,顶住各种借口造成的污染源反弹压力,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污染治理并不意味着扼杀企业。 全国各地区要齐心协力,用环保压力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应该是大气污染防治的根本之策。 一旦企业治污的外部压力转化为转型的内在动力,治污与发展就会发生联系。 中国经济低水平竞争、低水平发展的问题自然就会得到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就会得到解决。 关系会慢慢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