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退去,惠州的冬天又回归温暖。 行走在惠州市惠城区大湖溪两岸,你会看到崭新的亭台楼阁、石栏杆、人行天桥。 干净的绿道绵延数里,河边的渔民悠闲地享受着时光。 大湖西里整治后,原本漆黑如墨的水体如今浅了,鱼儿在水底游动,两岸破败荒芜的滩涂变成了亲水公园。
事实上,大湖西里的演变是惠州全面推进黑臭水体治理的一个缩影。
自2016年启动黑臭水体整治以来,在惠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市住建局会同相关部门全力攻坚。 经过4年时间,惠州市27个黑臭水体已得到修复。 蝴蝶从又黑又臭的水到清澈的水的转变。
这不仅是27条河流水体周边市民的切身体验,惠州黑臭水体已被除臭,还清水体,也得到了权威机构的肯定。 据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消息,经第三方权威评估机构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评为“初果”,2019年底,在去年底的复评中再次获得机构认可。 “27个黑臭水体已完成整治,实现长治久安”。
改造:已建成污水管网1768公里
经过4年时间,惠州27个黑臭水体发生了巨大转变。 如果关注蝶变过程,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无疑是最关键的。
“整治黑臭水体,首先要了解水体为什么会黑臭。” 时间拨回到两三年前,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志平在谈及黑臭水体治理时表示,必须追根溯源。 ,生活污水要收集、收集、处理,严厉打击工业废水违法排放,确保污水不入河。
对于工作落实情况,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源头治理、截污是黑臭水体整治的基础。 问题“诊断”出来后,就开出“药方”。 管网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 同时,摸清底线,开展河湖排污口整治。
惠州市住建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启动以来,该局会同相关部门共检查排污口782个,其中已整治782个,销售率已达到100%。 开展督查132项,移交整改事项198项。 通过催告信、交接令、诊断证明等形式提出整改建议,同时组织专家五次审核黑臭水体“一河一策”系统治理方案和“ “一厂一策”,让污水处理厂准确掌握情况,科学治理污染。
历史欠债也在有序填补中。 惠州以27个黑臭水体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 截至目前,为治理27个黑臭水体,累计建成截污管网284公里,清理非法养殖场420个,建成污水综合处理设施44个,隔离污染源从源头抓起,推进污水治理,提高水质。 影响。
与此同时,黑臭水体治理清淤疏浚工程也在有序推进。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局合理制定并实施了疏浚方案。 截至2019年底,已完成27个黑臭水体疏浚,共疏浚河道139.2公里,累计清理河道139.2公里。 水面漂浮物约122961.5吨。
除了黑臭水体治理持续发力外,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也在不断加快,全市“厂-网-河”一体化综合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截至2020年12月中旬,全市累计建成污水管网1768公里,改造老旧管网440公里,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39座,完成新建污水处理厂23座,新增污水处理厂73.53万户。新的处理能力。 吨/天。
通过叠加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惠州共建设城市污水厂108座,污水总处理能力达到222.03万吨/日。
此外,在污染源控制方面,惠州不断完善打击工业企业违法排污机制,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也得到加强。 截至去年初,全市共查明“散乱污”工业企业3208家,其中关停1218家,整合搬迁543家,升级改造1447家。
结果:从“初步结果”到“长期结果”
“我很幸运选择在这里定居,这个公园已经成为我们每天散步的大花园。” 走在大湖西里河畔的绿道上的河南人聂先生和夫人说道。 老聂说,他来徽州很多年了。 当时,他在惠城水口买房时,考虑的就是价格实惠。 他没想到附近会有这么大的公园。
在中开马过境河边,附近小区业主刘女士直言,黑臭水体的整治改变了她的生活。 “以前我选择这个地方,是因为它在臭沟旁边,房价比较便宜。现在河道整治好了,我家小区已经成为仲恺最宜居的小区之一。”
不仅在高密度的城市开发区,在河流流经的郊区,村民也感受到了清澈水体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从惠民大道到如湖镇,陈塘河蜿蜒而过。 昔日黑臭的水体已经彻底改观,两岸水草生长茂盛。 “以前河水又臭又黑,现在好多了。从河里挑水灌溉、种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住在河边的陈姓村民直言:“舀水种菜、钓鱼打鱼,如果能慢慢回到小时候的样子就更好了。”
黑臭水体变成了碧绿的堤岸和清澈的溪流。 随着惠州市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全市黑臭水体正回归碧水绿,成为市民新的“亲水平台”。
这种变化从四年前就开始了。 2016年,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布了《惠州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名录》。 全市4个建成区共查出黑臭水体27处。 其中,严重黑臭水体8个,轻度黑臭水体19个。
2019年,惠州吹响了水污染防治的号角,全市聚焦治理目标。 截至年底,27个黑臭水体全部监测评价,治理取得“初见成效”。 2020年,我们将更进一步,真正实现“长期生产、长期清洁”的目标。
“齐心协力取得‘初见成效’不易,真正做到‘长效制、长清’更难。”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相比阶段性“初见成效”的目标,必须持续保持“长效制度、长清廉洁”,这意味着全市黑臭水体治理机制、污水提质增效提升等系统性工作要有序推进,尽快实现全市水污染防治目标。 ”。
探索:形成城市“一盘棋”治水格局
“通过新建管网、新建污水厂等,可以有效补充污染防治历史债务。 但债务补充后,如何让已建的防污染设施继续发挥作用,需要不断建立规章制度。” 虽然27个黑臭水体实现了长期清理,但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务科科长周卫刚直言,更大的压力还在后头。
他介绍,任何建设项目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出现损失和突发情况,比如堵塞、老化等。同时,一些因强力排查打压而关停的工厂,在没有动态机制的情况下,很容易重新开工。监督。
“‘长治久洁’不仅是阶段性任务,更是一种状态。” 王志平表示,这依靠制定治水工作规章制度,真正形成河长领导、上下管理、部门联动管理、全民共同管理。 水土集体治理、共同治理的“一盘棋”治理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频频结出丰硕成果,惠州治水长效机制也在加速形成。
针对污水处理改善升级,惠州2019年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全面排查污水管网等设施功能状况,实施“诊断、治理”和修复污水管网病害、市政排水管网地理建立。 信息系统(GIS)、全面推进污水管网建设、系统提高现有设施收集效率、规范工业企业排水管理等重点任务。 计划经过三年努力,建成区无生活污水直排口,消除管网缺口,目标是显着提高各区县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城市。
今年以来,惠州市住建部门整合社区治理,创新实施污水收集纳入小区阳台水网。 先后开展了江北区、金山湖区市政排水管网检查、惠城中心区排水入户现状调查、黄塘老人调查等工作。 老旧小区排水管网改造、建筑物冲洗作业等。截至目前,全市已检查污水管网(含住户支管)约4650公里,清淤修复病害管网约715公里,建筑清洁行动已完成共28,445栋住宅和商业建筑的整改。
在规章制度建设方面,惠州目前已完成《惠州市城市排水及生活污水处理管理办法》的研究,编制了《惠城市中心区排水设施维护成本指标》,发布实施了《惠州市城市排水及生活污水处理管理办法》。 《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惠州市排水管道和泵站管理维护质量标准(试行)》等行业法规,切实完善生活污水接驳系统、管网运行维护、新建项目审批管控机制实施工程,全面提升流域生态系统保护水平。 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