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管理委员提出这些建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管理。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时期,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以下简称固危废物)具有以下特点: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等新污染物必须严格控制和治理。

一、保持加强固体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管理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固体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防治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中央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全国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总体来看,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的收集、处理和资源化能力显着提高。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固体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中,一些深层次问题暴露出来,面临一些新挑战。

从大街小巷、庭院商场垃圾桶、城乡交界处的情况调查观察可以看出,人们对其危害性和危险性认识还不够。不分场合、不分情况,坚决杜绝固体危险废物、新污染物特别是医疗废物的产生。 期间随意处置、丢弃现象严重。

加强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的科普。 虽然势头有所增强,但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缺乏具体深入,在下脑、下心、下专业方面还缺乏实效。 详细列出可行的行动。

生产生活中,“过度盲目消费、无限奢侈浪费、大量无序浪费、消耗品过度包装”的粗放型资源利用模式和固废、危险废物、新污染物的生产模式尚未根本扭转。 固废、危险废物和新污染尚未根本扭转。 增量、存量、体量仍处于历史高位。

为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咬紧牙关,攻克难关,爬上这个坡,跨过这个坎,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期盼和迫切需要,坚决加强和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治理强化固体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的决心、信心、决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使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2.加强法治建设,依法开展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

要狠抓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重要法律《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实施。 贯彻好这部法律,意味着我们既要抓好污染减排、防治和清理,又要确保减碳减排法治化。 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加速发展过程中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种类不断增加,必须不断完善配套政策法规,加快研究制定我国新污染物治理行动计划。 “十四五”期间,组织牢固建立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污染防治法制网络。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固体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管理向集中化、一体化、规范化处置方向发展,确保国家法律确立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不受影响。 要加强全面系统管理,继续推进固体危险废物、新污染物、生活垃圾、口罩类医疗废物、洋垃圾入境等重点难点工作及时、有针对性、突发性工作,开展依法开展有效、有效的工作。 补救措施。 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严格管理。 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带头承担责任,强化法律责任。 决不能松懈、守短板,搞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主义、小集团主义。 要继续加大依法打击力度,充分彰显法律的威严和尊严,增强法治的力量和压力。 要加大依法打击惩治固体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的宣传力度,把宣传、科普、法治有机结合起来,把宣传教育落实到各个方面、整个过程。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每个人都知道它,每个人都实践它。

3.加大力度,全面、深入、精准处置固体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

2021年5月,国务院印发《加强危险废物监管和处置能力利用改革实施方案》,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法规和措施。 学习和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有毒、腐蚀性、易燃性、反应性、感应性的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新型污染物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科学规范地储存、转移、利用和处置。 ,确保风险有效防控。

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196个大中城市产生工业危险废物近4500万吨,其中综合利用近2500万吨,处置量超过2000万吨。处置。

根据调查了解到的一些地方的实际情况,为尽快扭转固体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蔓延趋势,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固体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环境管理的监督处罚。污染物,特别是涉及固体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 废物和新污染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转运、利用、处置等重要环节和节点,掌握并严格遵循固体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管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原则,密切关注提高固体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监管能力和利用处置能力短板两个突出问题。

有关部门和执法机构要定期、不定期开展联合专项行动,将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倾倒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新型污染物环境犯罪作为常态化工作,始终保持严格管理和监督。 。 要着眼于从源头减少废弃物,把产生大量固废、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剧毒、难治理的行业纳入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采取硬措施,制定时间表,督促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转型,决心从源头上减少固体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的产生和危害。 要科学规划、合理部署,支持有条件的专业单位建设区域性收集网点和储存设施,帮助企业解决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收集难问题,推动高效便捷、数字化收集转运。建设和治理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 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环境监管电子信息网络系统,简化了跨地区、跨省转移审批程序,有效降低企业收集转移成本,提高固体危险废物安全转移效率,促进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转移安全。新污染物,解决固体危险废物和企业新污染问题。 物资收集、转移困难等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 对一些特殊类别的固体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建议国家协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采取统一监管、利用和处置,切实解决特殊类别固体危险废物利用和处置能力短板的问题。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以及新污染物的类别。

4、完善制度,扎实扎实开展回收处置工作。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回收体系,加强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新污染物等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认真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有关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建设固体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回收利用体系,更好促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和再生资源利用。

市民有必要清楚地认识到,人们自行出售或丢弃的废电池、废电脑、废冰箱、废汽车、废手机、废沙发床垫等经过回收处理流入旧货市场后,如果没有统一的监管、控制和处置,它们很容易流入没有正规资质的企业和个体小作坊。 一旦任意拆解,拆解现场及产生的二次废弃物将造成不可估量的环境污染,并对拆解从业人员的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对土壤、空气、水环境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同时,这些废品,特别是一些废弃电子产品、报废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废旧汽车等,含有多种可回收的贵金属和芯片等资源,会大量涌入市场,用作不合格产品。 正品、假货、正品已成为“三无”产品。 这种无人监管的黑市交易给民间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和安全生产风险。 必须由政府相关部门管理,建立完善的回收管理体系。 规范运行机制,确保再生资源利用绝对安全、可控、可靠。

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为例,据悉,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约为20万吨。 通过正规渠道回收的动力电池仅占整个行业回收电池数量的1/4,而且流向有一半以上的电池通过非正规渠道回收到私人小作坊手中。 2020年,我国电子电器产品理论报废量约为7.16亿台。 如此大量的回收电池和报废电器产品,如果没有政府对市场的有效监管、宣传引导和有效监管,必然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造成环境破坏和安全生产风险。

因此,要全力确保固废、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特别是“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和提质行动”取得有效成效。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抓紧建立健全数字化回收网络平台体系和健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有效调动和发挥生产企业在相应固体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回收利用中的作用,规范和引领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回收利用企业利用数字化回收网络平台,共享和掌握回收数据和信息,加强全周期监督管理,形成高效、实用、便捷、可控的回收体系。可以为回收拆解企业提高质量提供指导、支持和规范。 拆解工艺技术的效率提升和改造作用,可以促进企业拆解规模化、精细化、智能化、无害化。

推动企业和社会将绿色制造、循环经济全面融入生产、生活、消费模式全过程。 一方面,鼓励新产品生产企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贯彻绿色制造、绿色生产理念,充分考虑产品使用周期和回收利用,提高产品质量,延缓报废周期,减少报废量; 另一方面,推动固废、危险废物、新污染物等回收拆解企业转变观念,向高质量、高值化利用方向发展,使拆解过程满足环境保护和污染——通过技术改造释放要求,促进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质回收再利用的深加工能力和再制造水平显着提高。

要认真规范拆解行业发展秩序,高度重视支持加强规模监管,绿色拆解企业要有充足的废品来源和改善拆解环境,防止从业人员职业污染引发职业病。 禁止非法拆解污染企业和小作坊,营造健康有序的拆解作业秩序,建立健全相应标准规章制度,推动固体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再生资源生产标准化、清洁化。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副主任)

来源:《人民政协》(生态周刊2022年4月14日第06版)

特邀会员记者:凌振国